<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海上明月日记(第735篇)</b></p><p class="ql-block"> 2025-8-24 星期日 晴</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去长生镇农家购买菜油</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阳历八月十五日天气阴凉,应朋友王大哥之约,早上九点左右,一起驱车前往长生镇他的二姐家买菜油。</p><p class="ql-block"> 长生镇是彭水出名的稻米之乡,镇府所在地四围环山,洋房小楼沿山脚而建,平畴百里,良田肥沃,让人欣喜的稻子正在弯腰微笑。鱼塘荷池,鱼儿欢快蹦跳,银白的荷花如仙子下凡。小溪淙淙从田亩中流过,鸭群游弋,悠闲自得……这里是世外桃源,让人流连忘返!乡村美丽了,道路畅通了,可是人口少了,街道上行人稀少,清净惬意!</p><p class="ql-block"> 近十年,旅游兴县,旅游振兴乡村。长生镇兴起油菜花节,每逢油菜花盛开,金光闪闪,花香十里,不仅招蜂引蝶,而且吸引着远方游客。这时节的长生镇热闹非凡,车水马龙,熙熙攘攘,餐馆民宿生意兴隆。待到花节后便是油香四溢,驱车买油者接踵而至,长生镇的菜油已经成为一张名片。</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车五人,车就停在王大哥二姐房前。她家有两间木房和一间板房,木房子门上张贴有“最美人家”横幅。</p><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进最美人家。一股菜籽油香味扑鼻而来,“好香,好香啊!”大家赞不绝口。</p><p class="ql-block"> 女主人王二姐甜蜜大弯着腰,拿着铮亮的大锑瓢瓜从油桶里舀出油,然后细心地通过漏斗(胶厂子)倒入小胶壶中。人们都是提的十斤或二十斤的小胶壶。我是新买的二十斤的胶壶,转了一圈,买成十元一个,老车站的东西比大转盘小商品店便宜。看着油入壶中,我想起“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徐以杓酌油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我手扶着胶壶,对女主人说:“慢慢倒,一滴油十滴汗!”</p><p class="ql-block"> “ 每年地里打菜籽的时候,我累得受不了,大汗淋漓,都要坐在地里叫唤!”女主人感慨万千,我品尝过百姓的苦,她的话是真实的。古人就曾慨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p><p class="ql-block"> 王二姐家的菜油多,一大桶一大桶,大概七八百斤。油销量好,亲戚朋友多。隔壁家男过来看热闹,他自言自语说,他们家菜油也多,需要的可以来买。他领我们观看他家用粮食喂养的四头肥猪,话语间洋溢着骄傲。我喜欢上他家炕上腊肉,以三十三元一斤称了一块黑兮兮的腊肉。</p><p class="ql-block"> “要不要大米?可以马上打。”王二姐关切地问我们。</p><p class="ql-block"> “可以,我们一个要二十斤。”说起大米,我们其中三个人都说要。于是王二姐老公上楼上扛下一包谷子就出了家门去附近打米,一斗烟功夫就把白晃晃的大米扛回来了。摸着熟沁沁的大米,三块钱一斤,我们十分满意,各自称了一包。</p><p class="ql-block"> 高山大米是长生镇的另一张名片。</p><p class="ql-block"> 油米肉齐全,塞满了后备箱。王大哥驱车原路返回。</p><p class="ql-block"> 返回到王大哥老家,煮饭吃再返城。</p><p class="ql-block"> 王大哥家住陈家湾,别名小环屵。隶属长生镇(原名迁桥乡),处在长生镇与保家镇交界处。陈家湾人少地广,土地多乱石窖(石头坡)。石窖间泥层厚,耐旱。海拔在八百米左右,庄稼生长好。处在半山腰的陈家湾居高临下,可以远眺保家工业园区、南望山、川间坝、凤凰山以及长滩坝,一览众山小。蓦然间,又记起七律《长征》:“武陵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遥望大好河山,你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好一幅雄伟壮观的山水画!</p><p class="ql-block"> 王大哥家在公路边,出入方便。现在路修好了,可是人家稀疏,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大哥家几兄妹,而今母亲独自一人在老家,将近八旬。她坚强支撑着门户,一直农耕不辍。今年独自一人种了二三十回苞谷,金黄的苞谷就晾晒在楼上阳台。看着金黄的苞谷,我都汗颜,不得不佩服老太婆的精气神!</p><p class="ql-block"> 王大哥在城里居家,时常回老家看望母亲。他喜爱盆景,花草树根都是他的心肝宝贝。他的盆景可以手机操控浇水,即使远在彭水城。这是我感到惊讶的地方,心底里佩服大哥有神力!大哥把盆景园地取名为“百花园”。在百花园边,王大哥修建有一个亭,名曰:“松雨亭”。亭子处在天然的石山之间,非常得体,石与亭相映成趣。我在亭里久坐,舍不得离开。王大哥是性情中人,他带我参观了房子后面的长方形鱼池,鱼池是父辈从石窖中挖掘出来的,原是蓄水池,人蓄饮水用。而今自来水到家,大哥就把水池修葺一番成为鱼池。</p><p class="ql-block"> 俯瞰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我喜欢鱼池,尤其喜爱自然生成的。我对鱼池赞不绝口,心底里更加佩服大哥品味高雅!</p><p class="ql-block"> 我随口吟咏起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王大哥的高雅情趣是我所向往的,他孝敬母亲之心更值得学习!</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在大哥家吃了午饭,小憩一会。在下午五点左右便驱车返回县城,其间只需要四十分钟光景。车上,我高兴地说:“等大哥二姐家新米出来了,我们再来长生镇,明年再来买菜油!”大家纷纷赞同。</p><p class="ql-block"> 我又想起“最美人家”这四个字,美在哪里呢?美在长生镇环境之优雅,美在主人的勤劳善良,美在乡村经济的腾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