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女暑假 游学福州

向平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2—17日,女儿女婿利用暑假时间,又一次自驾车带孙女前往福州、平潭、泉州等地旅行游学,让孙女见识福建省会有福之州、 相距台湾宝岛最近的美丽平潭岛和古老名城泉州开元寺等,开阔眼界,随笔写作。真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从汕头开了五个小时来到了福州。有时候觉得很神奇,短短几个小时就可以去到另一个和我有着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习俗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收拾好东西,我们出发去福道。福道是一条沿着山所建的,好像望不到头的栈道。脚下踩着的格栅板隐隐约约能看到底下的绿树,抬头看是触手可及的云朵和残余的日光。我们本来是想去看夕阳的,但是很遗憾,偏偏有一朵云挡住了那颗众人期待的“咸蛋黄”。但当我们走向高处,日光已完全散去,福道上金黄的灯打开时,从上往下看,福道宛如一条龙,攀附在山林之间,非常震撼,也算是弥补了没看到夕阳的遗憾吧。 </p><p class="ql-block"> 逛完之后回酒店吃了个外卖就开始歇着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汕头出发,到达福州都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办理完酒店入住,休整一下就先直奔到被《国家地理》提名全球十大最美步道打卡[得意]福道这是锁条悬空钢架城市森林栈道,是全国最长的一条依山傍水、与生态景观融为一体的城市休闲健身走廊。虽然没赶得及看日落,但看到深蓝的天空也是让人很舒服。超级懒人版推荐路线:3号口进3号口出[破涕为笑]3号口右边楼梯上福道,上到福道往左下山,这段路基本不费体力,能看到非常漂亮的大圈圈福道!作为典型的广东人,我是觉得走了福道应该能沾了福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上学期政治课上过“革故鼎新”,接下来历史课会学习到林则徐虎门销烟,那就先来林文忠公祠(林则徐纪念馆)了解一下(预习)林则徐生平事迹,同时感受一下传统园林之美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座上下杭 ,半部闽商史。</p><p class="ql-block"> 上下杭原是福州的商业中心和航运码头,一度商贾云集,货通天下。如今的它,早已褪去昔日繁华,只留这条弥漫着温婉气息的街巷。走过风格古朴的建筑,捕捉藏在砖瓦间的岁月之痕,仿佛能听到它在跟我述说当年的辉煌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p><p class="ql-block">​ 这里曾居住或诞生过众多历史名人,如林则徐、严复、沈葆桢、林觉民、冰心等,堪称"近代中国名人聚居地"。(今天暴走到怀疑人生的一个地方,所以实在不想编辑了,反正该去的去了该看的看了,其他的等我恢复元气了再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烟台山,又名仓山,旧时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梅坞。在历史的镜头中,这里被定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所以它曾经是国际交流的舞台,这里汇聚了17国领事馆,白余座洋行、洋人公馆、十几所教会学校,林则徐、叶圣陶、林徽因、胡蝶、陈景润都曾在此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游走在树影斑驳的老建筑,觉得确实如叶圣陶先生所描述的:“这里差不多一座花园,一条路,一丛花,一所房屋,一个车夫,都有诗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必须单独说一下这棵在三坊七巷的网红树,说是爱心树,一堆人在底下比爱心打卡拍照,可是我觉得它像柯基的屁屁,这是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这篇完全瞎写呢……其实是因为三坊七巷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很深的回忆,一直在没有目的的瞎走。。。累又累死,看又好像没看到什么。。。反正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提笔。。。印象深的是一场雨过后,天就放晴了,蓝天白云倒映在青石路坑坑洼洼的积水里,像一面镜子;每间古屋的屋顶围成了一个画框,天空中的云朵被“画框”框住,好像一幅油画。(本人就是很喜欢那些像油画一样的云,一看到就有点走不动道)</p><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就去了平潭。好久没到海边的我有点激动。被厚厚的云层遮住的阳光从间隙中照在海上,风吹起层层雪白的浪花打在沙滩和礁石上,附近的风车好像贴在你脸上转,这也许是大海独有的震撼。平潭岛上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小猫小狗甚至是黄牛,走两步就能看到一只。这些风景,小生物也慢慢治愈了我早上的疲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下午转到了平潭岛,住进了一间好舒服好干净的民宿,看着大海,吹着海风,我只想躺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早上起来一拉开窗帘就是大海的感觉真好……走出门,海风吹过,掠过小草和小野菊(把我吹清醒了bushi)是海边独有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走在海边的礁石上(举步维艰),海风吹过(猛猛吹过),真的有种自由逐风的感觉。耳机里放着自己爱听的歌,真的特别特别舒服,很难用言语来形容。那会儿我真的可以什么都不想,就静静的看着那片无边无际的海。</p><p class="ql-block"> 然后就去了北部湾生态廊道。去这里真的要随时准备好手机,因为很突然的一个拐弯就可能会看到一幅画一般的美景。可能我真的好久没有感受过一片海,所以当我看见一朵朵浪花打在沙滩上的时候;当我看到一艘艘鱼船静静地漂在海上的时候;当我看到海浪拍打在樵石上的时候,一切好像真的慢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那天下午我们又执着的去看夕阳(杠上了)嗯对,因为不懂事的天气,我们又没看到,但那又如何,坐在车上享受海景也就足够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篇用十个勤天的《福》来写吧</p><p class="ql-block"> “榕树下 青石路 游子的脚步 月光倒映出 砖墙的纹路”。走进上下杭,两边种着高大又挺拔的榕树,脚下踩着坚硬的青石路,街边不同的老店仿佛一下来到了曾经的闽江航运码头,那繁华的场景好像就在眼前。我们没有“月光倒映出”只有“日光”倒映出……树叶的影子显现在古老的砖墙上,把“光阴”和“光影”的故事诉说的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多远 他乡 都记得 阿嬷的肉燕”,整体走完上下杭后,我们去吃了两家老店。第一家是同利肉燕。肉燕是福州的特色美食,逢年过节福州人餐桌上必备的一道菜。虽然看上去和我们广东的馄饨没什么区别,但真正吃了之后还是有所不同的,肉燕的皮也是用肉做的,吃起来比馄饨更有嚼头。第二家是耳聋伯汤圆。一碗汤圆里三个咸的三个甜的,可能是在我的认知里只有甜汤圆吧,对咸汤圆真的……不理解也不尊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芋泥。我本来就是一个很喜欢吃芋泥的人,那一碗芋泥甜而不腻,撒在上面的芝麻不抢芋泥的风头,散发出一点点香味。(嗯对还是鹭卓卓沅来过的店</p><p class="ql-block"> “茉莉花 巷子处 古厝亭台路”下午我们来到了乐群路,这里有各个国家的领事馆旧址,和丰富的外交历史,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并存,充满了福州特色。美中不足的点就是……微信步数刷满……累死了……晚上吃了福州菜,各种海鲜,还可以吧也就那样。那充满电之后就去了茉莉大街(茉莉大街和茉莉花还是有点关系的吧 嗯对)可惜天气不好,风太大了,那些店铺都没开张。。。但是!这个舞台!鹭卓卓沅来过!一开始还调侃这个舞台只有七八线小艺人才会来结果……好好好,吃瓜吃到自家头上</p><p class="ql-block">(暴走的一天 最累的一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千年以来,在岁月长河的冲刷下,泉州孕育出了骑楼、红砖厝、番仔楼、蚵壳厝等独具魅力的特色建筑。难怪某书说走在泉州的中山路,需45°角抬头看,才能发现泉州建筑藏着的众多"彩蛋"!</p><p class="ql-block">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泉州虽然不大,但却拥有6000多座寺庙,呈现出"遍地神明"的文化景观,所以它是被"各路神仙庇佑"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由于只有半天的时间,所以只好安排去历史悠久的开元寺参观,安排了讲解员上了堂人文历史课,而我却奔着弘一法师来的,因为这里陈列了弘一法师(李叔同)一生中最后14年在泉州生活的照片、史料、著作和墨宝,但可惜的是弘一法师纪念馆在维修闭关中,缘分没到,不强求。</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这座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随手就能摸得到文物的千年历史古寺,初识古代佛教文化的深邃世界后,也就结束了本次暑假之旅啦。回去学会把心放下一点,好好学习。</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