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同济专家救高龄老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老母摔跤灾祸临,同济伟凯救高龄,</p><p class="ql-block"> 八根钢钉展绝技,圣德仁心显真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张伟凯副教授救高龄老人的故事发生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这位被救的老人是我的岳母娘(名叫王金娣)。岳母娘出生于1930年7月27日,今年虚96岁,是一位鲐背之年的高龄老人。</p> <p class="ql-block"> 王金娣94岁生日留影(2024.7.27)</p> <p class="ql-block">一、古稀风险</p><p class="ql-block"> 古稀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年老体弱和受到骨质疏松的困扰,走路不稳摔倒的风险会逐年增加。若不小心摔倒,通常是臀部着地,百余斤的冲击力落到地上,股骨颈或股骨粗隆间就咔嚓一下骨折了,此时人不能动弹,整个疼痛的下肢明显缩短,骨折后的死亡率非常高。医生们把这一摔称为老年人的最后一次骨折——人生末跌。</p> <p class="ql-block"> 我的老战友高月明(化名),今年76岁,平时看上去身体非常硬朗。他于2025年6月2日意外摔伤,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了10天无效,于6月12日上午去世。月明突然驾鹤西去让战友们感到万分悲痛,同时也提醒了我们老年人要谨防摔倒,化解风险。</p><p class="ql-block"> 打个比方,人的暮年就好像是一台破旧的“老爷车”,一旦遭受严重的碰撞,各个部件的损坏就会加剧,很快就无法正常运行了。老年人的身体经过一生的“磨损”之后,各个器官有不同程度的老化或损坏,跌倒会导致骨折、脑损伤等严重问题,从而影响身体的各个系统,加速身体机能的快速下降。</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老年人,我们要学一点防摔跤的医学常识,这对于提高生命质量保障幸福晚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p> <p class="ql-block"> 聪明的老人都能安享晚年 </p> <p class="ql-block">二、遭遇末跌</p><p class="ql-block"> 我岳母娘在93岁高龄的时候,风烛残年的她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左侧股骨颈粉碎性骨折且移位,左腿呈S状。</p><p class="ql-block">㈠摔跤入院</p><p class="ql-block"> 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2023年5月8日下午,来汉过“五一”的女儿一家人乘高铁返回了深圳。他们前脚走我们后脚就开始收洗,一直忙碌到晚上11点多,也许是过于劳累反而一丝睡意也没有,索性坐在客厅沙发上看前面没看完的新剧《无间》最后两集。</p><p class="ql-block"> 凌晨一点左右,离全剧终大约还有10分钟,我们正沉浸在尾声的高潮中。突然间,家里的卫生间传出一声巨大沉闷的“咕咚”声响,瞬间将我们的思绪从剧情中打断,我和夫人不由得大吃一惊!</p><p class="ql-block"> “不好,出事了!”我和夫人不约而同地叫出声来,一起冲进了卫生间。原来是我的岳母娘两眼昏花,把墙壁上的光影看成了大门,先是撞到了墙上,反向力作用又重重地摔倒在地,我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岳母搬到了床上。岳母娘大声哭喊,我们发现她的左腿短了一截,一碰到她的左腿就像触电一样的疼得哇哇叫,我们感到大事不好了,可能摔骨折了,于是立马呼叫120,还好一次拨通,大约5分钟医护和担架就进门了,把我们直接送到了同济医院光谷院区。</p> <p class="ql-block"> 图示小精灵为老人家摔倒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㈡急诊留观</p><p class="ql-block"> 急诊抢救室人很多,但外科只有我岳母娘一个,经CT检查,她的左侧股骨颈粉碎性骨折,这意味着岳母娘将忍受更多的痛苦和折磨,我们将面临选择和诸多的困难。</p><p class="ql-block"> 办理完相关手续,凌晨三点岳母娘住进了急诊留观室,用上了镇痛泵和消炎药,等待门诊骨科医生的就诊和安排。</p><p class="ql-block"> 留观室人满为患,各种急诊不分男女混住在一间大房子里,走一个来一个,没有空位,人声鼎沸。岳母娘还没有床位,只能睡在抢救室的手推车上。那一夜,夫人守护在病床旁,连合眼的机会都没有,紧紧盯着输液架,看着药液一滴一滴缓缓地流进自己母亲的血管,而自己却疲惫不堪!岳母娘遭遇的痛苦和折磨让夫人多次流泪,深感自责。</p> <p class="ql-block">㈢门诊分流</p><p class="ql-block"> 同济急诊不直接分流,而是要再挂门诊号就诊。由于医生的专业分类性很强,我们分别挂了上午和下午的专家号。</p><p class="ql-block"> 上午的骨科教授看过CT片子后不主张手术,理由是年龄太大,风险太高,要做也要等做完相关评估后才肯收住入院。</p><p class="ql-block"> 下午的骨科教授主张手术,不然病人只能长期卧床,剩下的日子会很痛苦。我们想请他手术,但由于轮值问题,要住到同济总院去才能由他管辖。总院在汉口,我们住在武昌,每天来回跑很不方便。经他协调,把岳母娘交给了光谷院区的骨外科。</p><p class="ql-block"> 下午五时许,岳母娘入住骨外科。一进骨外科走廊,一群好心人蜂拥而上来帮忙转床,还有人借给护理垫,那瞬间很让我们感动,后来才知道,都是护工。岳母娘被安排到病房53床。等忙完理顺,夫人已经一天一夜没合眼了,身体直往下沉,脚都站不稳了。我也是跑得两腿发软。无奈之下我们请了一个护工,夫人负责白天,护工负责夜晚。</p><p class="ql-block"> 有位做医生的朋友告诉我说:“如果不手术治疗,会出现并发症。前不久有个八旬老人摔断了股骨颈不到三个月就没了,恐怕你岳母娘是凶多吉少!”</p> <p class="ql-block"> 岳母娘入住骨外科53床</p> <p class="ql-block">三、伟凯救母</p><p class="ql-block">㈠勇担风险</p><p class="ql-block"> 刚住进医院的头几天是最难熬的日子,岳母娘每天哭个不停喊声不断,特别是插尿管的时候,那撕心裂肺的哀号,让人心疼不已。</p><p class="ql-block"> 入院的当天晚上,岳母娘不停地大喊大叫,“来人啦!救命啊!……”,吵得骨外科住院病人不能休息,值班护士前来安抚也无济于事。最后没办法,只好将老人家的病床推到病区外面走廊过了一夜。由于没带防蚊液,夫人和岳母娘被蚊虫叮咬了一身的红疙瘩。</p><p class="ql-block"> 医生早上查房时,主要是了解病情和治疗情况,也征求了我们的意见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专家们普遍认为:患者93岁高龄,有基础病,又有认知障碍,手术难度非常大,风险极高,成功率很低,大多数意见主张保守治疗。而保守治疗就意味着老人只能长期卧床,由并发症造成的多器官的慢慢衰竭而痛苦地渡过余生。如果选择手术,就像赌博一样,岳母娘有可能下不了手术台。我们也将心比心地想过:很多医生怕接这个活,主要考虑万一手术失败了,对病人家属及医院都不好交待,自己的信誉也没了。</p><p class="ql-block"> 正当我们陷入困境时,张伟凯副教授带领的团队挺身而出,愿意尝试这台手术,并要我们考虑好了给予答复。他们勇担风险的精神让我们深受感动。</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们最大的思想包袱是害怕老人过不了三关(麻醉关、手术关、感染关),这每一关都很凶险,都可以要命,尤其我岳母年事太高,基础病太多,恐怕难过此关。当日张伟凯副教授查完房后,向我们耐心地讲述并对比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利弊,也了解了老人的病史和相关细节,如老人曾经做过肛肠、胆囊等全麻手术,都按时苏醒了,由此可推断全麻手术会大概率成功。</p><p class="ql-block"> 我和夫人反复商量后回复:同意手术!如果手术成功了,她还可以健康地活下去,比她躺在床上被伤痛慢慢地折磨死去要好;如果万一手术失败了,她在麻醉状态下见了上帝,也没有痛苦。所以我们同意赌一把!</p><p class="ql-block"> 张伟凯副教授是留学芬兰的医学博士,他骨科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治疗理念先进,在骨科常见病及疑难杂证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除了有精湛的医术外,对待病人像亲人一样,总是耐心地倾听病人的诉求,我们每次见到他总是有问必答,对治疗方案精益求精,特别是对于每个细节,考虑得非常周到,让病人及家属放心。无论从技术的层面还是责任心方面,我们都坚信张伟凯团队,相信这台手术一定会成功!</p> <p class="ql-block"> 股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p><p class="ql-block"> (手术及操作情况记录)</p> <p class="ql-block">㈡妙手神刀</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16日上午8点半,我岳母娘被推进了同济光谷院区的五楼手术室,我们可在手术室外的“家属等候区”大屏上查看有关手术信息。屏幕上不停地滚动着术者信息,每屏12名,总共131名术者。屏幕显示术前、术中、术后标记分别为蓝、红、黄方块。</p><p class="ql-block"> 8点40分,麻醉师从手术室出来告知我们说:本想采用局麻,但老人家情绪不稳定不配合,所以只能采用全麻。全麻风险很高,要我们签字有个心理准备。说实在话,我们真有点揪心。</p><p class="ql-block"> 8点50分,屏幕中老人家的术前标记变成红色方块了,即手术开始了。等待是一种煎熬,尤其是术中和后期醉醒。好在下午13点16分,红色的标记终于变成了黄色的方块,即“复苏”中,我们心里好一阵激动,至少她的手术做完了,经过焦急地等待,40分钟后,岳母娘终于苏醒了!</p> <p class="ql-block"> 家属等候区大屏幕(手术信息)</p> <p class="ql-block"> 这台手术由张伟凯副教授亲自主刀。手术的名称是:股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张副教授对手术的每个环节严格把关,保证了各个环节的精准实施。这些环节有:麻醉→消毒→骨折复位→植入钢板→植骨→固定钢板→缝合关闭。张副教授神刀妙手,成功地为老人家置入了钢板,用八根钢钉将股骨头和大腿骨牢牢地固定在钢板上,原来错位弯曲的大腿一下子伸直了。</p><p class="ql-block"> 据医生介绍:手术非常成功。他们告诉我们,张副教授一直在手术室等待着岳母娘苏醒的消息。术后的第二天拍了X光片,從影像上看,股骨頭和股骨干通過八根鋼釘分毫不差地緊緊地锁住在钢板上,选择的钢板曲线和身体吻合,尺寸大小恰到好处,股骨头和股骨干都回到了正常位置,形态非常完美。除此之外,手术切开的位置不偏不倚,手术结束后的缝合关闭非常漂亮。老人家顺利地度过了手术关和麻醉关,这些都归功于张伟凯团队。</p> <p class="ql-block"> 钢板固定CT影像图</p> <p class="ql-block">㈢精心呵护</p><p class="ql-block"> 我岳母娘当天手术安返病房后,从头到脚分别插着氧气管、输液针管、尿管、镇痛泵导管、心电导联线、褥疮减压贴等。她脸色面如死灰,身体极度虚弱,看着老人家难受的劲儿,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大约晚上8点半,刚下手术台一脸疲惫的张伟凯副教授赶到了病房,急切地询问老人的情况,及时了解用药后的症状并进行了合理的调整。看到张副教授不顾个人辛劳,一心想着病人,说实在话,我们心里感到了莫大的安慰。</p><p class="ql-block"> 张伟凯团队在用药方面表现得很慎重。每次打消炎针时,都会针对高龄老人心、肺、肾的代谢能力综合计算输液量,保护身体功能不受伤害,让药物能正常吸收。这也让我们增长了见识:就如喝水解渴一样,喝得太多了会引起身体不适,甚至发生水中毒。当年6月7日,又遇一波新冠,岳母娘因感染新冠导致肺部感染好不容易由急诊转进了中西医结合科,一周都不能吃饭,只能喝蛋白粉、豆浆等流食,日渐消瘦,体征不正常,差点送了ICU。还是夫人发现了输液量过大,当即向医生反映了情况,医生及时调整了剂量,避免了意外损害。</p><p class="ql-block"> 张副教授反复嘱咐我们,病人虽然已经过了麻醉关和手术关,但更重要的一关是感染关,因高龄老人术后卧床很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和褥疮,所以护理上要特别小心。</p> <p class="ql-block"> 手法完美的肌肉缝合术</p> <p class="ql-block"> 医护配合,相得益彰。以谭晶护士长为首的护士团队也是一个德艺双馨的团队,始终积极配合医生团队做好护理工作。他们特别尊重年高体弱的长者,讲话轻声细语,护士经常“阿婆长阿婆短”的安慰老人,她们对待病人像亲人一样,让我们感到很温暖。她们态度和蔼,责任心强,在打针換药防范褥疮方面很专业,处处表现出三甲名院的风范。</p> <p class="ql-block"> 同济骨外科护士团队</p> <p class="ql-block"> 为了防范长褥疮,谭护士长特意来病房交待,每隔两小时要为病人翻一次身。当班护士只要有空就会来给老人翻身。白天夫人严格按照护士交待的去做。但由于晚上没有按时侧身,没几天,岳母娘脚后跟长了褥疮。护士发现后,一方面指导我们如何防护,另一方面主动帮助老人清理褥疮,贴减压贴。</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骨外科彭护士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主动为老人清理脚上的褥疮,她小心翼翼地除去坏死组织,清洁创面,认真消毒和换药。我们很感叹:骨外科的护士年青漂亮,个个都有菩萨心腸,岳母娘能得到这样温馨的照顾,真是她的好福气。</p> <p class="ql-block"> 手术后的皮肤护理</p> <p class="ql-block">四、术后治疗</p><p class="ql-block"> 手术后的治疗环节一般有:药物治疗、伤口护理、康复锻炼、营养支持和定期复查等。术后康复就是要巩固医生的手术成果,不能让专家团队付出的心血白费。张伟凯团队及护士团队和我们病人家属保持了紧密联系,相关问题及时沟通。</p><p class="ql-block"> 出院后,我们严格按照医嘱,悉心照料岳母娘。</p><p class="ql-block"> 为了方便照顾,我们买了一张上万元的全自动护理床放在客厅里。由于岳母娘的认知障碍,创伤后病情加重,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时常地哭闹、喊叫、爬床,完全不能配合术后治疗和康复。无奈,因车祸后遗症股骨头坏死靠双拐行走十八年的夫人睡在旁边的沙发上足足守护了三个月,每晚充其量只能断断续续睡3-4个小时的觉,最多的起夜次数高达18次。由于岳母娘的肺部感染和褥疮都没有痊愈,照顾难度很大。每天早晚要擦洗换衣,要清理褥疮和大面积的湿疹,还要喂饭喂药,定时输氧。卧床的病人还特别要注重营养,夫人费尽心思做各种各样的适合老人的饭菜,从流食到半流,还补充了十几罐的蛋白粉。纸尿裤、护理垫、减压贴、外用药都是成箱地买。</p> <p class="ql-block"> 女儿尽心尽力地照顾母亲</p> <p class="ql-block"> 术后一个月到医院复查时,张副教授看到老人家恢复得这么好,感到很惊喜,不由得感概地说:“老人家伤口愈合得真好,都赶上年轻人了。”</p><p class="ql-block"> 术后40天,岳母娘可以坐在床边了。经过三个多月坚持不懈的护理和调理,她终于可以下地了,满面红光的她体重暴增了20斤,而夫人却瘦了一圈,体重下降到不足80斤,我也跑瘦了两条腿。</p><p class="ql-block"> 老人家很幸运,虽然遭遇了严重的骨折,但有幸遇到了同济医院的张伟凯副教授和他的团队以及光谷院区的护士团队,同时她有个那么孝顺那么舍得付出的女儿。如果不是他们,恐怕岳母娘早就驾鹤西去了。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p> <p class="ql-block"> 康复锻炼见成效</p> <p class="ql-block"> 两年多过去了,我岳母娘都96岁了,每天可以在金地小区自由地溜达,冬天飞去海南过冬,非常健康地活着。为此,我们由衷地感谢同济医院骨外科,感谢骨外科的众多天使,感谢麻醉师项红兵和邓杝医生,特别感谢张伟凯副教授!</p> <p class="ql-block"> 96岁啦!左腿恢复得很好。</p> <p class="ql-block"> 患者家属向张教授团队赠送锦旗</p> <p class="ql-block"> 患者家属致同济医院骨外科的感谢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