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票的艺术 主题分享会——记崔文川藏书票展览

刘诗斌(昵称:老黄牛)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书页轻启,一枚精致的版画出现在眼前——它就是被誉为 “纸上宝石” 与 “版画珍珠” 的藏书票。自15世纪起源于欧洲,这种融合艺术审美与藏书情怀的小众艺术形式,既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化风尚,也成为藏书人珍视的 “书之徽章”。8月24日至9月5日,由碑林区图书馆举办的 “藏书票的艺术” 主题展览正式开展。本次展览的展品来自国内著名收藏家崔文川先生的珍藏。崔文川先生深耕藏书票收藏领域多年,其藏品跨越不同时期、涵盖多种制作工艺,题材更是广泛,既有文学典故,也有自然景致与生活百态,每一枚都堪称方寸之间的艺术杰作。无论是资深收藏爱好者、艺术从业者,还是对小众文化充满好奇的读者朋友,都能在这场展览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惊喜。</p><p class="ql-block"> 8月24日在这里举办 了《藏书票的艺术》主题分享会。崔文川先生亲临现场,从历史发展脉络、艺术风格及价值、制作工艺、国内外代表人物与作品等维度,带你揭开藏书票这一 “方寸艺术” 的神秘面纱,感受版画世界的绚丽多彩。</p> <p class="ql-block">  藏书票是藏书家的名片。一般来说,拥有个人藏书票的人,基本上都是个藏书家。而藏书家没有藏书票的也大有人在,但这只能说是个缺憾而已。</p><p class="ql-block"> 藏书票产生于十五世纪的欧洲,被人称之为“书上蝴蝶”,大部分都是由黑白两色的微型版画组成,偶尔,也有彩色的。国人喜欢说“金屋藏娇”,而“书里藏票”的意思和藏娇的意思差不多,区别在于一个藏的是美人,一个藏的是美人的照片而已。</p><p class="ql-block"> 藏书票,是贴在书的首页或意页上带有藏书者姓名的小版画。和藏书章一样,是用来标识藏书归属的。藏书票一般是边长5-10厘米见方的版画作品,多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上面除了主图案外,还要有藏书者的姓名或别号、斋名等,国际上通行在票上写上拉丁文Ex-Libris,意为“我的藏书”。藏书票艺术起源于15世纪下半叶的欧洲,至20世纪发展为繁盛时期,火约在20世纪20年代传人中国。早期藏书票基本为木板刻制,发展到今天,已出现手绘、剪纸、印刷、甚至于电子藏书票等多种形式,</p> <p class="ql-block">一场跨越时空的微型艺术盛宴,</p><p class="ql-block">凝结文明、匠心与情感的纸上宝石!</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中心邹明芳老师参加了市碑林区图书馆举办的《藏书票的艺术》主题分享会,聆听了著名收藏家崔文川先生的精彩讲座,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崔文川,当代著名收藏家。原《艺术画刊》杂志主编,中国书院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艺委会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火花收藏家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藏书票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p><p class="ql-block"> 自幼喜欢收藏,四十余年来,收藏有世界各国火花20余万枚,藏书票万余枚。1994年创办“崔文川火花博物馆,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先生题写馆名。1999年创办“崔文川藏书票艺术馆”,中国版协名誉主席、资深版画家彦涵先生题写馆名。2008年创办文川书坊,致力编辑出版、文创产品开发研究。历年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章百余篇,编著出版《趣味火花》《趣味藏书票》《西北艺术考察日记》《丰子恺儿童漫画》《珠玉文心》《晋汾遗踪》等。历年在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深圳、哈尔滨、石家庄、张掖、长沙、株洲、苏州、大同、沧州、绵竹等地举办藏书票艺术展和讲座,受到广泛的好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