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軍在吉隆玻市中心家附近,每天早上在公園的晨運,經常遇到一位高齡、名為黃淑珍華人婦女在晨運。見多了也認識了,於是黃淑珍和劉寶軍聊起了她早年下南洋的經歷。<br> 黃淑珍1936出生在福建廈門附近的南安,出世沒有多久父親早年下南洋找生活,後來日軍入侵南洋一直無法福建的回家。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黃淑珍與母親就從廈門坐船去南洋找父親,大約10天船到了新加坡,在那裏下船短暫停留,上岸做了防疫措施數日後,老鄉就帶他們坐巴士來到吉隆玻,這是黃淑珍懂事後才第一次與父親見面。<br> 黃淑珍一家當時在吉隆玻郊外生活,需要自己種菜,去挑水生活。父親要去各地做修建房子工作。生活的貧困父親也不讓黃淑珍去上學,理由是女孩子上啥學校呢?<br> 黃淑珍在小時候,看吉隆玻親戚朋友的女孩,穿著漂亮的校服,來自家院子摘水果。黃淑珍於是和父親說。你看人家的女孩子穿校服上學啊,父親只好讓她去上學。黃淑珍上學時考試都是第一名,可惜父親後面又去外地打工後,小學畢業後黃淑珍再沒有去上學。 ↑劉寶軍(左)與吉隆坡黃淑珍(右)女士一起<div> 黃淑珍成年後,與在吉隆玻的一個同鄉結婚,後生下6個孩子。黃淑珍的丈夫以前是做機器印刷生意的老闆。後來一次吉隆玻大雨災後,其家族工廠機器被水淹沒後損壞,黃淑珍丈夫就一蹶不振。黃淑珍認為福建人俗話 “馬死人要走啊”,即鼓勵老公工作。用她的私房錢給老公開計程車,結果她老公開計程車不久就嫌太辛苦不要做了。這讓她投資在計程車的錢財白受損失。當靠老公養家不現實時,黃淑珍就做裁縫工、保姆和洗衣工辛勤養家,而老公則理所當然享受黃淑珍裏外操勞的成果。年輕時,黃淑珍也想到離婚,但看孩子誰來照顧呢?與丈夫多次爭執無果後。只好更努力工作了,晚上都要加班縫製衣服。<br> 因為明白自己沒有太多的文化,只好身兼多職多幹活。在完成一定積累後,黃淑珍用多賺的錢申請銀行的貸款在吉隆玻文良港附近購買房子,出租給拉曼大學的外地學生或工人居住。然而,銀行貸款信件黃淑珍讓寄到她的朋友那裏,避免老公知道有這些收入來分一錢,因她沒有任何工資或退休金,必須做這些準備的。<div> 黃淑珍經過多年努力,除了第一個兒子外,其他5個孩子都上了大學,也有出國留學的,回來在吉隆玻外資企業做經理的。黃淑珍還將自己的收入給部分的父母親和生活在中國的姐姐。<br> 黃淑珍以前她只會閩南語,後面生活打拼,也會了普通話,一點英語和馬來語。還包括粵語和客家話。<br> 黃淑珍生活經歷,也影響她的一個女兒不婚,說怕結婚有孩子,如果遇上像父親這樣的男人不管家,女人就太辛苦,不想來重複母親這樣的人生。</div></div> 劉寶軍看到黃淑珍展示的雙手,形狀彎彎曲曲的,就是當年用手洗衣服、做活路的結果,也記錄了華人勤勞生活。<br> 於是劉寶軍感歎——<br> 一雙勤勞的雙手,一雙記錄了生活的雙手,也是值得去記錄和讚美的一雙手。因為這雙手停止任何抱怨,編織華人婦女的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