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送妈妈进京工作

于亚文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23日,儿子不无骄傲地对我说:“我送妈妈进京工作。”那一刻,我心中暖流涌动。8月23日至24日,成为我难以忘怀的温馨时光。</p><p class="ql-block">自2024年12月13日光荣退休后,人生似乎又为我展开了新的篇章。2025年3月,一次偶然的机遇,让我与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历经链接申请、表格填写、材料扫描,我参与了北京某公立高中领军人才柔性引进项目。5月29日,区教委电话通知初审通过;6月5日赴校试讲《拿来主义》,并进行答辩。教室里书记、校长、备课组长、年级主任及语文教师,座无虚席,气氛庄重如正高职称评审答辩,二审通过,我曾以为这便是最终结果。殊不知8月1日又迎来区教委的复核试讲《赤壁赋》。仅一支笔、一个装有讲课内容的信封,三十分钟备课,面对十位评委,完成三分钟自我介绍、十二分钟讲课和五分钟答辩,紧张程度不亚于高考。8月1日至10日,也许是整个应聘过程中最忐忑的等待。直至11日,三审通过,心才安定。随后于8月11日赴北京医院进行教师资格体检,8月15日,四审顺利通过。回首这一程,实属不易。尤其8月19日,我仍以考官组长的身份参与承德市教育局教师招聘,昔时遴选他人,而今却成为被遴选的一方。</p><p class="ql-block">整个八月,我沐浴在家人与朋友浓浓的关爱之中。自15日至22日,承蒙多位挚友相助:北京的文城小公举、承德一中陈妹妹、平泉一中丁妹妹、承德县一中韩妹妹等,如及时雨般给予支持。丈夫于家中悉心打理行装,儿子与儿媳更是无微不至,从空气净化器、小洗衣机、储物柜、皮箱,到水果刀、削皮器、厨具、眼贴面膜、洗脸巾、衣架等日常用品,一应俱备。23日至24日正值周末,儿子儿媳特意与我丈夫一同驾驶两辆车送我来京赴任。</p><p class="ql-block">工作单位的安排亦令人倍感温暖。宿舍位于二楼,三十余平方米,一厅一卫,为我独用,空间宽敞舒适。家人忙前忙后,搬运整理,不辞辛劳。儿媳贴心联系保洁,彻底清扫玻璃、房间与卫生间,不过一个半小时,已是窗明几净。儿子与丈夫协助清理阳台及卫生间。儿媳儿子安装蚊帐,添置电动蚊香、花露水及各色驱蚊用品。尤其儿子,不惧辛苦地帮我清理卫生间与阳台,细致周到,汗湿衣背,恍如昔日我助他求学安顿之景,如今反哺之孝,令人动容。丈夫更是身体力行,精神鼓励更无微不至,家中物件搬运安排井井有条。儿媳聪慧灵巧,迅速在网上为我订购冰箱,半日即送达,又熟悉周边环境,带领我们熟悉山姆超市、特色祥云小镇、商圈与别墅区等,连洗衣机也一一安排妥当。这间单身宿舍,因而成了一个温暖的小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p><p class="ql-block">满怀感恩,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儿子、儿媳和丈夫。温馨如此,夫复何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