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5年8月23日,我与绿野户外的驴友们一同踏上红旗渠之旅。这不仅是一次自然风光的探索,更是一段关于人类意志与自然抗争的历史回溯。从红旗渠纪念馆到青年洞,每一处都镌刻着不朽的奋斗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红旗渠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承载着一代人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信念,也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span></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精神是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靠一锤一钎、一双手修建红旗渠时孕育形成的伟大精神,其核心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极具代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红旗渠精神的形成背景:“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的壮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世纪50-60年代,林县十年九旱、水资源极度匮乏,“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是当时的真实写照。为改变生存困境,1960年2月,林县县委决定修建红旗渠,从山西平顺县引漳河水入林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没有大型机械、资金物资极度短缺的情况下,380名青年组成“青年突击队”率先开工,随后全县10万建设者自带口粮、工具,以“战天斗地”的意志,在悬崖峭壁上凿洞、架桥、开渠。历时10年,最终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彻底解决了林县56万亩耕地的灌溉问题,让“苦瘠甲天下”的土地变成了良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内涵:四个维度的精神密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红旗渠精神并非抽象概念,而是凝结在建设者的具体行动中,可拆解为四个核心维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自力更生:不等、不靠、不向困难低头</p><p class="ql-block">修建初期,国家仅能提供少量物资支持,林县人民提出“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援为辅”的方针——没有水泥,就自建水泥厂;没有炸药,就土法炼制;没有大型设备,就靠“绳锯石开”“悬空凿岩”,用双手和简单工具攻克了“青年洞”“空心坝”等数十个技术难关,展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硬核底气。</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艰苦创业:敢于挑战极限、啃硬骨头</p><p class="ql-block">建设者们住的是山洞、地棚,吃的是野菜、窝头,冬天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中凿冰施工,夏天顶着酷暑开山炸石,甚至有189名建设者牺牲在工地上。他们用“宁愿苦战,不愿苦熬”的信念,打破了“太行山不可能凿通”的断言,诠释了“人定胜天”的奋斗哲学。</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团结协作:全县一盘棋,万众一条心</p><p class="ql-block">红旗渠建设不是某个人、某个村的事,而是林县全县的“集体战役”:农民放下锄头上工地,工人捐出工具支援建设,学生利用假期参与劳动,甚至邻县也主动提供物资和技术支持。大家不分地域、不分身份,统一调度、分工协作,形成了“万众一心建红旗渠”的强大合力。</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建设者中,有放弃城市工作回乡修渠的知识分子,有推迟婚期坚守工地的青年,有带病奋战的干部,他们不计个人得失,甚至牺牲生命也毫无怨言。这种“为子孙后代谋福利”的无私精神,让红旗渠不仅成为水利工程,更成为“精神丰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红旗渠精神的当代价值:永不过时的“精神火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物质条件极大改善的今天,红旗渠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对个人而言,它是面对困境时“不躺平、不抱怨”的奋斗指南,激励人们在工作、学习中主动克服困难,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对企业而言,它是应对市场挑战、实现创新发展的精神动力,引导企业在竞争中坚守“自力更生”,靠技术突破和团队协作赢得主动;</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对社会而言,它是凝聚共识、团结奋斗的纽带,提醒人们不忘“艰苦奋斗”的本色,在推进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国家战略中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总结来说,红旗渠精神不是封存的历史,而是贯穿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富矿”——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靠自己、敢拼搏、能团结、肯奉献”永远是突破困境、实现目标的关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