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格平散文的美篇

杨格平散文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来上一场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格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了闰六月的月尾,暑天出伏了。今年闰了六月,伏天的期日与往年有些变化,末伏是在“立秋”节气日后二天开始的。在沪上,初秋的整段伏日天天艳阳高照,白云高远。偶尔有过几片阴云掠过,甚至还听到几阵雷声传来,却没见到一滴雨丝飘落。久晴未雨,初秋依旧暑热。人们是有些热切,祈望来上一场雨,给大地降降温,还初秋一阵凉。</p><p class="ql-block"> 不过,这种晴朗天气很利于出远门。也正值暑期吧,许多人家都带着自己的孩子旅游去了,为着假日放松心神,适时亲情欢聚;另外也开阔一番视野,增长些不一样的见识。此时,女儿就休了年假,带着儿子同她表妹一家随团出行,参加了西班牙、葡萄牙二国12日游。出门那日正好在“立秋”。</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一场秋雨一场凉”的季候变换的意境,这不仅仅是生理上舒适与否的感受,更为深刻的内在情愫是岁月与人生的撞击。我又不希望这时候下雨,因为孩子们在外远游。“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朝难。”下起雨来,又能怎么游?</p><p class="ql-block"> 那些日子我每天都会关注女儿和外孙发的朋友圈,看看他们到了哪里?每天都会关注天气预报,沪上的,北京的。马德里、里斯本分别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首部,与北京所处的北纬线纬度相近。处在欧亚大陆的一东一西,之间时差也就6-7小时。我莫名的想着,如果北京下雨,地球转过了大半天,西班牙和葡萄牙那里会下雨吗?想到这里自己又哑然失笑,这孩子般杞人忧天的想法貌似老母亲在世时对我们的不时挂念。这许是一种必然,年纪大了心念恐怕都是一样,都在重复上辈想的和做的事。</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是在出伏那日回来的。沪上一直没有下雨,他们旅行沿途也没下雨,人都晒黑了。</p><p class="ql-block">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处暑”又到了。‌处暑字面含义为"出暑",意味暑热终止。这日是农历七月初一,沪上的清晨,天色淡蓝,万里无云,碧空如洗,明阳炫目。当日最高气温达到37.9℃。赣南老家的傍晚,老友在微信上传来的几条疾风骤雨加冰雹的即时视频,落下的大冰雹似乒乓球般,看得有些惊心动魄。一位红井诗社的陈柳冰诗友写了一首五律诗以记:《骤雨》“暑尽凉阴约,天惊雷势恶。/狂风卷地来,骤雨倾檐落。/道路受摧残,田畦遭恣虐。/云开霁色微,意憾秋苗弱。”令人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近日见得一则天气预报:沪上未来十日,高温持续,最高气温维持在35℃/38℃之间。毕竟已是七月流火,到了是暑消秋凉的时节了,会起秋风,卷起秋高气爽;会下秋雨,落凉阡陌人间。不过,最好不再出现故乡的那场突如其来的天气异象,那是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人们要的是带着诗意的安然抚慰,人间要的是充满温情的过往岁月。</p><p class="ql-block"> 2025.8.2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