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正是夏日炎炎季节,人们却不减游览博物馆的热情,下了火车,拖着行李,直奔南京博物院。观者中或全家,或三五成群结伴而来,汗流挟背地跟着长蛇似的隊伍缓步進館。那人流不亚于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大展》的流量,这一周更是开创168小时连续展示的先河,即便如此,全国各地的游客还是慕名而涌南京博物院。据史料记载,这是仅次于故宫的全国第二大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南京博物院的前身是蔡元培先生在1933年创办的国立中央博物院。历经九十余载的风雨春秋,如今的南京博物院已成为全国第二大博物院。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院内架构为“一院六馆”。即:历史、特展、数字、民国、艺术、非遗六馆。全面展现江苏古代文明及中华文化之精髓。馆藏43万余件,珍贵的藏品多达37万件。其中18件属镇馆之宝。这些藏品涵盖石器、玉器、陶瓷、織锦以及书画、金器等,尤以明、清时期的藏品更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大气浩然,那“覌天下,坤舆萬国全图”尽藏这硕大的圆球中。</p> <p class="ql-block">关于《坤輿万國全图》的由来博物院有一段介绍。题目是《四海内外,天涯比邻~触见》。</p><p class="ql-block"> 古人称全国为“四海”。国内为“海内”,外国即为“海外”。几千年来,即使相距天涯,四海内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依然源源不断,这其中意大利旅游家、商人马可波罗通过一本游记让世界更多地認识了中国🇨🇳,而中国则通过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第一次从地图上了解了当时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年)利玛窦到广东肇庆,翻译、编绘了他带来的西方世界地图,第二年刋印成(万国图志),并到京師献图,深受明神宗喜爰。万历三十年(1602年)时任工部营缮司员外郎的李之藻以利玛窦的此图为蓝本,参考了中国古代舆图,尤其是明郑和下西洋时所集聚的地理文献资料绘制成了《坤舆万国全图》。古代用乾坤代指天地。坤就是地的意思,輿的本意是指底座,延伸为承载万物,因此古人把地图称为舆图。《坤輿万国全图》也就是今天所谓的世界地图。</p><p class="ql-block">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明神宗下旨将《坤輿万国全图》刻本以彩色摹绘若干夲。南京博物院所藏的这幅《坤輿万国全图》就是其中的一件。图中所表现的地球为一圆球,这颠复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覌念。图中的地理信息也极为丰富。在古代没有航拍和卫星系统的情况下,能基夲反映当时的实际地理状况,真是一个奇迹。这也是明代最详细的中文版世界地图,更是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由于时代久远,现存南博的这件成为唯一的明代彩色摹绘本。可見何等珍贵!</p> <p class="ql-block">为避开众多的人流,我们先从艺术館开始参覌。这是南京博物院於今年七月专为我国著名的雕塑家吴为山新开辟的“写意雕塑”馆。所塑人物有诸多的名人。如文学家:鲁迅、画家齐白石、徐悲鸿、著名的物理学家吴建雄以及弘一法師、梁漱溟等。开展以来,受到国内外覌者的一致好评。每一座雕象栩栩如生,令人赞叹其雕刻之精艺。不愧为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協会会长,获得多项国际奖项的艺术家,並多次受邀国外访問或开展,是仅次于吴冠中艺术家后的著名人士。</p> <p class="ql-block">物理学家吴健雄 汉白玉 2002年</p> <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的文学家鲁迅</p> <p class="ql-block">画家蒋兆和 青铜2011年</p> <p class="ql-block">画家徐悲鸿</p> <p class="ql-block">艺术馆内还有陈之佛、苏天賜等知名画家的画展。</p> <p class="ql-block">春江水暖:1960年作品。此图呈“春江水暖鸭先知”诗意。图中红白桃花相映,摇曳的绿竹穿插其间,更显桃花的娇艳妩媚。一只色彩斑斓的鸭子,悠闲自在地嬉戏于水中,呈現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通过静态的花,动态的鴨子,将早春的意境跃然在画面。</p> <p class="ql-block">民国馆犹如穿越时空的沉浸体验。这里以1:1的比例还原民国时期的南京街景。南京火车站、蒸汽火车头、老式轿车、黄包车,老邮局、大地報社、光华书局、大戏院以及鱗次栉比的商铺等都成为游客拍照打卡的好地方,那些爱美的姑娘更是穿着旗袍穿梭在各个场景,累了,可以去老茶馆品茗茶香,或是到咖啡厅喝一杯咖啡、奶茶等,让自己沉浸在古时的生活中。</p> <p class="ql-block">非遗馆内聚集了江苏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宜兴的紫砂,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刺绣,无锡的泥人以及剪纸等。可谓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p> <p class="ql-block">数字館则是运用现代科技,通过虚拟现实,互动游戏等各种趣味手段活化历史,一幅幅历史的画景让观者身如其境,感受科技与历史的对话。激起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在現场无论长者和孩提都会在那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南京博物院的特展馆以主题展览为主。这里是各类珍宝的璀璨舞台。也是各类工艺的巅峰之现。不妨看一下以下珍品,真是稀世之宝,难得一見。由此窥视古代皇权的优渥生活,也充分体现古代匠人的聪明才智,留下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更为国家的考古者点赞👍!因为他们不断地探究,才揭开古人的神秘面纱。</p> <p class="ql-block">特展中所展出的金兽是南京博物院的镇护之宝。它是1982年出土于江苏省盱眙县南窑庄窖藏。金兽长寬高为17.5x16x10.2厘米。最晚可追溯到西汉。整体造型屈腹团身,神志警觉。金兽的全身采用捶揲工艺敲打出遍布的圆斑,颈部有项圈三道,上有环钮。空腹厚壁。腹内刻有“黄六”二字。含金量达99%,重9100克。是目前出土古代黄金铸器中最重的一件。故为镇护之宝。</p> <p class="ql-block">触手可及的神兽天团</p> <p class="ql-block">鎏金镶嵌兽形铜硯盒 这是一件文房之宝。出土于徐州土山汉墓。其工艺复杂,且镶嵌了多种宝石,是汉代制硯工艺的颠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这是由各个博物馆提供的各种兽金珍品。</p> <p class="ql-block">“佛象馆”内陈列着各类佛象。而作为镇馆之宝的“鎏金藏式佛塔”则格外引人注目。它是明正统初年公元(1436~1439年)的藏品。该宝出土于南京牛首山的弘觉寺塔地宫,方形的红色砂岩基台上,有四个青花瓷瓶围绕着金色佛塔,佛塔的前方有个小的金棺银椁,上面臥着金色的释伽牟尼佛象。(有关牛首山我在前面的美篇中也有记述,篇名《初游牛首山》)</p> <p class="ql-block">金佛塔</p> <p class="ql-block">错银铜牛灯:东汉灯具 其设计和环保意识领先西方1000余年,是古代环保的典范。通过在牛腹中注水的设计实现净化功能。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堪称古代科技与美学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银缕玉衣 东汉</p><p class="ql-block"> 这件玉衣由2600余块玉片与银丝编织而成。是我国第一件由考古发掘,科学复原品相完好的银缕玉衣。展现了汉代贵族墓葬的奢华与工艺的精致,以及工匠的智慧。被称为护佑之宝。</p> <p class="ql-block">金蝉玉叶 明代金玉合壁的典范。金蝉栖于透明无瑕、脉络清晰的玉叶之上,蝉翼纤薄如纱,寓意“金枝玉叶”。是古代女子的闺房至宝,工艺精湛,是不可多得的稀有之物。</p> <p class="ql-block">秞里红岁寒三友图梅瓶 南京博物院藏 明洪武</p><p class="ql-block"> 明初的梅瓶,多出于明代功臣墓、藩王墓葬之中,随葬墓瓶,当为其墓主人生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件梅瓶出土于江宁响龙山安成公主之墓。安成公主是明永乐帝之女。这件御用瓷瓶,当为永乐帝赏赐安成公主之物。其产地为景德镇御器厂。</p><p class="ql-block"> 因受元末动荡的影响,明初窑业技术曾一度滑坡,使釉里红的发色显得有点灰暗。梅瓶器身通体布满的纹饰,可分为五层。口沿下为卷草纹,肩部为一圈缠枝菊纹,主题纹饰是一幅完整的岁寒三友图,脛部为海水波浪纹,近足处为莲瓣纹。该梅瓶器型硕大,烧造工艺高,且保存完整,寓意高雅。有盖之同类器物,仅此一件,殊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竹林七贤 与荣啟期砖画。南朝帝王陵墓装饰壁画。由300余块墓砖组成的最早且完好的大型人物画像砖实物,生动展现了魏晋风度和当时的社会文化。被人称为画像之宝。</p> <p class="ql-block">青花寿山福海纹三足炉 明永乐 南京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据有关资料介绍,这一主题福海纹饰与郑和下西洋之壮举有关。明永乐宣德成化时期的瓷器上突然出现大量波涛汹涌的海水波涛纹和异兽纹。显然青花寿山福海纹应运而生,并且工艺精美,尽显皇家气度,是明代宣德御窑瓷器的颠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被称为輿国之宝的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是国内现存最据刻本摹绘的世界地图。具有唯一性。</p> <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的琉璃拱门:明琉璃构件:以蓝、绿、黄三色釉彩勾勒飞天、神兽。其色彩虽历经六百余年但仍绚丽如新。也是南京博物院的珍宝。</p> <p class="ql-block">明 铜胎掐丝法琅荷塘鸳鸯纹三足盘</p><p class="ql-block"> 珐琅艺术源于古埃及地区的舶来工艺,在十三世纪与中国的传统金属工艺、镶嵌技术相结合,共同绽放出一朵极其特色的传统工艺之花。至明朝铜胎掐丝珐琅艺术迎来其艺术高峰~景泰蓝。这一工艺不仅丰富了种类,更体现了中国的人文、艺术和民族精神,现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独特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明 铜胎掐丝珐琅獅子戏球纹双耳炉</p> <p class="ql-block">明 铜胎掐丝珐琅鼎式炉</p> <p class="ql-block">走进清宫:大清王朝悠悠300年,是中国最后一个皇权帝制时代,“康䢀盛世”更是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灿烂晚霞中一抹最耀眼的光辉。大清王朝虽已成历史,但它的宫廷生活,以其独特的时代特征,散发出令人好奇的魅力。而此馆中所陈设的各类高雅的文玩、精致的日用器皿、特别的信仰等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及艺术等积累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乾隆甲午御题</p> <p class="ql-block">御賜“和硕智親王宝”金印 清(嘉庆 公元1796~1821年)</p> <p class="ql-block">御賜“和硕智親王”金册</p> <p class="ql-block">孝贞皇后鎏金铜法塔 清(同治 公元1862~1874年)</p> <p class="ql-block">铜珐琅太平有象 清(公元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雕漆宝座 清</p> <p class="ql-block">竹刻八仙过海图 筆筒</p> <p class="ql-block">竹刻松鹤图 笔筒</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垂恩香筒 清(公元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透雕仙鹤花卉纹桃式青玉洗(苏州玉雕)</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件清 乾隆(公元1736~1795年)的冬青釉带盖葫芦瓷瓶和粉彩描金“大吉”葫芦瓷板掛屏。</p> <p class="ql-block">白玉螭纹双耳杯 清(公元15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粉彩喜鹊登梅瓷盘 清同治(公元1862~1874年)</p> <p class="ql-block">湖绿地墨彩加粉花鳥纹荷花缸 清同治至光绪(公元1862~1908年)</p> <p class="ql-block">白玉鏤空人物双筒花插 清</p> <p class="ql-block">黑漆龙纹盖盒</p> <p class="ql-block">翡翠瓜形洗 清(公元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杏园雅集图》卷中的清供珊瑚枝</p><p class="ql-block">原件藏于镇江博物馆。图下有此文字:</p><p class="ql-block">《瀛涯胜览》“自古里国开船投西北。好风行二十五日。可到。此处各番宝货皆有。更有青红黄雅姑石。并红列祖把碧”。貓睛。金钢钻。大颗珍珠如龙眼大。重一钱二三分。珊瑚树珠。并枝梗。金珀。珀珠。神珠”。</p> <p class="ql-block">红木雕荷花蟹虫筆洗 清</p> <p class="ql-block">精品钟表馆,陈列着数十件造型独特,工艺精细的钟表,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伊朗舘内收藏了我国和一些世界各地博物馆的藏品。这座黄金獅首授权环 金 阿契美尼德时期。</p> <p class="ql-block">西方图象中的大報恩寺琉璃塔 </p><p class="ql-block">倫敦格林威治国家海事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这幅由法国画師雅克利纳尔</p><p class="ql-block">《五种感官和四大元素》的作品</p><p class="ql-block">原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伊朗馆内这一独特而漂亮的埸景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在此留影。</p> <p class="ql-block">历史馆内,是中国文明的千年見证。从远古时代的恐龙、化石、陶器到明清瓷器,金、银饰物,宫庭礼仪等,完整的呈现出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的千年回响。</p> <p class="ql-block">各式陶器</p> <p class="ql-block">人面兽身陶瓷</p> <p class="ql-block">青铜错金银立鳥几何纹壶 战国时期 通水县三星堆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釉堆贴盘龙划花莲荷纹瓷瓶 宋</p> <p class="ql-block">青花云龙纹扁瓶 明永乐(1403~1424年)</p> <p class="ql-block">金镶宝发冠 明</p> <p class="ql-block">日昝 明 南京明故宫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各钟乐器鍽钟。</p> <p class="ql-block">各式钱币</p> <p class="ql-block">各式黄杨木雕</p> <p class="ql-block">施耐庵《水滸传》</p> <p class="ql-block">各种餐用器皿看着都感叹它们的精致!</p> <p class="ql-block">雕漆三国演义人物大瓶 清(公元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名目繁多的各类瓷瓶,盃等林林总总,由此窥見历史长河中的璀璨艺术。</p> <p class="ql-block">粉彩太平有象瓷塑 清</p> <p class="ql-block">粉彩瓷</p> <p class="ql-block">晶莹剔透的各类玉器让观者赞不绝口!</p> <p class="ql-block">金光灿灿的各种造型金器将中国的传统工艺推向了颠峰!由于前面已有不少清代珍品的介绍,这里就略举几图。</p> <p class="ql-block">清代各式嫔妃等所用饰品</p> <p class="ql-block">无锡泥人展生动活泼,色彩缤纷,形象各异,生动精彩,也是一个看点。是江苏非遗的重要项目。</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从上午9时40分左右候在博物院门口起,到观展至傍晚6时左右出馆,除了午餐(馆内有简餐)外,几乎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行走了2.5万余步,攝下几百张的照片。虽然很累,但很值得。回来整理回味无穷。南京博物院无疑是中国的重量级博物院。作为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博物院的传承者,收藏了较多的宫廷旧藏。这些藏品尤其是陈设的清宫部份,原大都置于清宫和奉天两个行宫,虽经九一八事变和抗战辗转滇川,十载颠簸,但所藏的种类依然琳琅满目,造型千恣百态,工艺精湛。从展馆的各个展室中可以看到历史的轨迹和发展。影响特深的是明初的珐琅和艺品,特别是清代的宫廷礼制、信仰、生活、赏玩、陈设等各个层面,为观者呈現了清代宫廷生活多姿多彩的生动画面。既展示了清代帝王的奢侈生活、对艺术品的偏爱和审美取向,更是作为人类文化的艺术宝庫,向国人和世界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那些镇宝之物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感谢我们的考古工作者,感谢南京博物院为保护文物所作出的贡献。攝影:展翅高飞、zmh华华</p><p class="ql-block">编辑:zmh华华 摄于2025.7.11,完稿于2025.8.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