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荫坛语:中山公园的时光回响

草木本心

<p class="ql-block">八月下旬的北京,午后阳光仍带着灼人的温度,但当进入中山公园西门的那一刻,燥热便被浓密的绿荫温柔地消解了。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场上,红旗正迎风舒展,往来的人们脸上带着肃穆又期待的神情——再过十来天,便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整座城市都在悄然酝酿着对历史的缅怀与敬意。</p> <p class="ql-block">这座紧邻故宫西侧的皇家园林,曾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与五谷之神的社稷坛,现在以“中山公园”之名向世人敞开怀抱。从西门入园,出东门左转便是故宫午门——与那终日人声鼎沸的皇城正门相比,这里更像一处被时光遗忘的秘境:没有摩肩接踵的游客,没有此起彼伏的喧嚣,只有古柏的低语与风的回声,静静守护着六百年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古柏:时光的守望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刚进西门,脚下的青石板路便被层层叠叠的柏叶覆盖,踩上去沙沙作响。这些古柏是公园最年长的居民,树龄多在数百年以上,最古老的甚至能追溯到明代。粗壮的树干需两人合抱才能环住,树皮如老龟背般皴裂,却倔强地向上伸展着枝叶,在头顶织就一片浓密的绿伞。阳光穿过枝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跳跃的光斑,像散落的星辰。</p> <p class="ql-block">我驻足在一棵标有“一级古树”的侧柏前,仰头望去,它的枝干虬曲苍劲,有的如盘龙探爪,有的似雄鹰展翅,虽历经风霜却毫无衰颓之气。树身上挂着的铭牌写着“植于明代”,四百多年的时光里,它见证了皇家祭祀的庄严,亲历了朝代更迭的风云,更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见证了民族的坚韧,如今依然日复一日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微风拂过,柏叶发出轻轻的絮语,仿佛在诉说那些深埋在年轮里的故事。林间偶有几只麻雀惊起,为这静谧的时光添了几分生机。</p> <p class="ql-block">社稷坛:五色土中的天地智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穿过古柏林,社稷坛的汉白玉栏杆在绿荫中若隐若现。这座明清两代皇家祭祀土地神与五谷神的圣地,是中山公园的灵魂所在。坛体呈正方形,三层汉白玉台基逐层收窄,象征“天圆地方”的古老宇宙观。站在坛下仰望,洁白的栏杆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栏杆上雕刻的云纹细腻流畅,历经六百年风雨依然清晰可辨。</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坛心的五色土瞬间攫住了目光。五种颜色的土壤整齐地铺陈在方形坛面上,边缘用青砖勾勒出清晰的轮廓。这取自全国五方的土壤,不仅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更象征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疆域观念。俯身细看,黄土细腻如粉,黑土则透着沉甸甸的厚重感。它们在阳光下静默相依,仿佛在诉说着古人对土地的敬畏与对丰收的祈愿。坛边的石柱上刻着“社”“稷”二字,字体浑厚庄重,让人想起这片土地上绵延数千年的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坛周的古柏更为密集,它们环绕着五色土,像一群忠诚的守护者。其中最著名的“槐柏合抱”树尤为奇特——一棵槐树从柏树的树洞中生长出来,两树枝叶交缠,浑然一体,被古人视为“阴阳相济”的祥瑞之兆。我站在树下,听风吹过枝叶的声音,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脉动。</p> <p class="ql-block">中山堂:精神的传承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社稷坛向北漫步,穿过一片开阔的草坪,庄严肃穆的中山堂便出现在眼前。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建筑原名“拜殿”,曾是皇家祭祀前的更衣之所,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灵柩曾在此停放接受公祭,1928年正式更名为“中山堂”,从此这片皇家坛庙之地,有了连接古今的精神坐标。</p> <p class="ql-block">在堂前仰望,单檐歇山顶覆盖着深蓝色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沉稳的光泽,与故宫的金黄琉璃相比,少了几分皇家的威严,多了几分民生的厚重。屋脊上的瑞兽雕刻栩栩如生,虽历经百年风雨,鳞片与鬃毛的纹路仍清晰可辨。朱红色的梁柱挺拔庄重,门楣上悬挂的“中山堂”匾额,字体苍劲有力,透着刚正之气。堂前的石阶被岁月磨得温润,每一道刻痕都像是时光的印记,记录着从皇家祭祀到民众缅怀的百年变迁。</p> <p class="ql-block">绕堂而行时,忽见草坪东侧的古柏丛中矗立着一座铜像——正是孙中山先生。他身着中山装,身姿挺拔,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仍在眺望那个他毕生追求的“天下为公”的理想世界。铜像正面镌刻着邓小平同志书写的“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永垂不朽”鎏金题字 。周围的古柏枝桠向铜像倾斜,像是在无声地护佑着这份跨越世纪的精神遗产,而这份“振兴中华”的信念,正是八十年前无数先烈浴血奋战、寸土不让,赢得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时,我从东门离开公园,回望社稷坛与中山堂在暮色中的剪影,午门的轮廓已在不远处的霞光中若隐若现。心中满是感慨:这片土地上,五色土承载着古人的天地观,古柏见证着数百年的沧桑,中山堂则延续着近代以来的精神火种。</p><p class="ql-block">(此为保卫和平坊)</p> <p class="ql-block">来今雨轩</p> <p class="ql-block">唐花坞</p> <p class="ql-block">格言亭</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前的胜利换来了今日的安宁,让我们能在这片土地上从容漫步,感受时光的馈赠。八月的风穿过枝叶,带来草木的清香,古柏依旧静默矗立,它们的影子被夕阳拉长,仿佛在向我诉说:这里的故事,永远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