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广仁王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城北4公里古魏城城垣遗址内,龙泉村北,是唐构中唯一的道家建筑。</p><p class="ql-block"> 广仁王庙在中国4座唐代建筑(其他3座为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南禅寺大殿,平顺县天台庵)中名列第二,始建于唐大和五年(831年),寺庙坐北向南,规模较小,正殿虽不及五台山南禅寺大佛殿宏伟壮观,但同为唐代木构大殿原作,仍可觅得大唐踪迹,因为被梁思成称为“国之重宝”。</p> <p class="ql-block"> 龙泉就是当地的一汪泉水,得名于唐代,据记载,泉水发于五龙庙底下,曾经"浇灌百里,活芮之民",古人便在此建庙,祭祀掌管云雨甘泉的龙王,祈求风调雨顺。</p><p class="ql-block"> 这里曾经是山清水秀之处,只是到如今,泉水已干涸无踪,仅留一个遗迹标志。</p> <p class="ql-block"> 庙内供奉的水神青龙,因封号为“广仁”,故名“广仁王庙”,又因庙前原有五龙泉水涌出,又称“五龙庙”。</p><p class="ql-block"> 北宋时宋徽宗将五龙都封为王爵:青龙为广仁王、赤龙为嘉泽王、黄龙为孚应王、白龙为义济王、黑龙为灵泽王。</p><p class="ql-block"> 1965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1965年的旧文保碑。</p> <p class="ql-block"> 唐代石碑《广仁王龙泉记》,记载了县令于公凿引龙泉之水灌溉农田的事迹。正是通过这块碑的碑文,确定了这座庙奉祀的是广仁王,比后来宋徽宗敕封五龙神的时间早了两百年。广仁王庙虽然只是一座山村小庙,却是唐代开始祭祀龙王最早的遗迹。</p><p class="ql-block"> 唐碑,对研究古代兴修水利,造福于民以及五龙庙的建造年代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 庙很小,建于唐大和五年(公元831年),只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殿,台基高1.06米,长11.58米,宽4.94米,共有檐柱16根,全部砌入墙内,为扩大内部空间,采用 “无内柱” 结构,仅靠檐柱和梁架承重。当你抬头看屋檐时瞬间被拿捏,48朵斗拱像乐高积木层层叠叠,转角处三组斗拱斜着支棱出来,没一根钉子却扛了11 9 0多年。</p> <p class="ql-block"> 两边的屋檐很长,既保护柱础和墙体免受雨水侵蚀,又使建筑外观更显舒展,如鹏鸟张开的双翼。殿的墙缝里,新砖和老木并存,它虽然经过后世修缮,大殿的开间、进深、梁架、斗拱等为唐代原制,非常简单的构造,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 广仁王庙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唐代建筑的古朴雄浑、大气唯美,斗拱硕大、翼角起翘,屋顶平缓,与其他朝代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正脊上的鸱吻没有张牙舞爪,像两只趴着的大猫,尾巴翘得像逗号。查资料才知道这叫“鸱尾”是唐代早期的样式,属于现存鸱吻界的“老祖宗”了</p> <p class="ql-block"> 正殿的斗拱形制简单,这是早期木构建筑具备的典型特征。组合式的斗拱是体现广仁王庙正殿为唐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 广仁王庙正殿对面,是戏台。戏台面宽三间,进深三椽,硬山式屋顶。戏台是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建的。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广仁王庙再次重修戏台。</p><p class="ql-block"> 戏台与正殿相对而立,是中国古代所有水神庙的基本布局模式,戏台往往在“祈请”“酬神”“惩戒”三种情景下启用,其中“祈请”与“酬神”均为求神办事仪式中的重要环节,“祈请”用在求神办事之前,用唱大戏的形式向神灵展现人间忠义,进而换得神灵眷顾,“酬神”则在求神办事成功后,依然采用唱大戏的方式歌颂神灵的功德。如果有村民违背乡规民约,那么就罚他出钱请戏班给神唱戏,根据其过错大小,决定唱多大规模的戏,以此达到“惩戒”之目的。</p> <p class="ql-block"> 广仁王庙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都有修缮。殿内梁记板题有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字样。</p> <p class="ql-block"> 殿内梁记板题有清乾隆十年(1745年)字样。</p> <p class="ql-block"> 殿内供奉有五尊神像,中间为龙王,两侧为风、雨、雷、电四位神仙。塑像不知什么年代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四位神仙之一的电母</p> <p class="ql-block"> 正殿的砖瓦不是唐代,只有架构是唐代的。我们看到了唐代的木结构建筑,不知道唐代的砖瓦是不是这个样子。</p> <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是单檐歇山顶歇山顶建筑</p> <p class="ql-block">太阳用歇山顶在新修建的广场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山”。</p> <p class="ql-block"> 在广仁王庙,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景点”,他就这么一个“点”,就一个村里的小庙,却有很多人前来探望。站在这座唐代建筑的庙前,我看到那简简单单的斗拱,怎么比后期那些千姿百态,形式各异的斗拱顺眼呢?广仁王庙让我了解了盛唐时期人们在建筑上的审美。</p> <p class="ql-block"> 回望这个只有两个建筑的广仁王庙,清代与唐代在对话,我站在他们之间,与他们俩对望。有人说,广仁王庙的含“唐”低,除了构架,其余都被历朝历代修缮过。我要说的是,正是有这一代一代的修缮,它才得以保留,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才能欣赏非常干净利落的唐代建筑结构,通过它看到了时间,看到了人与建筑之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感谢山西让我一眼千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