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恩施市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就没有老虎出没的记载了,但历史上却多老虎,老虎伤人事件经常发生,抛开口耳相传的故事不说,清《恩施县志》上就明白记载了清代恩施城郊的一次打虎事件。<br><br> 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十一月十四日晨,一虎至恩施城北郊奇峰坝(今旗峰坝)村,咬死村民郭氏之子,然后蹲于村民潘成泰屋后不走,一村民众都感到惊骇。村民朱六率张起科、陈楚贵、潘成泰、方学超等十数人,各执器械撵虎。被激怒的老虎咆哮而起,扑向朱六,咬断其打虎用的钢叉木柄,咬伤其右手与背脊,继而更加猛厉,奋身扑跃,以爪攫伤方学超颈项与右胳膊,众人都感到胆怯,这时潘成泰挺身而出,用长矛直刺虎臀,继而连刺虎胁,虎才舍弃方学超,陈楚贵趁势向前,用刀砍虎嘴,因力怯未能砍中,但这时虎已受重伤,不敢与人久战,逃进村边山林。过了一会,得到消息的邻村方家坝方启尧带十多人赶来,入山林撵虎,虎重新跃起,咬伤方启尧,两村人遂合围而上,将这只吃人的老虎打死。<br><br> 历史上有老虎出没的恩施市城北郊旗峰坝风光 <div> 次日,朱六伤重而死,众人将老虎抬来并呈酒肉祭奠他,将虎皮虎骨卖成钱后安抚死伤者家属,并对打虎有功的潘成泰、方学超给予表彰。此后,施南府知府杨毓江(字作舟,陕西府谷人,由户部郎中补授施南府知府,创立南郡书院)专为潘成泰写了传,记录了这件事,称潘成泰年龄只19岁,身高不满5尺,临危不惧,挺身刺虎,致虎重伤逃走,为使他人不受虎伤功不可没,符合孔子孟子提出的“仁道”。<br><br></div> <p class="ql-block">历史上有老虎出没的恩施市城北郊方家坝山溪沟水库风光(贺孝贵 摄)</p> <div><br></div> 这一打虎事件只是190多年前的一段历史。对于今天的恩施来说,已经没有了老虎的踪迹,既见不到猛虎伤人,更出不了打虎英雄,才是真正的遗憾。(原载于2005年12月3日《恩施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