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盛夏,我写下《追寻红军迹,我的长征路》,不仅梳理了零散的长征足迹,也对重走长征路进行大体规划,也以此作为寻求队友的招募书。"走一次长征路,读一卷长征史"的夙愿,经过一年多的筹备,终于在2025年5月10日破土而出。55个昼夜的征程,我们用车轮丈量17个省份(含返程),170余处红色地标串联成跨越时空的信仰之路,直至7月3日圆满凯旋。</p><p class="ql-block"> 这部"长征美篇"将分为五个篇章:从《突破封锁》的艰难启程,到《伟大转折》的历史抉择;从《懋功会师》的胜利喜悦,到《走向胜利》的坚定步伐,最终以《延安返程》圆满收官。以微信日记为经,以实地见闻为纬,既把之前走过此次未重复,用【前情回顾】补全长征全貌,也有常规景点点缀,践行"你陪我长征路,我带你逛景点"的承诺,体现本次自驾的全程。</p><p class="ql-block"> 特别致敬同行的团友,是你们让每段险路都化作温暖的记忆;深深感恩屏幕前的亲友们,每个点赞、每条留言都是照亮征途的星光。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终将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红色印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万里长征路、红色景观道,这条史诗级的朝圣之路,我们出发了。每一步既是填补历史图鉴的空白,更是将红色血脉化作丈量山河的标尺,让那些曾被战火淬炼的山川,在我们的镜头里绽放出和平年代的温润光泽。</p> <p class="ql-block">2、【走长征路 D1 (1)| 凤凰山:长征星火始燃处】</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0日,我们来自福州、罗源、漳浦五位团友踏上了这场跨越时空的朝圣。早上七点从福州驱车四小时抵达第一站宁化淮土凤凰山村。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三军团等部队从福建宁化凤凰山、曹坊等地率先长征,被誉为"万里长征第一站"。这片被《中国工农红军行军图》标注为"战略转移起点"的土地,此刻正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展示园的崭新姿态,迎接着我们的叩访。</p> <p class="ql-block">3、为使重走长征路更有仪式感,我制作了旗帜、横幅,还为团友制作了统一的T恤衫。</p> <p class="ql-block">4、【长征路D1(2)|云石山:万水千山的起点】</p><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长征第一山"的界碑前。这座海拔不足百米的石灰岩孤峰,在1934年10月那个寒露时节,曾见证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中革军委在此作出战略转移的最终决策,云石山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长征出发地。</p> <p class="ql-block">5、沿着青苔斑驳的石阶拾级而上,指尖划过山腰古寺的麻石墙基,当年毛泽东、张闻天在此居住的厢房仍保留着原貌。站在山顶观景台远眺,绵江河两岸的稻田正泛起新绿,与91年前那个烽火连天的秋天形成奇妙时空叠印。</p> <p class="ql-block">6、瑞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7、【前情回顾(1)|江西广昌:中央红军长征故事从这里讲起】</p><p class="ql-block">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重兵,对中央苏区发动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至次年4月,在博古、李德脱离实际的指挥下,红军9个主力师与国民党11个精锐师在广昌展开殊死决战。这场持续18天的血战最终以红军惨重伤亡告终。广昌距瑞金仅百余公里,这座"红都"门户的失守,使中央苏区陷入前所未有的危局。广昌战役的失败,犹如一记沉重的警钟,直接促成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决策,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为两万五千里长征按下了启动键。2018年7月,我们闽赣赏花自驾游来到广昌。</p> <p class="ql-block">8、高虎脑战役是1934年8月5日至28日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于江西省广昌县境内对国民党军展开的一场关键阻击战,由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的红三军团为主力,成功阻滞敌军南进,是第五次反围剿中唯一一场胜利的战役,为红军战略转移赢得时间。</p> <p class="ql-block">9、【前情回顾(2)|中央苏区:长征源自驾】2019年10月我们开始了长征源和红都之旅!</p> <p class="ql-block">10、1934年10月,江西石城是红三军团长征重要出发地。部队休整后于10月9日向于都转移。此前40余天的石城阻击战阻滞了敌军,为红军集结赢得时间。现城北建有阻击战纪念园保存这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11、宁化县是红军长征始发地。红军长征出发集结地纪念广场上“人”字纪念碑傲然挺立,直刺苍穹,同期,长汀中复村作为红九军团出发地,因距陕北最远获称"红军长征第一村",其观寿公祠誓师广场仍保留着长征零公里标志。</p> <p class="ql-block">12、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26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领导下发动"宁都起义",近两万官兵阵前倒戈加入红军,整编为红五军团,在后来的长征岁月中,以钢铁般的意志承担起全军的后卫重任,用鲜血和忠诚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革命赞歌。宁都起义不仅壮大了红军力量,更在革命低潮时期点燃了新的希望之火。</p> <p class="ql-block">13、【长征路D1(3)|长征出发地:红色记忆永恒】</p><p class="ql-block"> 驾车一日,打卡宁化、瑞金这两个红军长征出发地,晚间落榻于都县。自驾长征路,讲究的就是仪式感,所以又来到红军长征出发集结地。</p> <p class="ql-block">14、【长征路D2(4)|于都——长征源,集章与集忆之旅的开始】</p><p class="ql-block"> 于都,这里是长征出发的集结地,土地承载着厚重历史。滔滔江水见证英雄出征,岁月难忘那壮烈开端。右图长征第一渡不同时期的同框。江水依旧东流,仿佛在诉说那段"十送红军"的动人故事;高楼拔地而起,则昭示着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盛世图景。</p> <p class="ql-block">15、</p> <p class="ql-block">16、中午,我们完成了长征源的打卡之旅。我们还做了一件充满仪式感的事情——购买一本纪念册,郑重地盖上一枚印章。标记着我们与长征源的邂逅。随后行程不断地给它盖上各个地方的印章。渴望着归来之时,手中拿着的是盖满印章的册子,心中装满的是满满的回忆。像繁星点点,照亮我们那些美好的曾经。</p> <p class="ql-block">17、【前情回顾(3)|红二方面军:瞿家湾】红军长征三大主力包括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原红2、6军团)和红四方面军。这三支队伍共同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上最艰苦卓绝的战略大转移篇章。1935年11月19日,贺龙、任弼时率红2、6军团(后整编为红二方面军)从湖南桑植出发长征,最终于1936年10月与红一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完成战略转移。2021年7月7日我们《追忆红色七月 庆祝百年华诞——闽赣鄂湘黔红色之旅为主题的自驾活动》。</p> <p class="ql-block">18、瞿家湾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府,现存明清老街及革命旧址群。我们乘船游览洪湖,在《洪湖水浪打浪》的经典旋律中,重温贺龙、周逸群等在此创建红二军团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19、【前情回顾(4)|红二方面军:武当山】武当山,这座被云雾缭绕的仙山,不仅以"亘古无双胜境"的道教圣地闻名于世,更是一方浸染着革命热血的红色沃土。在紫霄宫的晨钟暮鼓间,依稀可闻当年贺龙元帅率领红三军在此创建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铿锵足音。六百年的道教香火与二十世纪的革命烽火在此交融,使武当山既承载着千年道家文化的厚重,又铭刻着红色基因的荣光,成为自然与人文、传统与革命完美融合的独特典范。</p> <p class="ql-block">20、【前情回顾(5)|红四方面军:安徽六安】 2022年12月7日,国家“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出台后,我们立即出发,《做一次与“羊”共舞的逆行人——2022皖南浙西跨年自驾之旅》来到大别山。</p> <p class="ql-block">21、在皖西的崇山峻岭间,金寨县犹如一颗璀璨的红星,以诞生59位开国将军的辉煌战绩,赢得了"中国第二大将军县"的美誉,谱写了"红军摇篮、将军故乡"的壮丽史诗。相距不远的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则以"一镇十六将,独秀大别山"的惊人密度,续写着红色传奇。漫步在保存完好的独山革命旧址群,每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展现着大别山精神的永恒光芒。这两片英雄的土地,共同构筑了大别山革命老区最动人的红色记忆。</p> <p class="ql-block">22、【前情回顾(6)|红四方面军:湖北红安】2023年5月5号《问道武当山,纵情山水间——赣鄂豫十天自驾游》来到红安。</p> <p class="ql-block">23、坐落于鄂东北大别山南麓的七里坪革命旧址群,犹如一部立体的革命史书,由黄麻起义策源地、长胜街革命遗址群、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等20处核心遗址共同构成。这片总面积达25平方公里的红色热土,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中国革命"将军县"红安的精神图腾。</p> <p class="ql-block">24、【长征路D54(176)|红四方面军:河南新县】</p><p class="ql-block"> 在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交界的红色热土上,六安独山镇、红安长胜街与新县如三颗红星交相辉映。1930年4月,中共中央在此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为全国第二大苏区。这片英雄的土地不仅孕育了红四方面军,更以新县为首府,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篇章。新县是这次返程时拜访的,。因此仍保留原来天数和序号。</p> <p class="ql-block">25、</p> <p class="ql-block">26、【长征路D2(5)|百石村:血色黎明中的第一声枪响】1934年10月21日,红三军团在此打响了长征第一仗,在信丰河畔的百石村。超师长烈士墓似乎仍在讲述红军将士用血肉撕开第一道封锁线的壮烈。</p> <p class="ql-block">27、为抵达信丰百石村,我们绕了许多烂路。做行程时,纠结于花费三四个小时到这小众景点值不值。在景区我们遇见单人骑摩托前往延安的福建武夷山摩旅达人,我们仿佛找到了共鸣。大家都是心中怀揣理想,才不惧路途艰辛。途中遇到志同道合之人,让我们明白追寻理想的路上,一切付出都有意义。我们还留下一张充满意义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28、突破第一道封锁线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29、【长征路D2(6)|汝城:千年理学古城的幽韵长卷】</p><p class="ql-block"> 黄昏进入湖南境内的汝城,这座千年古城,位于湖南、广东、江西三省交界,承载着理学文化的厚重,漫步其间能深刻领略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宁静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30、汝城濂溪书院。这里不仅是爱莲说作者周敦颐的故地,更是他一生为官清廉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31、【长征路D3(7)|青石寨:峭壁上的血色丰碑】</p><p class="ql-block"> 经过三天三夜血战,红军辎重部队终于全部渡过延寿河。青石寨阻击战是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最后的标志性战斗。这座雕塑群就向我们展现了当时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32、在这里,红五军团以牺牲358人的巨大代价成功突破了第二道封锁线。我们踩着青石寨那358级陡峭的石阶,登上了中央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33、中央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34、在红军借据珍藏地旧址,本以为周一闭馆,当地文旅的小黄为我们开馆讲解。</p> <p class="ql-block">35、青石寨有好多感人的故事,跨越60多年的一张借据感动人心。上世纪九十年代胡世德的孙子在家墙壁夹缝中意外发现了这张弥足珍贵的红军借据。1997年,县政府按照当时市场价折息兑现了1.5万元,胡家后人将其中1万元捐献给村里的学校。</p> <p class="ql-block">36、小黄还骑着摩托带我们前往将军故里。历史中的一张借据和如今老区人后代的形象交叠,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感人至深。</p> <p class="ql-block">37、【前情回顾(7)|汝城沙洲:红色记忆里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湖南汝城沙洲村,因承载"半条被子"的红色记忆而温暖神州,因领袖足迹备受瞩目,更以黄金柰李、水晶梨等特色水果闻名三湘。1934年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后在此休整,留下了徐解秀老人与三位女红军的感人故事。2023年秋,我们《寻找江南秋冬一抹红》24天闽赣湘桂粤之行自驾团队曾探访过,但那抹军民情深的红色印记始终鲜活于心。</p> <p class="ql-block">38、</p> <p class="ql-block">39、【长征路D3(8)|白石渡:铁流西进的咽喉要道】白石湖,那是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地方,这里曾是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的关键所在。</p> <p class="ql-block">40、这里曾是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封锁线的指挥部,当年彭德怀在此指挥红三军团,用木板搭桥强渡武水,创造了"一夜架起三座浮桥"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41、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住处。</p> <p class="ql-block">42、可惜遗址群还在修复中,更遗憾的是这座湘粤交界的百年渡口,我们没能找到,展馆和纪念广场还在建设中。带着不舍心情我们奔赴下一站,当然忘不了到村委会盖个章。</p> <p class="ql-block">43、【长征路D3(9)|徒步道县:古韵悠扬处,长征壮烈歌】</p><p class="ql-block"> 道县,往昔的道州,湖南四大州之一。我们下午四点多抵达,入驻酒店后自由活动,我们夫妇开启徒步之旅。沿着道县的街道漫步。周敦颐广场的文化韵味、</p> <p class="ql-block">44、西州公园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45、红军墙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46、寇公街的古朴、</p> <p class="ql-block">47、南门城墙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48、 红军渡的壮烈,一一被我们收入眼中,珍藏在心。</p> <p class="ql-block">49、【长征路D4(10)|灌阳新圩:镌刻在酒海井与陈列馆的红军壮烈史诗】</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在湘江以东地区(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一带)布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试图将中央红军全歼在此。湘江战役中,有三大战况惨烈的阻击战:新圩阻击战、光华铺阻击战、脚山铺阻击战。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悲壮记忆。</p> <p class="ql-block">50、在广西灌阳酒海井和新圩阻击战遗址见证了那段历史。踏入酒海井红军纪念园,能感受到当年的寒意与悲怆。</p> <p class="ql-block">51、走进新圩阻击战陈列馆,馆内展品和图片诉说着战斗惨烈。</p> <p class="ql-block">52、</p> <p class="ql-block">53、</p> <p class="ql-block">54、1934年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期间,红三军团第五师百余名重伤员被国民党军捆绑投入井中全部牺牲,最小年龄仅15岁。这口酒海井吞噬了红军伤员的生命。这里的一切,都承载着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让人敬重缅怀。</p> <p class="ql-block">55、【长征路D4(11)|全州脚山铺:湘江岸边的铁血屏障】</p><p class="ql-block"> 全州脚山铺战役遗址,那片被叫做“血泥岭”的红土地,留存着1934年冬的惨烈记忆。当年,红一军团于此和十倍于己的敌军激战三天。炮火声似乎还在耳边轰鸣,红军战士们以血肉之躯,为主力渡江争取了宝贵时间。这片土地,永远铭记着他们的英勇无畏。</p> <p class="ql-block">56、</p> <p class="ql-block">57、</p> <p class="ql-block">58、</p> <p class="ql-block">59、</p> <p class="ql-block">60、【前情回顾(8)|兴安光华铺:丈量湘江封锁线的血色维度】</p><p class="ql-block"> 在探寻湘江三大战役的旅途中,今天我们走进灌阳和全州,感受着那段厚重的历史。而兴安光华铺纪念碑园,2023年我们已触摸过它的历史创口,此次便不再前往。但每一处走过的地方,都在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这些地方共同构成对那段历史的深刻缅怀。</p> <p class="ql-block">61、中央红军从出发前8万多人,经过三道封锁线,第四道封锁线从渡江前的6.4万人,到血战湘江后,中央红军仅剩3万余人,以折损过半的惨重代价突破湘江,粉碎了国民党企图消灭红军于湘江东岸的妄想,冲破了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p> <p class="ql-block">62、【长征路D4(12)|界首渡口:湘江上的永恒航标】兴安界首渡口位于红军突破湘江四个渡口的最上游,加上中央军委两个纵队在这里过江,因此,界首渡口也被称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第一渡”。它承载着红军长征的记忆,见证了红军的伟大征程,虽历经岁月,却依旧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63、红军堂三军团指挥部墙上的江防图,1934年11月的江风似乎仍在窗棂间穿梭。这座被毛泽东称为"长征生命线"的清代祠堂,见证了彭德怀三天三夜不眠指挥主力渡江的惊心动魄。</p> <p class="ql-block">64、</p> <p class="ql-block">65、红军突破湘江后曾暂驻在古街上,因此也称为《红军街》。其位于湘江界首段西岸,始建于明朝,全长约1000米,有数百间骑楼,这里也曾盛极一时,是兴安、全州、灌阳和资源交通枢纽,湘桂航运的必经之地,人口汇聚,商贾云集,号称“桂北四县乡镇第一街”、“桂北版清明上河图”。</p> <p class="ql-block">66、界首渡江遗址公园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67、【长征路D4(13)|千家寺标语楼:凝固的红色呐喊】</p><p class="ql-block"> 据称千家寺标语楼有着特殊的意义。当年红军在此留下“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当红军有田分”等标语与宣传漫画。一年后,国民党军官发现后令毁掉,行事者仅用纸筋灰覆盖。解放后成为办公楼。1987年冬,一场事故使20多条红军标语重现天日。1994年被列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成全国重点文物。它是永恒的红色记忆。可惜标语楼在修缮,我们无缘见识。今天行程比较轻松,开车才200公里多些,但打卡点多,晚上早早入住酒店。</p> <p class="ql-block">68、</p> <p class="ql-block">69、</p> <p class="ql-block">70、【前情回顾(9)|桂林之旅:不走寻常路的别样选择】</p><p class="ql-block"> 团友被朋友经常问到为何不走其他常规景点?这两天都在桂林周边红色之旅,未入市区。不仅我已多次到过桂林,也和这些团友都自驾过桂林两次。非为拒景心无意,只是经途迹已留。重走长征路时,我们有着独特规划,补我未去之处,重游他人未到之地,延伸周边常规景点,一举多得。发几张旧时照片以释然。</p><p class="ql-block"> 左图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因公务学习来到桂林,应该是第一次;右图是福州市系统组织到贵州参观考察途径桂林,也有二十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71、2011年和家乡摄友自驾中越边境线,从钦州到百色,返程时途径桂林。</p> <p class="ql-block">72、2014年6月和湖南株洲摄友罗科、上海的李处相约再拍桂林。</p> <p class="ql-block">73、近年和经常结伴而行的老团友自驾,又几次途径桂林。</p> <p class="ql-block">74、【长征路D5(14)|猫儿山:云海中的精神海拔】</p><p class="ql-block"> 湘江战役后,为摆脱敌人围堵,翻越猫儿山中的老山界,这里也是毛主席诗词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五岭之一的越城岭,编入语文课本的陆定一《老山界》,让这段历史更加深入人心。</p> <p class="ql-block">75、我们是坐早上第一班景交车上山的,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盘旋颠簸到达老山界。走在景区的红军道,看着猫儿山景区图示,脑海中突然撞出陆定一笔下的"之字拐"山道,91年前,负伤的红军战士正是举着火龙,在这近乎垂直的悬崖上完成长征首座高山征服。心中仿佛传来穿越时空的震颤。</p> <p class="ql-block">76、当年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他们只能沿着狭窄的羊肠小道前行,某些地方甚至只能通过几根圆木搭建、青苔斑驳的栈道。如今,一条盘山公路已经直接通达老山界的主峰猫儿山山顶,为后人提供了便捷的通行方式。</p> <p class="ql-block">77、</p> <p class="ql-block">78、猫儿山是广西桂林三江源头,漓江、浔江、资江这三大江河的诞生地。猫儿山对于桂林山水而言,无疑是其生生不息的“命根子”。</p> <p class="ql-block">79、毛主席曾为老山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其中“离天三尺三”正是描绘了越城岭猫儿山的壮丽景象。</p> <p class="ql-block">80、二战美军飞机失事人员纪念铜像。</p> <p class="ql-block">81、</p> <p class="ql-block">82、</p> <p class="ql-block">83、猫儿山,以其峰顶酷似一只俯卧的巨猫而著称,被誉为华南之巅。</p> <p class="ql-block">84、当我们沿着猫儿山山路缓缓下山之时,那原本浓重得如同棉絮般的浓雾,开始渐渐散去。就在这不经意间,路边那一朵朵含苞欲放的杜鹃花,像是一群羞涩的少女,突然就撞进了我的镜头。刹那间,一种别样的感动涌上心头,原来这“长征第一山”给予我们的馈赠,从来不是艰险,而是破晓时那束永远向上的光。</p> <p class="ql-block">85、【长征路D5(15)|重逢与追寻:旅途中的意外与感悟】</p><p class="ql-block"> 这天用早餐时,竟惊喜邂逅多年未见的福州老乡陈总,知晓他如今移师桂林。早晨短暂相聚后,我们便踏上老山界之旅。不久收到陈总信息,说已交代我们晚上下榻的资源县他们公司陈总安排住宿和接风。从老山界下山后,我们便向资源进发。继续走景点时接到资源的陈总电话告知房间订妥在酒店等我们。我们资源的目标景点油榨坪会议旧址,突破湘江之后的中央红军面临更严峻的生死危机.中央红军何去何从?"油榨坪会议"作出"中峰转向"的决定,挥戈老山界.这也是红军长征历史上第一次改变行军路线,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个重要的历史遗址。被称历史在此急转弯。但寻找遗址时出了我们出了差错,重新导航时发现离我们后续行程龙胜很近了,于是不回资源,向龙胜出发,同时分别向两位陈总致歉致谢。走错一段路,错失一个点,心里还很纠结,只好自嘲说,会议决定挥戈老山界,我们都登过了,便释然了。</p> <p class="ql-block">86、【前情回顾(10)|成都:友情关照】往昔他在成都的项目期间,我每次去川西或甘南采风,都备受他的关照。他总是亲自接待,食宿交通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即便他不在,也会遥控公司人员接应。 这天一路有重逢的温暖、他人的善意,也有错过的遗憾,却都是独特的旅行记忆。啰啰嗦嗦一大通,只为将生活的点滴酿成记忆的甜浆。</p> <p class="ql-block">87、【长征路D5(16)|红军岩:龙舌岩畔的民族平等密码】</p><p class="ql-block"> 到了龙胜境内,途中打卡一个红军岩小景点。原名龙舌岩,1934年的冬天,红三军团在此停驻,岩壁上曾刻着"红军绝对保护瑶民"八个大字。据说那是第一次将侮辱性的"猺"改写为"瑶",一笔一画都是对尊严的重新定义。可以说刻下了最早的民族平等宣言。</p> <p class="ql-block">88、</p> <p class="ql-block">89、岁月冲刷,我没找到那文字,但它还是自治区的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90、</p> <p class="ql-block">91、【长征路D5(17)|龙胜之旅:随心而动的行程】路过龙胜梯田,索道下班、门禁解除,我们驱车上山进寨,趁天黑前观景台留影。</p> <p class="ql-block">92、布尼梯田顺路且有花海梯田之美,本想留宿景区寨子次日拍日出。 得知次日大雨,大家又改主意回县城住宿。</p> <p class="ql-block">93、【前情回顾(11)|雾织经纬:龙胜梯田平安寨之旅】我已领略过云南元阳梯田等,龙胜梯田的平安壮寨也来过,虽然天气不佳,因此错过也不觉遗憾。</p> <p class="ql-block">94、【长征路D6(18)|通道转兵:一条老街藏着的中国命运拐点】 </p><p class="ql-block"> 1934年12月在这个湘黔交界的通道小镇,三万疲惫之师在生死攸关的会议后,突然调转枪口向西,把"去湘西"的电报稿永远留在了恭城书院的砚台里。但是,通道会议只解决了当时“万万火急”的进军路线问题,通道转兵,暗夜中的历史曙光。</p> <p class="ql-block">95、</p> <p class="ql-block">96、恭城书院会址</p> <p class="ql-block">97、通道转兵会议是毛泽东自第五次反“围剿”在苏区被剥夺军事指挥权2年多后首次获得发言权,其主张第一次被中央多数接受,虽然还是坐在桌角位置,但却是铺就毛主席复出之路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98、在广西攀登老山界时,或许是行程强度过大,抵达黎平我老婆突然走不动了,在两人的搀扶下,连台阶都难以迈上去。我们赶忙带她前往医院问诊。医生表示,病因存在多种可能性,但排除了最令人担忧的状况,并叮嘱我们要密切观察后续情况。</p> <p class="ql-block">99、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们继续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往贵州进军。</p> <p class="ql-block">100、上一张行程示意图,实施中有小调整。谢谢光临,欲知后续,敬请关注【二、伟大转折、再访遵义楼 ——2025年自驾55天重走长征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