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邮轮玩了一圈,返回上海的那天是周六,利用周末时光,Citywalk徐家汇附近的历史文化名街,体验法国梧桐树下的海派风情。 预定的酒店位于延安西路上海展览馆的对面,距离静安寺、淮海路和徐家汇都不远,位置绝佳,高层景观不错,大上海的繁华尽收眼底。 首先去的是位于武康路和淮海中路交叉路口的武康大楼,这座高30米的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大楼建于1924年,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建筑。 <div>武康大楼外形犹如一艘具有流畅弧线的巨轮,正迎风破浪奋力前行。大楼共8层,三角形设计,首层采用老欧洲风格的连绵拱形走廊。百年老建筑武康大楼如今是上海极具优雅、浪漫气息的文旅新地标。</div> 武康大楼是由邬达克设计的。邬达克是上世纪20/30年代居住在上海的一位重要建筑师,他在上海期间设计了超过100栋建筑,代表作品包括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武康大楼等,被誉为“远东第一建筑师”。 邬达克在建筑设计中融合了欧洲古典与现代主义风格,对上海的城市风貌产生了深远影响。 <p class="ql-block">邬达克的经历很传奇,他出生于匈牙利王国, 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战败,被俘虏关押在西伯利亚战俘营,在战俘转运过程中逃了出来,千辛万苦穿越抵达哈尔滨,后辗转至上海,最终在上海大展身手。邬达克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成为了上海海派建筑的象征。</p> 不知何时,武康大楼已经成了上海的现象级网红景点,热度快要赶上迪士尼和外滩了。 前来打卡武康大楼的人巨多,不少手拿单反的摄影师来回招揽生意,帮游客打卡拍照。 既然已来到这里,也必须拍照留念。 在人山人海车流不断的武康路口,能拍出这么干净的画面也实属不易。 常会抱怨网红景点人多,其实自己也是其中凑热闹的一份子。或周末或暑期出游,其实是很多人,尤其是有孩子的上班族年轻人无奈之选。 来到了武康大楼,大楼内部因为是居民区不对外开放。 大楼底层开有很多具有人文气息的画廊、书店、音像店、咖啡馆等,可以进入体验。 离开武康大楼,开始了武康路的Citywalk,在上海也叫“压马路”。 武康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枝繁叶茂,各式掩映在梧桐树荫下的花园住宅公寓和新式里弄,充满了浮华往事,带着些许岁月熏染的沧桑。 路边的老洋房藏在树荫后,砖墙上爬着藤蔓,黑色铁栅栏里探出几枝月季,复古又鲜活,偶尔遇到敞开大门的小洋房,能瞥见院里的草坪和藤椅,会猜想里面藏着怎样的生活。 <p class="ql-block">漫步武康路,体验梧桐树下的魔都魅力。</p> 走过路旁的咖啡馆 <p class="ql-block">黑色斑驳的铁门上写着美杜公寓,西班牙风格公寓,据说是大地产商哈同洋行的产业,民国时期楼里住过不少外国侨民。</p> 看见一个很漂亮很精致的铁质小阳台,放着向日葵,很有小资情调,忍不住要多看几眼。 <div>后得知这座小楼是武康路上除了武康大楼外,另一件来自邬达克的作品,建于1929年,西班牙风格独立式花园住宅,现为民居。</div> 盛夏的法国梧桐,枝叶织成浓密的绿伞,阳光透过缝隙洒下,在柏油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风一吹便轻轻晃动,连带着心情跟着柔软起来,也不觉得很闷热。 武康路游人如织很热闹,估计住在这里的居民不胜其扰。 <div>武康路位于旧时的法租界,1907年美国传教士福开森为方便南洋公学(后称南洋大学,校址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的师生出行,修建了这条叫“福开森路”的马路,上海人话谐音“不开心路”,后改名为武康路。</div> 武康路经历了上海百年的风雨变迁,积淀并传承了中西合璧的海派文化。<br> 慢慢悠悠闲逛武康路,实实在在感受上海的精致与温柔。 武康路上,浪漫诗意的树荫,丰富多彩的历史建筑,精致多元的业态,以及在此居住生活过的各界名人,构成这座城市“活着的博物馆” 百年武康路,唐绍仪、宋庆龄、陈毅、邓小平、黄兴、陈果夫、陈立夫、巴金、郑振铎、李石曾、周璇、王人美、赵丹、秦怡、孙道临……都在此居住过,他们的故事,不仅决定了无数人的命运,还深深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 <div>作为东西方文化的结晶和见证,武康路的每一棵法国梧桐、每一扇落地窗和每一座半圆形阳台背后,都默默诉说着曾经的华丽与沧桑。</div> 因时间关系,加上带着小朋友,没有依次去打卡这些名人故居。 <p class="ql-block">梧桐树影里的上海腔调。</p> 武康路从南到北的欧式花园老洋房,虽然多是不开放的私人住所,但也有很多被租用作为商业场所,许多颇有创意的国潮品牌得以在这里熠熠闪光。 走过武康路,走过历史,走过建筑,走过名人,走过文化…… 高墙背后,梧桐深处,每幢建筑里都有着精彩丰富的文化底蕴,鲜为人知的文化故事,值得探索的文化历史。 走完武康路,也快走到了酒店,武康路的打卡结束。 <p class="ql-block">晚上打车到上海新天地,行走淮海路,看灯红酒绿的夜上海。</p> <p class="ql-block">回酒店的路上,看见熟悉的71路电车。上海求学期间,71路电车是我们出行的最主要交通工具,凯旋路是上下车的站点。</p> 酒店大堂 这天要离开上海,利用行前的一点时间,到另一个拥有百年洋房与名人故居的思南公馆转转。<br> <div>思南公馆游人不多,很幽静。</div> <p class="ql-block">思南公馆是一个始建于1920年的建筑群,以其独特的花园洋房风格,成为了上海最美的花园洋房代表之一。</p> 思南公馆又名思南路历史街区,是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留保护改造试点项目。 漫步思南公馆,欣赏带有英国、法国、西班牙等风格的花园洋房,感受每一栋建筑充满的历史的韵味。 推开某幢洋房虚掩的门,客厅里复古吊灯与民国风家具静静陈列,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条纹光影,仿佛下一秒就会有身着旗袍的女士端着咖啡走过。 洋房内外 思南路,被誉为“上只角”的上海高尚区域,汇聚了众多风华绝代的名人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思南公馆东苑 思南公馆这个历史底蕴深厚的建筑群,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集住宿、餐饮、办公和商务于一体的多元化场所。 人少清静,尽情玩耍。 思南书局,这家隐藏在老洋房中的书店,是不可错过一处打卡点。 很有小资情调的书屋。 在这里,可以沉浸在书海中,感受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熏陶。 行走在思南路上,在梧桐光影里触摸上海旧时光。 <p class="ql-block">回京的高铁上在济南附近看见火烧云晚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