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家美术馆(51)

台风

<p class="ql-block">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是市政大厦和高等法院两座欧洲古典建筑合二为一。这片区域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旅行的意义,就是能见证人类伟大的创造力并亲身感受他们。</p> <p class="ql-block">这是模型可以看见两座建筑被加了联系门厅而联在一起了共同组成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前高等法院希腊式建筑,六根科林斯式柱子撑起了巨大三角形门楣,上面高耸着穹形塔顶。</p> <p class="ql-block">三角门楣。</p> <p class="ql-block">两座建筑物的连接部分。</p> <p class="ql-block">连接部分自然形成大厅,伞形的柱子撑起了新加的屋顶。</p> <p class="ql-block">在屋顶可以眺望巨大的船形金沙酒店。</p> <p class="ql-block">圣安德鲁教堂。</p> <p class="ql-block">和飘扬的国旗以及美术馆的穹顶。</p> <p class="ql-block">先上传奇画家张荔英的三幅作品。</p><p class="ql-block">张荔英(1906-1993)的一生恰是一部流动的文化对话史:她出身中国显赫富商家族,早年嫁与民国时期知名外交家陈友仁(Eugene Chen),多年辗转于上海、巴黎、纽约、香港、新加坡等多座国际都会,最终在新加坡安度余生。纵使早年历经家国与世界的剧烈动荡,她始终坚守艺术信念,自认使命在于“如实描绘人们的生活——鲜活、生动且充满生机”。</p> <p class="ql-block">我的人生可被视作四场历史事件——皆为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与两次中国革命的产物。无论我如何挣扎,皆无可避免地深陷其中。因此,我的生命亦被分割为四个国度中的四段篇章……动荡岁月中,最令人惊异——或说终究不足为奇之事——莫过于我毕生的事业竟归于艺术,这份全然由爱、耐心与宁静浇铸的志业。</p><p class="ql-block">——张荔英</p> <p class="ql-block">这幅是在南京德基博物馆展览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美术馆有系统介绍东南亚地区的画家们,他们用画笔勾勒出从殖民地时代到独立建国那段岁月,包括二战被日本占领的抗争。</p> <p class="ql-block">《六个猎鹿骑手》,拉登·萨利赫(Raden Saleh),1860年拉登 萨利赫(1811-1880),是一位开创性的印度尼西亚 阿拉伯-爪哇族浪漫主义画家。1811年出生于印尼的爪哇岛,18岁赴荷兰学习绘画,成为欧洲宫廷画师,1852年返回印尼。他被认为是印度尼西亚的第一位“现代”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仰光港》,U Ba Nyan(缅甸画家),1930年</p> <p class="ql-block">《爪哇风光》,Leo Eland,1929年</p> <p class="ql-block">《港口景象》,Mori Kinsen (日本画家)</p> <p class="ql-block">这两幅画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西班牙和菲律宾》,胡安 卢纳(Juan Luna),左边那幅创作于1844年,右边的创作于1888-1893年</p><p class="ql-block">胡安 卢纳(1857-1899),菲律宾画家、雕塑家、19世纪后期菲律宾的政治活动家。</p> <p class="ql-block">《森林大火》拉登·萨利赫(Raden Saleh),1849年。</p> <p class="ql-block">《废弃的爪哇寺庙》拉登·萨利赫(Raden Saleh),1860年。</p> <p class="ql-block">《越南风景》,Nguyen Gia Tri (越南画家),1940年</p> <p class="ql-block">《自画像》,张汝器,1939年</p><p class="ql-block">张汝器,新加坡先驱画家,1904年出生于广东潮州,曾留学法、德,擅长漫画及“南洋画”,1927年到新加坡,与朋友创立了新加坡最早的社团之一“华人艺术研究会(Society of Chinese Artists)”,抗日期间曾创作了大量画作揭露日军恶行,新加坡沦陷的时候被日军杀害。</p> <p class="ql-block">美术馆前那片场地。</p> <p class="ql-block">《林路画像》,徐悲鸿,1927年 。</p><p class="ql-block">林路(Lim Loh,1852 – 1929),徐悲鸿与他的儿子林谋盛相识,为其父亲画了这幅油画。林谋盛(Lim Bo Seng,1909年4月27日—1944年6月29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新加坡、马来亚地区抵抗日军,在新加坡被视为民族英雄。1944年,林谋盛在霹雳州务边被日军俘虏,最后被严刑拷问致死。1945年,日本投降后,林谋盛遗体被转移至新加坡,埋葬在麦里芝蓄水池公园,美术馆附近的海滨公园里还有一座他的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核心区域有林谋盛的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给我们这一天》(Give us this day),Ricarte Puruganan(菲律宾画家),1974</p> <p class="ql-block">《跳舞的突变体》 ,Hernando R Ocampo,1965年Hernando R Ocampo是菲律宾的现代派艺术家,二战结束前美国投下原子弹,《跳舞的突变体》(Dancing Mutants)是画家对恐怖的原子尘的反应。</p> <p class="ql-block">《裸体》,Ta Ty(越南画家),1953年</p> <p class="ql-block">《缅甸音乐家》,U Kin Maung(缅甸画家),1964年</p> <p class="ql-block">《盛放时代》,San Minn(缅甸画家),1979年</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作者从监狱获释后创作的,1974-1978年,他因参与仰光大学的民间抵抗活动而被捕。1979年这幅画参展时还被审查委员会禁止展出,官员们认为无头人物形象和衣服上的星星反映了他对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负面看法。</p> <p class="ql-block">艺术家和模特 刘抗</p> <p class="ql-block">《海边》,陈文希,1951年</p> <p class="ql-block">浴女 陈文希 1953</p> <p class="ql-block">《风景》,钟泗滨,1963年</p><p class="ql-block">钟泗滨被认为是新加坡现代艺术发展的关键人物,他曾学习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也学习了西方油画的技巧和发展,如抽象派、立体主义和印象派。</p> <p class="ql-block">《舞蹈节奏》,何和应,1959年</p> <p class="ql-block">《马来房屋》,Mohamed Salehuddin(马来西亚的艺术家、作家),1960年</p> <p class="ql-block">内部的穹顶室,现在是图书馆了。</p> <p class="ql-block">保持原貌的法庭审理庭厅。</p> <p class="ql-block">整个四楼都是zobel的作品展。</p> <p class="ql-block">在负一楼有中国画展,这幅吴冠中画。</p> <p class="ql-block">关山月的国画。</p> <p class="ql-block">二楼还有家著名的娘惹餐厅,现在定居新加坡老同学提前定了位子带我们过来的。</p> <p class="ql-block">环境很高端布置的像西餐厅,南洋的娘惹菜把中餐和西餐结合起来并用当地的食材,很有特点也很美味。</p> <p class="ql-block">这道菜叫小金杯很有型也很好吃,外壳是甜脆的蛋卷。</p> <p class="ql-block">这个甜点是木薯蛋糕沾上椰浆,入口有质感,甜而不腻,好吃。</p> <p class="ql-block">参观国家美术馆的确是场身心愉悦的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