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妹潇洒走川藏(1)——从成都到左贡

逍遙老驢·無業游民(谢绝送花)

2017年6月,旅居澳洲的小妹和妹夫回乡探亲。想起他们回来一趟不易,我提出带她俩和大妹夫妇自驾去西藏。这一提议得到响应,我们立即准备出发。<div>开车进藏时间非常重要,最好是避开天天下雨、处处塌方的雨季。不过,这次没得选择,——小妹夫妇探亲时间有限。所以只能硬着头皮上了,——真有点“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的感觉。</div><div>考虑到他们四人都没有去过青藏高原,对高反没有一点适应性,为防万一,在路线的选择上,N多次自驾进藏的我为他们设计了一条路线,一路尽量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地方住宿,通过一路数天的逐渐适应,尽可能减少高反的影响:</div><div>D1:成都到康定;康定海拔2560米;</div><div>D2:康定到巴塘;巴塘县城所在地邛海镇海拔2580米;</div><div>D3:巴塘到左贡;左贡县城所在地旺达镇海拔3806米;</div><div>D4:左贡到波密;波密县城所在地扎木镇海拔2720米;</div><div>D5:波密到林芝;林芝市政府所在地八一镇海拔2900米。</div><div>D6:在林芝逗留一天,休息、游览。</div><div>D7:继续在林芝游览以适应后半段高海拔可能出现的高反;</div><div>从出发到离开林芝,用了一周时间,除了在左贡住宿海拔较高外,其他地方都不到3000米,有助于提高高反的适应能力。</div><div>D8:林芝到拉萨;拉萨海拔3650米。</div><div>D9:游览拉萨;</div><div>D10:纳木措;海拔4718米;回拉萨住宿。</div><div>D11:羊卓雍措;海拔4441米;会拉萨住宿。</div><div>D12:乘坐飞机回家。</div><div>事实证明这个路程安排非常合理。既尽可能地避免了在高海拔地方住宿,每天的行程也不是很紧张。结果是:我们三个65岁左右的老头、两个60左右的老太一路上没有一人有严重高反。</div> 六月下旬,我逃出天气炎热、蚊虫肆虐的帝都,开始兄妹自驾入藏旅程。<br>我觉得自己像一辆车,尽管是辆老爷车——如果只停在车库里,只会加速毁灭的进程。趁着还能跑,发挥点余热吧。<div>我们分别从北京、浙江等地飞到成都集合。晚上,二表姐夫妇、表外甥女为我们接风。</div> 专程去乐山看望年近9旬的大姨妈。 表姐表弟们带我们游览乐山。 6月27日早上,一行五人,从成都出发,再次自驾进藏。<br> 途中在快到蒲江县时,高速因故断路,被迫绕行。不过,总的来说,还算顺利。 川西美景从“高呀么高万丈”的二郎山开始。当然,现在有了隧道,天堑早已成通途,可还有谁记得当年为修路而献身的那些年轻的战士啊。若我是四川领导或部队领导,一定要想办法在这里为他们塑一座纪念碑,刻上他们的名字,让后人们牢记。 二郎山隧道过来,顿时一派高原风光。 沿着山道,在横断山脉的群山中盘旋。 时而靠边停车,欣赏美景,拍照留念。 俯瞰大渡河。正是雨季期间,河水浑浊,宛如一条黄龙卧在群山峡谷中。 虽是雨季,但是走过318的人都知道,二郎山隧道两边的天气经常是决然不同的,往往是隧道成都方向下雨、阴天,过了隧道,天高云淡,风光无限好。 我们来到了泸定桥。这是从小学课本里就熟知的革命纪念地,两万五千里长征中“飞夺泸定桥”一战就发生在这里,发生在这座铁索桥上。 泸定桥是一座悬索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1705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桥的跨度为101.6米,宽度为2.8米。桥由13条铁索组成。 桥的两岸有桥台,高20米,上为梯形,下为方形,用条石砌筑而成。桥台上建有桥亭,既可防止雨水侵蚀落井,也是官府征收过桥税费的场所。今年雨水大,大渡河水也比前几次来要汹涌澎湃得多。<div>晚上抵达康定市,通过朋友联系,住进军分区的招待所。</div> 6月28日。早餐后,和部队领导告别。老兵小领导合影。 今天的路线是从康定出发,经塔公、新都桥、雅江、理塘,赶到巴塘。路有点长,主要是想在海拔比较低的巴塘住宿。 康定素以“藏卫通衢”、“川藏要冲”著称,曾是西康省省会,现在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四川第一峰贡嘎山就在康定境内。 康定最出名的是那首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会唱的《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特大的白字“康定情歌”离得老远就能看见。 新都桥居里村边的居里寺。这是一座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老寺庙,是藏传佛教格鲁教派的寺院。 盘山道。 来到折多山垭口。折多山属大雪山山脉中段贡嘎山余脉,是大渡河、雅砻江流域的分水岭,也是汉藏文化的分界线:折多山以西为传统意义上的康巴藏区。 川藏公路(G318)盘山翻越的折多山口海拔4298米,是川藏南线上第一个需要翻越的4000米以上的高山垭口,素有“康巴第一关”之称。 路旁小景点“圣山布达拉”。一座小桥几乎被铺天盖地的五彩经幡包裹得见不到原样。 经幡在哗哗流淌的溪流上迎风摇曳。 河岸两旁的岩石上刻着六字真言,并涂成五颜六色。远处还有一个溪流转经筒。 路越来越难走。时而爬上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时而又一路下坡。悬崖、峭壁,更有无穷无尽的大货车要超、要交会。 出了雅江县不久还遇上了塌方,车队排了一公里多,整整耽搁了一个多小时。 俯瞰如同一条蜿蜒盘着的长蛇般的“雅江天路十八弯”。“十八弯”位于国道318线的雅江至理塘段,这段路修建于海拔高达4659米的剪子弯山上。国道318线在此段极其曲折险峻,仿佛是大自然用剪刀精心裁剪出的杰作。 熊宗卡,位于318国道的海子山到巴塘路段,是进入西藏前的重要观景点之一。 这里海拔较高,地势开阔,远眺雪山巍峨,近观草甸连绵,蜿蜒的公路穿行其间,仿佛一条银色的丝带镶嵌在天地之间。 站在这里,灵魂能感受到高原风光的震撼。 往任何一个方向望去,映入眼帘的每一帧都是迷人的大片。 卡子拉山垭口,海拔4718米。因海拔较高,树木就更加稀少,主要是高山草甸。在这里看山,层峦叠嶂,一层比一层更远,一层比一层颜色更浅,直至天边,真像行走在‘天路’之上。 在这里看山,层峦叠嶂,一层比一层更远,一层比一层颜色更浅,直至天边,真像行走在‘天路’之上。 走到此时,平均海拔已经比较高了,到了垭口望四周,看山不像山,好象是到了美丽的牧场,让人心旷神怡。 来到了平均海拔4,014米的“世界高城”理塘县。理塘县很值得一游(如长青春科尔寺等景点),但是今天要赶到巴塘下榻,于是在理塘山门打完卡就穿城而过,继续赶路。 晚上10点赶到巴塘县。这一天没干别的,12个小时几乎全在路上了(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分成两天走更好,毕竟一路都是出大片的景色)。晚上下榻的宾馆居然是君悦酒店。不过,应该和享誉中外的君悦酒店木有毛关系。 6月29日。早晨,看一眼住了一宿的巴塘县城。 从巴塘到左贡,路程不算长,270公里左右,却是一天都在路上。尤其芒康出来,遇到前头塌方断路,等候通行的车龙长以公里计。 淅沥沥的小雨中,6点左右抵达左贡县城,下榻金华大酒店,——又是一个挂羊头的“假冒伪劣”,和以火腿闻名中外的浙江金华没有半点关系。至于那个“大”,更是吹牛用词,——充其量只是一个小旅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