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坪羌寨被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神秘的东方古堡。

老宋

<p class="ql-block">再次來到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堡,好好的逛它个遍,以弥补上一次之不足。</p> <p class="ql-block">‌桃坪羌寨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是一座拥有2136年历史的羌族建筑群,经历了三次重大地震仍屹立不倒。 ‌</p><p class="ql-block">地震历史;1933年叠溪地震‌(7.5级):1933年8月25日,叠溪发生7.5级地震,导致叠溪羌寨被淹没成海子。 ‌</p><p class="ql-block">‌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7.2级):1976年8月,松潘、平武交界发生7.2级地震,造成房屋破坏面积达1900平方公里。 ‌</p><p class="ql-block">‌2008年汶川地震‌(8.0级):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中,桃坪羌寨虽受灾但未倒塌,建筑结构保存完好。 </p><p class="ql-block">这即是古今羌人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亦是体现他们无比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桃坪羌寨,一个隐藏在群山之间的神秘古寨,依山傍水,风景如画。</p> <p class="ql-block">‌桃坪羌寨经历了三次强烈地震中仍屹立不倒的原因;在于其独特的建筑工艺和结构设计‌,包括石木混合结构、逐层收分技术、地下供水网络和整体联通的防御体系等多重抗震机制。‌</p><p class="ql-block">材料与结构的科学运用</p><p class="ql-block">‌石木混合建造‌:采用本地千枚岩片石与黄泥黏合,石材间摩擦系数大,黄泥中的硅质成分可增强粘结力,形成类似现代混凝土的复合结构。‌‌</p><p class="ql-block">‌无钉无胶工艺‌:通过石片错缝搭接、木梁穿斗连接,利用材料自身物理特性实现柔性连接,地震时可通过微小位移消耗能量。‌‌</p><p class="ql-block">建筑力学创新逐层收分技术‌:碉楼墙体厚度自下而上递减(底层厚达1.2米),形成金字塔形稳定结构,有效降低重心。‌‌</p><p class="ql-block">‌鱼脊背式屋顶‌:双坡屋顶采用木梁交叉支撑,形成三角稳定框架,可分散地震波冲击。‌‌</p><p class="ql-block">‌地下供水网络‌:通过暗渠将雪水引入每家每户,既解决生活用水,又通过水体平衡增强地基稳定性。‌‌</p><p class="ql-block">‌三维联通结构‌:近80户建筑通过屋顶平台、巷道和地下通道相连,形成整体抗震单元,避免单体重心失衡。‌‌</p> <p class="ql-block">桃坪羌寨由老寨和新寨两部分组成,老寨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个羌寨依山而建,现存的石碉和石楼民居依然保留着古老的风貌。寨内纵横交错的地下水网和错综复杂的地上迷宫,使得这座古羌建筑群既具备居住功能,又具有强大的防御能力,被誉为“神秘的东方古堡”。</p> <p class="ql-block">在羌族古寨,可以感受到古老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传统羌族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云朶上的桃坪羌寨处处散发出历史的韵味,行走在其间感去受古老文化的魅力吧!</p> <p class="ql-block">桃坪羌寨内的大禹雕像,主要与羌族传说和历史渊源相关:</p><p class="ql-block">传说关联;羌族自称“尔玛”(本地人),传说为大禹后裔。羌族文化中,大禹被视为民族始祖,其治水传说与羌族迁徙、定居等历史事件紧密相连。 ‌</p><p class="ql-block">历史渊源;桃坪羌寨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寨内建筑融合碉楼与民居,被中外学者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大禹雕像的设立,既是对民族起源的纪念,也是文化传承的象征。 ‌</p><p class="ql-block">现代意义;2021年9月,阿坝州将桃坪羌寨等9个文旅品牌纳入“熊猫家园·净土阿坝”文旅体系,进一步强化了羌族文化与大禹传说的关联性。 ‌</p> <p class="ql-block">“羌”字的甲骨文形象为头戴羊角的人形,直观反映了其最初象征古代西部以牧羊为生的游牧部落。作为中国历史上对西部少数民族的泛称,“羌”体现了游牧生活特性,如强悍、自由,并在商周时期频繁见于文献,常与俘虏或奴隶身份关联,折射古代民族冲突与融合。‌‌</p> <p class="ql-block">“尔玛”是羌族自称,源于羌语“日麦”,书面多用“尔玛”,因羌寨多建在半高山地区,故又称“云朵上的民族”。 ‌</p> <p class="ql-block">在桃坪羌寨,你可以看到羌族唯一的文字——正反“有”,它代表着“上有、下有、年年有、月月有”的美好寓意。如果你对羌族文化感兴趣,不妨请一位当地村民做导游,他们会带你穿梭在寨子中,介绍羌王楼的建筑特点、民族服饰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让你的旅程更加丰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羌族没有传统文字体系主要源于历史演变中的文化融合、文字失传传说以及地理环境限制等多重因素‌,</p> <p class="ql-block">羌族宗教领袖释比通过口传心授传递经文、史诗和医药知识。传说古羌文字曾记录于桦树皮,但因被山羊吞食而失传,最终形成以单鼓法器配合口述的独特传承方式。羌族通过石刻、碉楼建筑符号、服饰纹样等非文字形式保存历史记忆。如汶川桃坪羌寨的石刻群完整记录了民族迁徙史,这种“石头档案”弥补了文字缺失的不足。‌‌</p> <p class="ql-block">直至20世纪80年代,羌族才结束无文字历史,通过政府或学术机构协助创制了新文字体系(如拼音文字),但尚未完全普及‌。</p> <p class="ql-block">莎朗风情街位于桃坪羌寨核心区域,依托联合国旅游乡村的理县莎朗风情酒店,成为体验羌族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 ‌</p> <p class="ql-block">莎朗风情街不仅展示了羌族传统工艺品,还设有羌族主题茶楼和酒吧,游客可在此品尝羌茶、尔玛酒等特色饮品,并欣赏羌族歌舞表演。 ‌</p> <p class="ql-block">桃坪羌寨的美食与餐饮融合了羌族传统与现代创新,您不妨去品尝一番。</p><p class="ql-block">‌传统羌族菜肴</p><p class="ql-block">‌羌族腊肉系列‌:包括腊猪肉、香猪腿、腊排骨等,采用古法烟熏工艺制成,肉质紧实、肥而不腻,搭配羌家秘制蘸料更显风味。‌‌</p><p class="ql-block">‌酸菜系列‌:以酸菜糍粑、酸菜搅团最为典型,酸味纯正开胃,糍粑软糯与酸菜的爽脆形成独特口感。‌‌</p><p class="ql-block">‌羌族土火锅‌:汤底用牛骨熬制,食材包含羌式腊肉、腊肠、鲜菌和时蔬,尤以老寨区家庭餐馆出品最地道。</p><p class="ql-block">特色小吃与饮品</p><p class="ql-block">洋芋糍粑:土豆蒸熟捣碎制成,搭配酸菜或辣椒酱,软糯与酸辣交融。‌‌</p><p class="ql-block">石磨豆花:现磨豆浆制作的豆花配秘制蘸水,嫩滑清香。‌‌</p><p class="ql-block">咂酒与青稞酒:羌族传统发酵酒饮,口感醇厚带果香,常配合祝酒歌敬客。‌‌</p> <p class="ql-block">好了,花60个大洋买门票步入碉楼核心景区。</p> <p class="ql-block">以中央碉楼为中心,形成放射状8个出口和13条甬道,巷道纵横交错,兼具防御与生活功能,外人进入易迷失方向。‌‌</p><p class="ql-block">碉楼与民居通过木结构通道相连,形成“碉房合一”的整体建筑群,现存27座碉楼,最高达13层,采用片石无水泥黏合工艺,抗震性能卓越。‌‌</p> <p class="ql-block">桃坪羌寨的“千户羌王之家”是龙小琼家的祖宅,作为羌王后代,她自幼在此居住。1996年中专毕业后,她带领村民通过表演、接待游客等方式开发旅游,将桃坪羌寨推向市场,成为民间旅游开发的起点。 ‌</p> <p class="ql-block">龙小琼自幼在此生活,1996年返乡后带领村民成立演出队吸引游客,并改造自家房屋为民宿。随着旅游业发展,她家的祖宅逐渐成为核心景点“千户羌王之家”,吸引了大量游客参观。 ‌</p> <p class="ql-block">‌桃坪羌寨‌“羌王之家”‌的“礼仪德化”源于其历史背景中羌族女性社会地位较高及母系崇拜传统,纪录片《桃坪羌寨我的家》通过三代女性角色展现了这一文化内核。‌ ‌</p> <p class="ql-block">当前“羌王之家”作为文物保护单位,面临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矛盾。龙小琼曾尝试改造高端民宿但因审批受限未果,这一过程也反映出传统礼仪德化与现代经济模式的调适。 ‌</p> <p class="ql-block">千户羌家的存设风格独特,古色古香,让人感受到一种厚重的历史沉淀和人文气息。</p> <p class="ql-block">‌桃坪羌寨的千年木锁是羌族人民利用当地资源创造的独特锁具,已有2000多年历史,主要由硬质木料制成,因其耐用性和文化价值被誉为‌“千年木锁”‌。‌</p><p class="ql-block">羌锁起源于羌族先民对铁器稀缺的适应。由于羌族地区无铁矿,铁器依赖外部交易,珍贵且稀少,因此羌族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出木质锁具工艺</p><p class="ql-block">材料:选用硬质木料整木雕凿,质地坚硬,抗腐烂 。 </p><p class="ql-block">结构:由锁体、锁头、木钥匙三部分组成,锁头带小孔,需特定技巧开启 </p><p class="ql-block">钥匙:各家的木钥匙打孔位置、大小、数量均不同,需插入锁体后连贯操作(上敲后拖)才能打开 。 ‌</p><p class="ql-block">羌锁被称为“羊锁”,其开锁动作灵感源自小羊吃奶,体现羌族生活智慧 </p><p class="ql-block">作为羌族文化载体,它见证了历史变迁,并与碉楼建筑共同构成“羌族建筑活化石” 。 </p><p class="ql-block">如今,羌锁仍是桃坪羌寨的特色景观,部分居民仍在使用,吸引游客探寻其奥秘 。 ‌</p> <p class="ql-block">‌释比文化不仅是羌族的精神纽带,更是研究羌族历史、医学、历法的“活化石”‌,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极高审美价值‌。</p> <p class="ql-block">杨家大院始建于西汉时期,是桃坪羌寨第一任头人的住宅,现由杨家第54代传人杨登富管理。其建筑采用碉楼与民居融合的独特形式,以片石、麻筋、木材为材料,不绘图不吊线全凭经验建造,历经地震仍完好无损,被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桃坪羌寨的供水系统堪称一绝!</p><p class="ql-block">桃坪羌寨的水源来自大包山,通过巧妙的分流设计形成“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的水网格局,采用地暗沟系统,使清澈的山泉流经寨中每个角落。 ‌这样既调节室内温度又兼具消防功能,体现了羌族独特的建筑智慧。 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p> <p class="ql-block">由此进入迷宫,如果沿途没有路标,一定会把您迷得七晕八素,找不到北。</p> <p class="ql-block">桃坪羌寨的黑巷子是寨内防御性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巧妙地结合了军事防御与日常生活功能。 ‌</p><p class="ql-block">黑巷子高度仅允许步行通行,且内部光线昏暗,通过墙体上的暗洞可观察敌情并实施攻击。这种设计使敌人难以快速通过,同时便于寨内居民通过碉楼和巷道网络监控全局,形成攻守兼备的防御体系。 </p><p class="ql-block">巷道蜿蜒曲折,形成迷宫式结构,仅靠当地人引导才能准确通行。墙体采用卵石、片石混砌工艺,兼具美观与实用性。 ‌</p><p class="ql-block">黑巷子与窄巷子共同构成寨内核心防御区域,是羌族建筑“邛笼”习俗的典型体现,体现了羌族先民的生存智慧。 ‌</p> <p class="ql-block">桃坪羌寨内道路结构错综复杂,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便利交通,防御外敌入侵,利于通风换气,阻隔外界联系。</p> <p class="ql-block">“纳吉纳噜”是指羌族文化中的吉祥祝福语言。愿悠永远“纳吉纳噜”!</p> <p class="ql-block">“纳吉纳噜”是指羌族文化中的吉祥祝福语言。</p> <p class="ql-block">炊烟袅袅,是人间最美的风景,诉说着平凡生活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桃坪羌寨的部分居民仍保留着用柴火做饭的传统习惯‌,尤其是老年家庭。仍使用柴火灶台,早晚两餐以柴火烹饪 。 ‌</p> <p class="ql-block">狭窄的碉楼木梯,让您体验当初羌族人是如何上下自如的。</p> <p class="ql-block">祝您;一路平安,步步高升!</p> <p class="ql-block">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采用石木构筑,墙体嵌有瞭望射击孔,底层设贮藏空间,兼具实用性与防御性。 ‌</p><p class="ql-block">这种独特的建筑布局在世界古堡中堪称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羌族地区的“泰山石敢当”,美语称“迪约泽瑟(音译), 又称解救石,吞口,它在民居中的作用与汉族民居一样,属于镇宅辟邪之物。“泰山石敢当“在羌族传统民居中的位置是竖立在住宅大门左侧,这种习俗至今仍被遵守。</p><p class="ql-block">在小琼羌家门口的“泰山石敢当”有一定的代表性,此“泰山石敢当“由山石制成,高约1.2米,分头、身、座三部分;底座部分已埋入地下,头部独特造型与其它“泰山石敢当”头、身、座一体的手法不同。</p> <p class="ql-block">桃坪羌寨的羌族文化馆是展示羌族历史、文化与手工艺的重要场所,馆内通过实物、图片、多媒体等形式,系统介绍羌族起源、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内容。 ‌该文化馆作为桃坪羌寨的核心组成部分,每年接待大量游客,是了解羌族文化的首选地。 ‌</p> <p class="ql-block">馆内展示;</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详细讲述羌族从原始部落到现代社会的演变过程,重点介绍西汉时期(公元前111年)桃坪羌寨的建立背景。 ‌</p><p class="ql-block">‌生活习俗‌:展示羌族传统服饰、饮食(如黄牛泡澡)、居住习惯(石木结构民居),并复原传统火塘场景。 ‌</p><p class="ql-block">‌宗教信仰‌:通过白石崇拜、羊皮鼓舞等仪式,反映羌族对自然与祖先的敬畏。 ‌</p><p class="ql-block">‌手工艺品‌:陈列羌绣、羌笛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游客可体验传统编织、雕刻等技艺。 ‌</p><p class="ql-block">特色互动</p><p class="ql-block">‌节日体验‌:定期举办羌年节、婚礼等民俗活动,游客可参与歌舞、祭祀等环节。 ‌</p><p class="ql-block">‌手工艺品店‌:提供羌绣T恤、挂件等文创产品,游客可直接购买纪念品。 </p> <p class="ql-block">‌馆内陈列羌族特有的木质犁铧、石磨、背篓等农耕工具,部分工具可追溯至汉代,展现了羌族农业技术的延续性 。 ‌</p> <p class="ql-block">桃坪羌寨羌族文化博物馆由桃坪羌寨羌族老人王嘉俊先生创建,于二00三年六月十九日正式开馆,是中国羌族博物馆私立第一家。</p><p class="ql-block">博物馆有各类藏品近千件,时间跨度五千多年,内容涵盖羌文化众多方面,有部落图腾、释比法器;有图语、陶文;有骨币、贝币、铜币;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有礼器、兵器;有服饰、炊具;以及珍贵的红军文物。十年间博物馆接待了无数中外游客、专家学者与各级领导。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并坚持为大学生、“研究生及科研考察服务,坚持为促进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服务的宗旨</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出售有关羌族的书籍资料以维持生存,对购买者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桃坪羌族文化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二0ー三年七月二十六日</p> <p class="ql-block">一个隐藏在群山之间的神秘古寨,足让您过足眼福与口福。</p> <p class="ql-block">在观景台遇到一位98岁高邻的羌族老人与之合个影同享高寿之福,沾光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幸福源泉之一。</p> <p class="ql-block">山川之美,人志之伟,山高人为峰,是自然与人文的交响。</p> <p class="ql-block">在川西几乎山崖下的缝隙之间存在用树枝支撑山崖的习俗,寓意“替山神分忧”或“祈求靠山”,遗留的小树枝逐渐积累‌。现代登山者延续此传统,将插树枝视为吉祥象征。还有部分树枝可能是山民祭拜山神时替代香烛的遗留物,尤其在岩石缝隙中更为常见‌。</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桃坪羌寨的石板路上,欣赏着古老的碉楼、民居和寺庙,沉浸在这种原生态的古村落环境中,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登上桃坪羌寨最高处俯瞰,山峦如黛,寨楼与碉楼群错落有致,仿佛一幅活态的古堡画卷。 ‌</p> <p class="ql-block">遥望山峦叠嶂,羌寨如诗,经典一句,难绘其韵。</p> <p class="ql-block">‌羌寨碉楼文化是羌族智慧与生存策略的结晶,融合了历史、技艺与民族精神,在现代仍具研究与保护价值‌。</p> <p class="ql-block">山上山下都建有民宿,如果您想享受一下这里独有的生活,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不过价格有点小贵啊。</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仿佛进入了一个不一样的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 ( 资料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