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国近期打出稀土王牌的背后,是一场“大王”与“小王”的战略博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前几年美国对中国芯片实施封锁时,为何中国未即刻动用稀土这张牌,而是选择在近期出手?网友“甲午风云”的分析,为我们揭开了这一战略选择的深层逻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今年,中国刚对稀土出口实施限制,美国态度便迅速软化:特朗普不仅释放出访华意愿,还取消了91%加征关税、暂停对等关税,甚至解禁了芯片软件EDA及部分芯片光刻机。稀土的“威慑力”显而易见,但为何我们选择此刻才打出这张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若将稀土比作一张“小王”,那氦气便是美国手中真正的“大王”。在这张“大王”的压制未被解除前,贸然打出“小王”,只会陷入被动。而中国正是在突破氦气技术封锁后,才具备了动用稀土王牌的战略底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要理解氦气的“王者地位”,需先看清它的五大关键特性,这些特性使其成为尖端领域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为惰性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p><p class="ql-block">- 分子结构极小、渗透性极强,普通容器难以储存;</p><p class="ql-block">- 液化温度极低,可达-269℃,远低于液氮与液态二氧化碳;</p><p class="ql-block">- 密度极轻,比氢气更轻;</p><p class="ql-block">- 在大气中含量仅0.0052%,稀缺性极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芯片光刻机、量子计算机、核磁共振的急速降温,还是导弹、火箭等航天器的燃料舱泄漏检测与安全装填,都离不开氦气。而在2023年之前,美国牢牢掌控着全球氦气霸权:已探明储量全球第一,我国可开采储量仅占0.1%;1917年便开始投入重金研发氦气开采与提纯技术,全球10大氦气生产厂家中4家在美国,其余6家也依赖美国技术;1925年将氦气列为战略物资并实施出口管制,1960年更立法规定私营企业生产的氦气需先卖给美国政府,再由政府分配出口配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氦气消耗国,95%的氦气依赖进口,曾长期面临“卡脖子”困境。1958年中苏关系恶化、氦气供应中断后,为保障火箭与人造卫星项目推进,钱学森牵头组织科研人员在四川勘探两年,1960年于泸州建立科研所,11年后才研制出首套提炼装置,而该装置运行两年仅提炼出3128立方米氦气——相较于如今我国每年2000多万立方米的消耗量,可谓杯水车薪。直至2023年,我国氦气储存罐仍需依赖国外租借,这也成为此前不敢贸然动用稀土牌的核心原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转折点始于中国对氦气技术封锁的全面突破。2020年,氦气价格从每立方米30美元飙升至100多美元,俄乌冲突爆发后更是涨至500多美元;但到2024年,价格暴跌30%,美国800万立方米氦气滞销,背后正是中国的技术突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 自主产能大幅提升:2023年自研投产7套提氦装置,年产能突破1000万立方米;同时援建非洲坦桑尼亚氦气厂,获得每年3000万立方米优先采购权,并带动阿尔及利亚、莫桑比克寻求合作,还与俄罗斯天然气公司达成氦气田开发合作。</p><p class="ql-block"> 2. 创新提炼技术:珠海森铂研发的真空提氦冷箱,可从液化天然气尾气(此前无商业价值)中提取氦气,每小时提取量达45-65立方米,纯度更是高达99.9998%,达到全球顶级“超纯氦”标准。</p><p class="ql-block"> 3. 降低消耗成本:比亚迪研发出全球首个“氦气闭环回收系统”,仅全国15万台核磁共振设备,每年便可节约2亿元氦气进口费用。</p><p class="ql-block"> 4. 突破储存瓶颈:2023年实现液态氦气储存箱量产,彻底摆脱对国外储存设备的依赖。</p><p class="ql-block"> 5. 探索替代方案:中国科学院研发出“钴基量子磁性制冷材料”,可替代氦气,被评为全球十大颠覆性创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从自主生产、技术创新到回收利用、设备自研、替代材料探索,中国从五条战线同步发力,终于在2024年打破美国的氦气垄断,废掉了这张“大王”。当“大王”的压制不复存在,“小王”(稀土)的威慑力自然得以释放——这便是中国选择此刻打出稀土王牌的核心原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一过程,正是中国在科技与战略领域自立自强的缩影。中华民族自古便有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特质,从不缺乏顶尖人才与奋斗精神,这样的民族,注定难以被封锁困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