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与长城千年的交响

诗歌

<p class="ql-block">  从山西忻州市的偏关县走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沿着黄河逶迤北行,途中有多处观景台,也有几处岔道通到黄河边。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视角,看到的黄河呈绿色.蓝色,根本不是黄色的,更没有“黄河在咆哮…”的视觉冲击,总有点与传统印象违和.颠覆三观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在黄河观景台上极目远眺,阳光下的河水波平如镜,与“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古诗句怎么也联系不到一起…倒是河边多处古长城的烟墩敌楼和远处的黄河铁路桥,多少印证了历史的变迁与时代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明代的山西镇是长城九边重镇之一,其中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又并称三关镇,构成山西镇的长城防御体系。偏头关位于现在的偏关县境内,明代沿黄河北至老牛湾修筑长城,并修建了多处边堡.敌楼和烟墩等设施。</p> <p class="ql-block">  护宁寺附近的一段长城古称为黄河边,有两段墙体从塬上直插河边,与黄河山呼水应.守土戍边…曾经的烽火狼烟,如今已是临河怀古的靓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  关河口是偏关县境内黄河与关河交汇处的重要关隘。黄河与关河交汇形成的峡谷,两岸绝壁对峙,曾为军事驻防的重镇,设有巡检司等管理机构,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明清时期走西口的水路通道。至今仍有古村落存留的石窑等传统建筑。</p> <p class="ql-block">  关河口二号烽火台是明代山西镇偏头关老牛湾至关城传烽路线上的重要设施,现存敌台高约9米左右,底径约13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伫立崖壁之巅,颇为壮观。</span></p> <p class="ql-block">  云卷云舒.苍烟落照,此时的关河口风光无限.雄浑壮丽…或许真能让人联想起长城的烽烟与黄河的船歌…</p> <p class="ql-block">  乾坤湾,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黄河在此形成了一个近乎360度的大弯,这形态也许暗合了天地之道,也许展现了乾.坤二卦的阳刚之气与阴柔之美,至于以乾坤命名此湾的真正原因.又是何时命名的,传说不少,似乎都没有史料的准确记载。</p> <p class="ql-block">  老牛湾,山西偏关老牛湾和内蒙古清水河老牛湾一湾之隔.景区共用,被称为长城与黄河握手处。</p><p class="ql-block"> 据《山西通志》记载:“老牛湾,在偏关县北六十里。边墙起河曲之石梯隘,沿河而北,至关河口而入县境,至老牛湾面儿东折,为大边所始。其堡在边南,隶偏关营。出边为清水河厅界有老牛沟,北达厅治,西临河套。”这段文字表述了山西.内蒙古两地老牛湾堡和明长城的相互关系。</p> <p class="ql-block">  老牛湾堡.望河楼静静地矗立在黄河岸边,这座始建于明崇祯九年的军事要塞,虽历经风雨磨砺,却依然苍劲威严。长城与黄河的交汇见证了历史上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往事越千年…逆光下的水面波光粼粼…那首古老的漫瀚调回荡在关堡与黄水间…“你知道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几十几道湾里有几十几条船?几十几只船上有几十几根杆?几十几个河路汉把船来扳?”。“我知道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九十九道湾里有九十九条船,九十九条船上有九十九根杆,九十九个河路汉把船来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