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始建于7世纪,由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所建,初名红山宫,因坐落于红山而得名,当时为吐蕃王朝王宫,功能类似故宫。</p> <p class="ql-block"> 据史书说,松赞干布的一位使臣从印度带回一尊自然形成的檀木观音像,松赞干布极为认可,将其请入宫内,并改宫名为布达拉宫(藏语意为“普陀之宫”),凸显其作为观世音道场的宗教地位,这尊佛像也成为佛殿之宝。</p> <p class="ql-block"> 吐蕃王朝覆灭后,宫殿衰落损毁。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重建布达拉宫,后经不断扩建形成如今规模。其功能也从王宫变为集宫殿、灵塔殿、佛殿、行政机构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宫堡式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建筑主体分白宫和红宫。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施政和起居之处,类似故宫;红宫是宗教活动场所和历代达赖喇嘛灵塔供奉地,采用藏族最高级别的塔葬,与内地帝王入地宫的习俗不同。白宫环绕红宫的布局,体现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体制。</p> <p class="ql-block"> 五世至十三世达赖喇嘛中,除六世仓央嘉措外,灵塔均在布达拉宫。六世达赖喇嘛是著名诗人,留下“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等诗句,其圆寂成谜,背后涉及复杂斗争,可见此地并非单纯静美之地。</p> <p class="ql-block"> 佛教自松赞干布时期在藏地兴起,后逐渐发展,元朝时实现政教合一,历经清至民国,受中央政权不同程度的统治与影响。</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因其依山而建的宫堡式建筑雄伟独特,1300多年历史遗留的佛像、壁画等记录了藏传佛教的发展,也是藏地政治发展的重要见证,如文成公主入藏、满汉藏蒙四种文字的清帝排位供奉等,是建筑与佛教艺术的博物馆,也是中华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铁证。</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是冬宫,对应的夏宫是罗布林卡,类似颐和园之于清王室。它由七世达赖喇嘛时期的清廷驻藏大臣开始兴建,经各世扩建而成,经雍正批准成为达赖喇嘛夏季理政之地。罗布林卡是藏式园林,有行宫、凉亭,树木花草繁多,在拉萨氧含量较高,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3日、4日摄于布达拉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