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次知道凤凰古城是在当代大文学家,凤凰古城在沈从文的书里。他在《边城》中所描写的老船夫、翠翠、吊角楼、渡船、赛龙舟等湘西民风给我留下深刻影响。这是文学的湘西,文学形象的凤凰。<br> 而后,又看到当代大画家也是凤凰人黄永玉的故乡画,这是中国画中的凤凰。<br> 再后来,中国女高声苗族歌唱家宋祖英唱的苗族“哭嫁歌”及“小背篓,晃悠悠”,唱出了湘西风情。这是歌声里的湘西凤凰。<br>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中文台多次报导凤凰古城风貌,使凤凰古城飞出了湘西,飞出了神州,飞向了五洲四海。这是影视中的凤凰古城,更形象,更直观。从此,凤凰古城使我魂牵梦绕。在二零零六年十月下旬我终于同老伴到凤凰古城,住在沱江边吴家码头吊角楼,畅游采风好几天。<br> 凤凰古城地处湘西、川东、黔北,大山耸立,万溪流秀,林木争翠,古称苗疆。苗族占全县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在明清时代已是湘西的政治军事重镇。<br> 凤凰古城是最亮丽的风景线是沱江穿过古城一段及民族街。<br> 北门城楼名曰“壁辉”,雄立于沱江边。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高11米,门洞高4米,两扇木门上钉铁皮,铆园夹大钉。木门用紫红砂石砌筑。东北门城楼同巨石古城墙相连,集军事及防洪重任于一身。<br> 北门码头西边不远是河跳岩,这实际上是一条古道桥梁,始建于唐代,现重修筑,立于沱江中十五个大岩礅,上铺木梁,跳岩全长100米。在跳岩下游十余米又修一道双石礅跳岩,每条66个石礅,每个石礅高约3米,成为沱江上一道独特风景线。每过跳岩,即刺激、又兴奋,更欢乐。<br> 北门跳岩,虹桥第一桥洞边及我们住的吴家码头是沱江在凤凰三个最为集中的洗衣、洗菜点。白天,洗衣,洗菜者不断,浣者多为妇女。尤其那木棒捣衣声,像是沱江边演奏的打击乐。据说,过去妇女在跳岩处洗衣菜,大老爷们坐在岸上聊天。有时浣者争吵打起架来,而双方的丈夫在岸上边观战,边点评,边嬉笑,但从不参战。<br> 北门渡口是最热闹的地方。游船从这里起航。木制的游船像条鲤鱼,船尾酷似鲤鱼尾巴。每条船能乘坐十位游客,船头一位老大撑船。游船沿约百米宽的沱江顺流而下。两边吊角楼二至三层,飞檐翘角,悬出江面部分有美人靠,栏杆上雕有万字,喜字,亚字等。悬柱有八棱、四棱,低端雕有绣球、金瓜。窗棱图案千姿,古朴雅秀。坐在美人靠上,品着清茶,俯瞰沱江满江翡翠,昼夜不息,游船穿梭,鸭鹅嬉水,瑞雨落江,远处白云如丝绢,绕翠山飘忽,惬意似仙。最原始,保存最好的吊角楼要数连接虹桥两岸一段。我用标准镜头拍了几张,是具有特色的吊角楼成为历史的永恒。不知这段吊角楼,到某一天即将消失,以新代古了。<br> 虹桥风雨楼横卧沱江之上已六百余年了,桥洞三孔,桥楼三层。一楼为铺面,二楼为文化茶楼,三层为顶楼。从二楼窗户西可俯瞰沱江两岸及北门城楼,渡口全景。东可观回龙潭、夺翠楼、望江亭、万寿宫、遐昌阁,万名塔景观。每当晨雾朦胧,远山、近楼、塔宫、亭阁在云雾中忽隐忽显,引得游人如醉如痴,似乎飘于仙界,游于梦幻之中。<br> 游船过万名塔到听涛山,这里是沈从文先生别具一格的墓地。墓地就是一块立于山麓重约几吨玛璃巨石墓碑。正面镌刻沈夫人张兆和从沈从文先生著作中选出的“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而墓碑石背面镌刻沈夫人妹妹张充和从美国寄来的挽联:<br> 不折不从,星斗其文;<br> 亦慈亦让,赤子其人。<br> 末句联读为“从文让人”。沈从文先生谦让容纳品德永照千古。<br> 北门码头及虹桥下游不远处,各停留一蓬船。蓬船上各有三位苗家妹边击鼓、边跳舞,边唱歌。游船上游客也是边对唱,边欢呼与之呼应。这可真是满江秀水满江歌,游船喜载五洲客,万国贵宾集凤凰,凤凰飞出大山窝。苗族姑娘每唱完一曲民歌,总以高亢的“呦,喂!”结尾,苗味极浓。苗族喜歌,歌曲是苗家人生的伴侣,心灵的火花,情感的彩霞,战斗中的雷霆,精神的支柱。<br>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凤凰古城又是一幅虚幻的神奇世界。沱江两岸,楼、门、桥、灯、塔、亭、阁、树、金黄色,蓝绿色彩灯闪烁,倒映于江中随波变幻。漂流的河灯,一盏盏,一串串,一片片,像似流动的星星,整个沱江变成了流动的银河,其神奇也哉!架起相机不停的咔嚓。<br> 今日,我已返回岳阳两月,却依然与梦里游凤凰。乘船飘沱江,入苗寨,<br> 幻入古苗历史文化之中。又听到苗族的《迁徒歌》:“陆路马路又难走,水路<br> 船行更困难;男的划竹作套,女的撕裙作缆;呜呼呜呼越过山头,啊嗬啊嗬冲过险滩……”。<br> 张长宇 于2007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