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两个多小时的《南京照相馆》,像一道无声的闸门,放出了历史洪流中沉重的喘息声、叹息声。即便时隔88年,即便只是看电影,那场深重灾难中令人窒息的黑暗,依然压得人喘不过气来。</h3> <h3>故事发生在1937年沦陷的南京城。原本给百姓拍全家福的吉祥照相馆,成了人们躲避战火的避难所。邮递员阿昌假扮学徒帮日本人洗照片,却在底片上看到日军杀害同胞的证据。一张张照片被洗了出来,阿昌心里很不是滋味,同样坐在屏幕前的我悲伤中还带着许多怒火。</h3> <h3> 日军军官笑着给哭泣的婴儿递糖,可就在镜头外,年轻的母亲刚因为孩子啼哭被刺刀挑穿。毓秀描得精致的眉毛在颤抖,她怀里被迫抱着的布娃娃,和墙角染血的襁褓形成刺眼的对比。一个鲜活的生命还没好好的去欣赏这个世界,就永远的停止了呼吸。</h3> <h3> 照片不会说话,但照片又真的会说话。当那些影像再次展现,画面中凝固的苦难仿佛跨越时空,无声地拷问着今天每一位观者的良知。此刻,历史的显影液已然发挥效力。照片中每一处伤痕,都如烙印深深刻进观影者的记忆之中;每一次无声的啜泣和凝望,都成为连接苦难过去与责任未来的精神脐带。这默然不动的过程,正是历史仇恨和民族精神于血火中淬炼重生的庄严仪式。尽管我们身处在和平的年代,依然不能忘记历史,要让这历史永远流传下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