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铁道兵二师七团学生八连成立55周年庆典活动,七团卫生队西安女兵班长闫淑琴和我受邀参加了活动。</p> <p class="ql-block">八连上“三线”的战友一共169人,当年在军代表和地方派去的连长、指导员、司务长带领下,政治挂帅进行思想教育,加强管理,进行纪律教育,传授技术经验,加强施工管理,退场时169人一个不少的带回了家。</p> <p class="ql-block">这次建连55周年庆典聚会时,全连169人,据统计已经离世了的有47人,退场后联系不上的39人。除开身在国外或者因特殊情况不能来请假并发来视频和微信贺信外,这次到会的有62人参加。</p><p class="ql-block">战友见面,相拥一起,握手言欢,有说不完的往昔、如今,说不完的战友情谊。满是华发,却如少年依旧。那55年的岁月,有着千言万语。</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蔚耿热情洋溢的开场白中,宣布八连建连55周年庆典活动开始</p> <p class="ql-block">战友们高唱《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p> <p class="ql-block">这次活动的负责人侯曦,认认真真的向八连战友们致辞</p> <p class="ql-block">王抗林代表受邀女兵的贺辞</p> 战友们积极发言 <p class="ql-block">战友书法家向8连赠送书法贺词</p> <p class="ql-block">八连的战友们即兴发言,表演才艺。</p> <p class="ql-block">卫生队女兵班长闫淑琴登台即兴演唱一曲心中的歌,献给好八连战友们。</p> <p class="ql-block">当年在团卫生队住过院的战友和女兵班长闫淑琴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铁道兵二师的学生连基本上是69级初中毕业生。部队刚从援越抗美前线回来奔赴襄渝线,学生连就到了。七团有四个学生连,每个营一个学生连。距离我们驻地最近的,也是我们团最艰巨的任务芭蕉隧道的修建,交给了三营来完成,学生八连就是配属三营施工,驻扎在芭蕉沟。</p> <p class="ql-block">学生八连全称"2107工程学生民兵第八连",同时由铁道兵二师根据部队番号编列为"5752部队学生八连",配属七团后为"5807部队学生八连",是25800名六九级、七零级中学生组成的141个三线学生连队之一。</p> <p class="ql-block">八连由原师大一附中、师大二附中和市师范学校中学部初六九级毕业男生和带队干部169人组成。1970年8月24日赴紫阳县,月余转抵芭蕉沟,1973年4月分批退场。</p> <p class="ql-block">当年,整个襄渝线紫阳段延汉江或汉江支流而建,二师七团、十团、九团辖区任河川流而过。八连所在的芭蕉沟的最顶上,山里潮湿,蚊虫、小咬、蛇患较多。战友们至今还记得,除了吃不饱,记忆最为深刻的就是“阿米巴痢疾”!</p><p class="ql-block">由于他们连的伤残、病多,与我们卫生队,结下了不解之缘。</p> <p class="ql-block">在两年八个月的繁重劳动和艰苦环境,让他们经受了今天的青少年难以想像的艰辛磨难。在恶劣的地质条件下,<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们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span>排哑炮、战地下水、抢塌方。在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死的危险抢着上!</p> <p class="ql-block">投身三线建设,八连参加了芭蕉口隧道、芭蕉沟铁路桥、小中林隧道以及渔紫公路引线、铁二师医院营建等工程。全连团结齐心、科学施工、攻坚克难,在实战中打出了突击队、生力军形象,创造了多项施工记录和骄人业绩,被部队誉为管理好、作风好、安全好、特别能征善战的学生连队。</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他们刚刚初中毕业,年龄在17、18岁。他们和铁道兵、民兵一起满腔热情的革命加拼命的干。为了让伟人放心、能睡着觉,在两年零八个月里,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奉献给了紫阳,奉献给了襄渝线!奉献给了祖国的铁路建设!奉献给了大三线!</p><p class="ql-block">他们有的立功、授奖,有的被评为五好战士,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艰苦中成长,在无私奉献中践行自己的诺言。</p> <p class="ql-block">八连战友们认为,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把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贡献给祖国的建设事业,在崇山峻岭中建成国家战备急需和造福当地人民的襄渝铁路,牺牲和付出是有价值、有意义的。</p> <p class="ql-block">他们一次次的回连队,一次次寻找青春的梦,一次次去看望芭蕉隧道和自己修的桥梁,一次次去看望当年支援过连队的老乡,一次次的为芭蕉小学捐赠学习、生活用品,一次次为芭蕉沟捐赠物资,一次次为芭蕉沟建设想方设法建公路……</p><p class="ql-block">如今芭蕉沟的公路通到了山上,“好八连”的纪念碑立在了老百姓的心坎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年的铁路修到了芭蕉沟口,呼啸而过的列车为当年的建设者唱着颂歌,隧道、桥梁和铁路就是立在山河之间的丰碑!</span></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参加襄渝铁路建设50周年之际,学生八连战友们自己写的自己的真实故事,出版了《学生八连的故事》,铁道兵文化网予以连载并推送今日头条。该书被国家图书馆、铁道兵纪念馆收藏,同时被陕西省图书馆、安康博物馆、安康图书馆、紫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及八连学生当年走出的学校所收藏。</p><p class="ql-block">读过《学生八连的故事》的人们都说这本书写的内容真实,结构合理,制作精细。其内涵深邃,满满的正能量,对社会影响有很现实的教育意义!具有传承红色基因,教育青年人拼搏奋斗,为祖国无私奉献的的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愿芭蕉沟“好八连”的战友们,健康快乐,万事胜意!能吃就吃,能喝就喝,能玩就玩,开心就好。建连60年、70年时再相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