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书香浸润心灵,阅读伴我成长——弘毅10班第二次读书分享会</p><p class="ql-block"> 书页轻翻,是思想碰撞的序曲;声情并茂,是灵魂共鸣的开端。在这个满载诗意与思考的时光里,弘毅10班第二次读书分享会如期而至。同学们带着精心研读的书籍、沉淀于心的感悟,暂别喧嚣、齐聚一堂,以文字为桥,以分享为炬,共同奔赴一场充满智慧与温度的阅读之约。</p> <p class="ql-block">学生感悟:</p><p class="ql-block"> 贾振鹏同学聊起《平凡的世界》,孙少安扛着家庭重担办砖窑,孙少平在黄土地与煤矿间追逐理想,这对兄弟在苦难里的挣扎与坚持,像一束光照进平凡生活。他说,书里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却让人体会到普通人骨子里的韧劲有多动人。</p> <p class="ql-block"> 在最近的读书分享会上,有这样一群同学让我们格外暖心——他们或许没有站在台前侃侃而谈,却始终用最认真的姿态参与其中:当分享者说话时,他们会放下手中的东西,目光专注地看着对方;遇到精彩处,会轻轻点回应</p> <p class="ql-block"> 在李诗雨分享《城南旧事》的时候,把英子的童年故事讲得特别生动,那些老北京的胡同、骆驼队的画面,还有书里淡淡的离别感,都被你说出来了,听着就很有画面感。特别是你提到英子和那些人的相遇又分开,那种说不出的怅惘劲儿,一下子就让人想起书里的味道,确实挺打动人的,听得很有共鸣。</p> <p class="ql-block"> 分享环节里,总有这样一群身影让我们格外暖心——他们是认真听别人分享的同学们。当同伴讲述想法时,他们会挺直脊背,目光专注地落在分享者身上,分享者说到关键处,他们会轻轻点头回应;讲到有趣的地方,他们会露出会心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学生感悟:</p><p class="ql-block"> 经过这次读书分享会,我有许多感悟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红星照耀中国》,先辈们的英勇奋斗让我钦佩,他们的艰苦奋斗,战士们依靠自己的坚强意志完成长征,正是红色信仰的体现,体现了青春信仰,让我感悟到我们应用坚定的信念投入每一件事,这正是红色精神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认真倾听,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会学习、善思考的表现。你们的专注,让分享者感受到了被重视的温暖,也让整个分享会的氛围变得更真诚、更融洽。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倾听”,每一次分享才更有意义,每一份思考才得以更好地传递。</p> <p class="ql-block"> 夏语馨谈《简·爱》时,特别提到简·爱对罗切斯特说的“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这个出身平凡的姑娘,在偏见与束缚中坚守尊严,不依附、不盲从,她的独立像一面镜子,照见每个人心底对“自我价值”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认真倾听,是对分享者最真诚的尊重,也是在悄悄积累他人的智慧。这样的你们,让课堂的分享多了温度,也让大家更愿意敞开心扉交流</p> <p class="ql-block">学生感悟:</p><p class="ql-block"> 朱家乐解读《追风筝的人》时,提到阿米尔的背叛与救赎,哈桑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戳中了很多人。喀布尔的风筝起落间,藏着人性的复杂——有懦弱,有愧疚,更有跨越多年的自我救赎,让大家重新思考“勇气”与“原谅”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 希望大家都能向他们学习,在往后的分享会和日常交流中,多一份专注,多一份倾听。让我们一起用倾听连接彼此的想法,让每一次交流都成为共同成长的契机!为专注倾听的你们点赞。</p> <p class="ql-block"> 崔梦圆解读《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时,说圣地亚哥的追梦路像一场寓言:从放羊到穿越沙漠,他听过“天命”的召唤,遇见过挫折,最终明白“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整个宇宙都会帮你”。这个故事让大家想起自己的梦想,原来坚持的路上,每一步都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学生感悟:</p><p class="ql-block"> 分享会中,同学们既能被他人的阅读热情感染,也能通过“需要分享”的目标感,主动养成“深度阅读+记录感悟”的习惯,减少碎片化浏览,提升阅读的专注度与持续性。不同分享者对同一本书的解读角度、或对不同领域书籍的推荐,打破了个人阅读的局限。比如有人从历史书里看到社会规律,有人从小说中提炼人性思考,让我们意识到同一内容可有多维度理解,也接触到此前未关注过的书籍类型。</p> <p class="ql-block"> 供稿人:10班全体同学</p><p class="ql-block"> 排版:张海琪</p><p class="ql-block"> 终审:徐芳花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