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山水古镇是令人难忘的。今年早春二月,在前往绍兴拍梅花的途中,来到了位于长三角腹地的震泽古镇,典型的江南水乡。<br> 近来高温宅家翻照片。离开震泽虽已过去半年了,镇上的慈云寺红梅花儿开,那小巷的深处,千年古镇的丝韵,特色田园的生态,缭绕于江南山水间的记忆,却一直镌刻在我的心灵中……<br> 二月,巴士过太湖流域时,窗玻璃上已爬满了蜿蜒的水痕,导航指着绍兴方向,那里的古梅园该到了最好的拍摄期。原来有些风景,本就是在奔赴别处的路上,却意外地遇见了...... 在一拐弯处瞥见牌楼上 “震泽” 二字,像被雨水浸得发暗的朱砂印,就这样闯进了震泽。 进入震泽,沿着新开河岸边缓步而行,经禹迹桥,宝塔街,远望文昌阁,发思古之幽情。<br> “禹迹桥”的石拱在新开河面上弯成一道弧线。这座始建于康熙五十四年的古桥,因大禹治水的传说得名,耳际仿佛还回荡着古人治水的号子。桥身东西两侧的对联 “善政惟因,不易大名仍禹迹;隆时特起,重恢古制值尧巡”,将帝王功绩与上古神话巧妙勾连。<br> 我站在桥堍调整相机里的参数时,发现石缝里竟钻出几簇青苔,在晨光中泛着幽绿。沿着河岸端起相机时,新开河的水汽漫上镜头,刚擦净的镜片又蒙上薄雾。<br> 蹲身调光圈时,听见桥顶传来相机快门声,原来早有摄影人架着长焦镜头对准了远处宝塔街的飞檐。相视而笑间,彼此镜头里都落进了对方的身影,倒成了这古镇晨景里互为背景的过客。 岸边红梅花儿开,梅树在风里舒展着。镜头里,背景虚化的老屋,梅影与水影缠绵着,这景致倒比预想中绍兴的梅林多了几分流动的韵致。 如今相册里,绍兴的梅林与震泽的红梅隔着几页纸。但每当翻到这帧震泽红梅时,总能想起沾着雨珠的花瓣,及醇厚的江南味道。 穿过禹迹桥,宝塔街的青瓦便顺着地势起伏,一路蜿蜒至慈云寺塔脚下。这条老街全长不过三百余米,浸着江南的温润,浓缩了古镇的千年精华。<br> 脚下的青石板是街道的灵魂,雨天里积着浅浅的水洼,倒映着两侧的民居,走在上面听见鞋跟敲出 “笃笃” 的闷响,成了古镇独有的声息。 沿街的商铺多是明清风格的木结构建筑,木柱上雕着茧丝缠绕的螺旋图案,屋檐下悬着的幌子各有特色,这是震泽蚕桑文化最直白的印记。多数铺子还敞着卸下的木板门,推起来发出 “吱呀” 的旧响。 街道中段藏着几家老字号,转角的 “仁昌顺” 铺子总飘着焦香,老板娘用粗瓷碗盛着刚泡好的茶,热气漫到街面上;隔壁的山水丝绸手作店,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出细碎的金斑。<br> 原来这条街从不是静止的风景,而是古镇的血脉, 青石板记着往来的足迹,木建筑藏着岁月的故事,让人走在其中,便忍不住放慢脚步......<br><br> 走到街尾时,慈云寺塔已近在眼前,塔影落在新开河的河面里,与行人的身影叠在一起,像一幅流动的水墨长卷。 转角处撞见慈云寺,慈云寺的山门静静矗立,是座砖身木檐楼阁式的塔,历经沧桑。 推开木门的瞬间,慈云寺塔下的红梅斜斜探出砖墙,砖的青灰与梅的嫣红在镜头里撞出惊心动魄的美。昨夜该下过微雨,花瓣上凝着的水珠将落未落,在晨光里折射出细碎的虹。 一抹嫣红撞进眼帘,百年红梅正傍着塔身怒放,花瓣舒展,花心的金黄愈发娇艳。这株铁骨红梅已有三百余年树龄,相传是明代作坊主为祈福所植。<br> 按下快门的瞬间,檐角铜铃恰好轻响,惊起几只在梅枝间穿梭的麻雀,倒像是为这抹春色伴奏。 绕过了慈云寺,文昌阁在逆光中划出优美的线条。这座建于乾隆三十六年的三层楼阁,四面临水,在晨光中宛如一艘即将起航的画坊......<br> 正要换广角镜捕捉全貌,眼角余光仿佛飘来宣纸的气息,想象着当年学子们在此苦读的清灯;想起清代诗人张芹 “自有凌云气,还登百尺台”的诗句,看见当年莘莘学子在此登高祈愿的身影。 我站在石阶上远眺,只见新开河沿岸新绿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两岸的枕河人家把木窗支起半扇,晾在檐下的蓝印花布随风摆动,倒影在河水里,洇开一片朦胧的靛蓝。远处的白墙黛瓦,古塔与近处的红梅、构成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 忽有小船摇过,橹声欸乃间,波纹粼粼,与水面轻轻一碰,便碎成了满河的金鳞,又慢慢聚拢成一片晃动的光斑。 震泽,太湖流域的自然生态,原本是奔着绍兴古梅园去的,却在导航的偶然提示下,一头撞进了这个被水网织就的梦境。 镜头扫过河面,江南的雨水在黑瓦青砖上洒下深浅不一的痕迹,那是时光写在建筑上的诗行,仿佛在诉说着三百年来人来人往的故事。又一次领略了江南的风貌。<br><br> 穿巷时遇见挎着竹篮的阿婆,篮里盛着新采的桑叶,与游人聊天。她说慈云寺的梅树有百年了,每年早春都等在这里,等着与南来北往的相机赴约。梅树从不催促谁的行程,只把惊喜藏在转角,等你恰好抬起镜头。 电脑里的照片存储在文件夹中,绍兴的古梅与震泽的红梅隔着百张照片。但我知道,那个在慈云寺塔下屏息按动快门的瞬间,已在记忆里酿成了醇厚的江南味道。<br> 原来所谓江南的诗意,江南的美从来都生长在这样的土壤里。<br><br>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br><br> 日出江花红胜火,<br><br> 春来江水绿如蓝。<br><br> 能不忆江南?”<br><br> 白居易的诗如今成了记忆里不会干涸的水纹,在岁月中一圈圈漾开,永远湿润着江南。<br><br> <br><br>文/摄影 国强<br><br>2025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