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二〇一六退休那年的十二月,我与太太同赴苏州,专程探访那座因一首唐诗而名满天下的古刹——寒山寺。时值初冬,走出高铁站时天色灰蒙,淡淡的寒意裹着水汽,沁人心脾。</p> <p class="ql-block"> 寒山寺,古称枫桥寺<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span>。寒山寺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余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唐至德年间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写下了千古绝唱《枫桥夜泊》,寒山寺名声大振。明洪武年间僧昌崇重建。1978年,寒山寺开始修复工作。</p><p class="ql-block"> 寒山寺中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等,主要风景合称十二胜景。</p> 寺门临着大运河,颇为气派。后来得知,这布局既有防火之便,更为迎接四方水路而来的香客。想来千年前的张继,大抵也是沿此运河漂泊而至的吧。 到寒山寺时已近午后,没想象中摩肩接踵的热闹。隔着一条河望去,黄墙黛瓦嵌在层层叠叠的银杏里,檐角的风铃被风一吹,“叮咚”声碎在水面上,倒让周遭更显安静。 想起年少时背“姑苏城外寒山寺”,总以为该是孤悬荒野、建于山麓的古寺,如今才知它就紧挨着寻常巷陌,寺墙外就是卖桂花糖藕的小摊,甜香混着香火气飘过来,竟半点不违和。 寺院前庭宽阔、壁画壮观,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寺内建筑古朴,最引我注目的,自然是那座悬着巨钟的钟楼。 钟楼呈六角重檐亭阁状,悬着青铜大钟,上刻沧桑花纹与密密铭文。那根用来撞钟的木柱因长期使用,已被磨得溜光圆润、绳絮起毛。<br> 据闻人生共有108种烦恼,除夕夜此钟会敲响108下,每听一声便消除一个烦恼,若能听全,便可消尽一生烦恼。我非除夕至此,撞钟三响,不敢求烦恼尽消,只愿借此钟声告别过往岁月,祈得心安。 <p class="ql-block"> 离了钟楼,见到那块刻着《枫桥夜泊》的巨大石碑。我凝视碑刻,恍惚间似跨越古今,体会到张继当年夜泊枫桥的寂寥。张继应不曾想到,他抒写旅愁的一首小诗竟会流传千古,更使这座原本普通的寺院享誉九州。</p> <p class="ql-block"> 寒山寺因诗而名扬天下,诗因寺而美妙绝伦。寺内游人如织,不知其中多少人真正懂得张继的满腹愁情。我却因退休之年到访,回首人生历程,对此诗此境别有会心。人生得失,岂在一时?当年张继落榜之失,竟成就千古诗名。世事无常,价值难断,唯有心安处是归途。</p> 寺外不远处,枫桥静卧河上。我与太太携手登桥凭栏。河面不宽,水流潺潺,不见唐诗中的客船孤舟,唯有游船往来。我想象着千年前那个夜晚,寒霜铺天,渔火闪烁,客船稳泊桥边。如今虽无枫叶霜落、乌鸦啼鸣,但站在细雨迷蒙的桥面上,依然能感受到诗人当年那境由心生的愁绪。 千年前,书生张继落第后羞惭沮丧地离开京城,搭船南下来到苏州,在那个月落乌啼、霜天寒夜的夜晚,独自面对江枫渔火,愁思难眠。夜半万籁俱寂,寒山寺的钟声袭入客船,敲击在他心上,促使这位才情卓越的诗人化愁思为千古绝唱。 原来所谓岁月静好,不是非要去看名山大川,而是身边有那个陪你走了一辈子的人在某个秋日的午后,能一起站在古寺的银杏树下,听钟声漫过流水,也漫过我们不再年轻,却依旧温热的日子。这姑苏城的风,寒山寺的钟,还有身边人的白发,都成了刻在心里的诗——不用押韵,不用对仗,却比任何文字都来得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