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由王翼奇先生联想到东坡亭</p><p class="ql-block">昨天的都市快报以整版报道中国当代古典文学家,骈文、诗词家,楹联家,书法家王翼奇先生于8日20日因病离世,享年84岁。报道的标题是”当代七律第一人”王翼奇在杭州去世,副标题是“你肯定在西湖边看到过他的对联”。</p><p class="ql-block">王翼奇先生在国内许多知名景点,当然更甭说西湖,留下了许多楹联和祭文。如果你去过西湖浴鹄湾畔的花家山庄,就可以看到他的楹联。</p> <p class="ql-block">一九九六年二月初,在花家山庄水仙楼施工工地一米深处,发掘出一尊石像,石像通高2.30米,基座高约0.50米,人物造型是一个文官形象,头戴幞头,身穿长袍,双手持笏于胸前,眉宇轩昂,冠服端庄。</p> <p class="ql-block">石像出土后,省外办鲍志成(历史学硕士、杭大韓国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依据文献记载和实物佐证,判断这是一尊苏东坡石像。韓国近代著名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金俊烨先生和杭大孙达人教授(前陕西省副省长)闻讯也专程来察看石像。他们同意鲍志成的考证,认为是苏东坡像,金先生由此更确信山庄是髙丽寺的遗址,并说此事一旦被证实,将是一亇重大的发现,建议由省外办出面请专家来论证。</p> <p class="ql-block">左起第一人为全俊烨先生,他被聘为杭大客座教授。</p> <p class="ql-block">省委书记李泽民、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丰平也前来视察。</p> <p class="ql-block">十月十八日上午,“杭州高丽寺遗址出土石像鉴定会”在花家山庄水仙楼举行。应邀参加鉴定会的有十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其中最有名望的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树青先生。史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史学家、文物鉴定家。曾任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北大考古系研究生导师、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等职。从业以来鉴定文物达百万件,为国寻宝无数,人称他为鉴定国宝的“国宝”。此外还有毛昭晰(历史学教授、省人大副主任)、孙达人(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前陕西省副省长)、陈高华(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前所长)、沈善洪(杭大前校长)、徐规(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鉴定结论由史树青先生宣布:</p><p class="ql-block"> 一,石像出土于高丽寺遗址范围内;</p><p class="ql-block"> 二,像主应是宋代杭州知州苏轼;</p><p class="ql-block"> 三,石像雕凿年代应是明代或早于明代。</p> <p class="ql-block">十月廿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杭州出土中国第一亇苏东坡石像的消息。省市报纸也刊登了新闻。</p> <p class="ql-block">鉴定会结束时,我代表外办向与会专家表示一定要将苏东坡像就地保护好,使之成为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一九九八年五、六月间三次评审东坡亭建设方案,与会的有省友协会长沈祖伦,杭大教授毛昭晰、孙达人,省建设厅副厅长兼总规划师胡理琛,西湖申遗专家组组长、省文物局副局长陈文锦及省外办领导。大家一致同意采用省古建筑设计院方案,稍作修改:东坡亭为四角正方形歇山顶建筑,下石上木,宋代风格。石立柱刻名家楹联,匾额”东坡亭”请趙朴初题写。</p> <p class="ql-block">十一月十八日,东坡亭落成。沈祖伦、毛昭晰为东坡亭揭幕。</p> <p class="ql-block">同时也为四根石柱上的楹联揭幕。</p> <p class="ql-block">楹联作者分别为周而复、史树青、陈文锦和文章开篇提到的王翼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周而复书写的是明朝杨填的句子:“岷峨凌云掞天藻,江汉流汤驱砚涛”。</p><p class="ql-block"> 陈文锦的对联是:“问今古杭州太守,有几人如公伟业;读西湖万首诗词,竟何曲睥睨群雄”。</p><p class="ql-block"> 史树青教授的对联是:“垂老舍身依古寺,长留真相在西湖”。</p><p class="ql-block">王冀奇的对联是:“雨奇晴好,形容到处追随有西子;海阔天高,襟抱何人旷达似东坡”</p> <p class="ql-block">苏轼曾在杭任知州,为疏浚西湖、修建苏堤许愿死后护法,故僧人雕刻此像以示纪念。东坡亭现为全国唯一保存苏东坡古代石雕像所在地,成为研究苏轼文化的重要实物。</p> <p class="ql-block">朋友们,有空就去看看佇立在杭州花家山庄筲箕湾畔的杭州“老市长”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