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溪寻韵:怀化十日康养记

虚怀若谷

<p class="ql-block">  七月流火,我们关工委四位同仁在浏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浏阳市关工委主任刘一江先生的带队下,一同乘小客车前往怀化。</p><p class="ql-block"> 湖南省老干局(老年大学)组织的"怀仁五调康养旅居营",用十天九晚的时光,为我们展开了一幅交织着山水、历史与康养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于我对这座被称作"火车拖来的城市"而言,却不止于地理上的概念,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结——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时,父亲曾从学校抽调在此担任浏阳民工第六团的宣传工作,为铁路建设挥洒汗水;叔父曾是修路大军中的一员。少年记忆里的那个"神秘遥远的湘西边城",终于要在脚下铺展出其真实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怀化。小车直接进入了怀仁康养园区,一下车抬眼便是满目生机:绿草如茵,树木苍翠,凉亭静立在浓荫里,曲廊如带环绕其间。园区里古香古色的翘角勾檐、琉璃棕瓦与充满着现代气息的巨幅茶色玻璃墙、轻便快捷的观光电梯融为一体,寓意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康养主旨。布局设计匠心独具,令我们赞叹不已。服务员笑容可掬地献上的一盏黄精美茶,将一路车马劳顿的倦意洗得一干二净。然后,服务员又引领我们住进了宽敞舒适的房间。 </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中国人从未中断过对健康和长寿 的向往与追求。《黄帝内经》上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保持动态平衡,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运转。这是中医学对人体状态的核心概括。怀仁康养正是从这种理念出发,践行着一种“以中国文化为中心,以中国人生活为基础,以中医药和现代医药为支撑,融合营养、运动、等多学科的大中医五调”康养方式。我们相信这种有别于西药文化观念的康养方式,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咱们中国人。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鹤城初遇:五调康养的日常</b></p><p class="ql-block"> 参加这期康养旅居营的学员<span style="font-size:18px;">均来自全省不同地区和单位,</span>50多个学员,被编成六个组。我们浏阳与来自邵阳、祁东等地的9人编在了第一组,取名“糙米之家”,潘颂军自告奋勇当了“家长”。这位邵阳县委退休的老干部,平时就有着锻炼身体的习惯,他的“八段锦”操,练得炉火纯青。老潘虽年逾古稀,却仍保持了当年工作时的那股劲。他为人热情,办事认真,他们夫妻双双都是这期康养旅居营的学员。</p><p class="ql-block"> 怀化的晨雾里,总飘着淡淡的艾草香。我们的康养生活从每日清晨的八段锦开始,太极服的衣袂在广场上轻扬,升阳功的呼吸与山间清风共振。领练的老师说,这便是五调康养中"生活调理"的开端。</p> <p class="ql-block">  经络是疾病的“报警器”,健康的“调节阀”。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经络调理的课堂上,老师利用图表详细讲解了人体主要经脉的分布和走向,与之相应的脏腑络属的基本特征。</p><p class="ql-block">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阐明了经络疏通,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的道理。老师还将几个重要穴位所处的位置及其作用,作了通俗的表述;能量调理室通过能量柜里的桑拿、能量床及仪器机里的紫外线光的烘烤,让我们感到浑身轻松,格外舒适;膳食调理中,三顿的富硒糙米出乎意料的好吃,越嚼越有滋味。早餐是清和膳,午餐是运化膳,晚餐的清和膳里,清蒸秋葵与紫薯泥透着原生的清甜,原来"素食生吃"可以如此鲜美。</p> <p class="ql-block">  最难忘是每晚的艾草足浴。木桶里升腾的热气裹挟着药香,几位老友边泡脚边话家常,从工作往事聊到养生心得。领队笑着说,这艾草采自雪峰山深处,是怀化特有的"能量馈赠"。</p><p class="ql-block"> 十天下来,我们五个人都感到一身轻快,精神状态焕然一新。我的睡眠质量明显比以前更加好了,每晚入睡得快,睡得深沉;同组的刘一江主任和潘颂军先生的血压也稳定了许多;特别是罗荣棠主任体重一下子就减掉了4公斤,夺得本期旅居康养营的减脂冠军,大家都打趣地说,这是"五调魔法"呀。通过十天的综合考评,我们第一组还被评为了“最美家庭”。在总结会上,刘一江主任即兴挥毫泼墨写了“福寿”两个大字(横批为:无病无灾幸福者,多乐多康长寿人),表达了我们全体营员共同的心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山水间的历史回响</b></p><p class="ql-block"> 康养之余的游修,更像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经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1945年8月21日,侵华日军代表在湖南芷江递交投降书,标志着中国人民长达十四年的浴血抗迎来决定性的胜利。这是自甲午海战以来,日本以失败者和投降者的身份,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向一个国家无条件投降。这也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首次以战胜国姿态接受战败国的投降。</p> <p class="ql-block">  芷江受降纪念馆,灰色的墙体庄严肃穆,受降会场的桌椅依旧保持着当年的模样。讲解员指着墙上的照片说,正是在这里,日本侵略者签下了投降书。芷江受降纪念馆内陈列着泛黄的降书、锈迹斑斑的武器、烈士的家书与遗物,每一件文物都在无声诉说着:和平来之不易,尊严需要以实力捍卫。阳光透过窗棂落在"胜利之城"的牌匾上,我们浏阳五位同仁在馆前合影,快门按下的瞬间,仿佛听见历史深处传来的欢呼。</p> <p class="ql-block">  安江农校纪念园,<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湖南省怀化洪江市安江镇。属于</span>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世纪60年代初,时任安江农校教师的袁隆平在实验田中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由此开启了杂交水稻研究。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为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堪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安江农校也由此成为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  安江农校的稻田里,稻穗正孕育着饱满的希望。袁隆平院士工作过十九年的实验室里,泛黄的笔记本上写满了育种记录。"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在发源地博物馆,这句话被镌刻在墙上。看着玻璃柜里陈列的原始稻种,想起晨练时吃到的糙米饭,忽然懂得所谓"归元膳"的深意,不仅是回归饮食本真,更是对耕耘者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古城夜色与岁月沉香</b></p><p class="ql-block"> 凤凰古城的夜是流动的诗。朱镕基总理题词的牌楼下,我们踏着青石板路走进沱江夜色。吊脚楼的灯火映在水中,与天上的星月交辉。沈从文故居里,泛黄的手稿诉说着边城故事;杨家祠堂的木雕窗棂间,仿佛还能听见当年的鼓乐声。同行的李伏初主任感慨:"这里的每块砖都浸着文化啊。"</p><p class="ql-block"> 闲聊间说起怀化"改土归流"的往事,当地向导指着远处的山峦说,雍正年间清军进驻后,这片土地才渐渐融入中原文明。从抗战胜利的丰碑到杂交水稻的奇迹,从土司文化的遗迹到凤凰古城的文脉,怀化就像一部立体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坚韧与创新。</p> <p class="ql-block">  离别的那天,我们又练了一回八段锦操。山间的风带着稻花香,远处的火车鸣笛声隐约传来。十天来的康养之旅,不仅让我们学会了从新的视角看待生活习惯,树立“五调”康养观念,而且学会了八段锦、平甩功等传统健身操的正确姿势、尝到了最本真的食材滋味,更收获了对健康的全新理解——正如袁隆平院士培育种子般,良好的生活习惯也需要用心耕耘。</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之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span> 这次康养旅居营学习中,有人存疑有悖于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和一贯倡导的养生模式的说法,那是极其正常的。因为当下社会上有太多的噱头,网络里又充斥着五花八门且自相矛盾的养生说法,令人无所适从。我们有太多的遭遇和困惑,所以大家会去冷静思考,积极探索,去伪存真,决不会盲从。康养指导老师说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 是耶非耶?那就让“实践”和“时间”这两个试金石来检验吧!</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乘车驶离怀化时,我望着车窗外倒退的青山,忽然明白这座"黔楚门户"的真正魅力:它用山水疗愈身心,用历史滋养精神,更用那些温暖的相遇,让每个过客都成为归人。五溪之畔的十日时光,终将沉淀成生命里最珍贵的康养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谢 谢 您 的 到 访 与 阅 读 !</b></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于浏阳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