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梦 里 我 又 当 了 一 回 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沙枣树》 王 泉 锁</p> <p class="ql-block"> 作 者 夲 人</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有句在当过兵的群体中间流行的通俗说法,叫当兵后悔一阵子,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意思是说当兵人当兵时吃过的苦,受过的严酷训练和考验,一般人承受不了,感到后悔当兵了,可一旦退伍后,回忆起在部队的美好时光,既羞涩又难忘,才觉得当兵时吃的苦,受的锤炼磨难是多么的可贵,过往的经历是多么的宝贵,它让我学会了服从、勇敢、顽强、吃苦、忍耐、永不服输的性格和意志,是一辈子都不可多得的经历和财富,是一个人一生的荣耀和资本骄傲。很多当过兵的人在一旦有人提起军人这个字眼时,便会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我曾经也是其中的一员。</p><p class="ql-block"> 这辈子我当了一回兵,这是我引以为傲的地方,但更让我引以为荣的还有,就是我又当了一回兵,重返了一回军营,重新感受体验到了在部队那个难以忘怀的生活和战友之情。</p><p class="ql-block"> 只不过是在美妙无比的梦幻中。</p><p class="ql-block"> 从上世纪的八一年离开部队,到现今的2025年,整整四十五个年头了。这四十五年里,不敢说有百回,起码有近二十次,梦里又重新回到部队,投身到火热的部队生活中去,同战友们生活混在一起,起床时又连门都认不清,到处乱串,从这个班到那个班,从三连到炮连,从炮连到一连,连里干部家属来队了,几个老兵一起嘀嘀咕咕,出排长的洋相,该出操训练了,又摸不着武器在那,遭到班长的严厉批评。炊事班饭没做好,馒头塌笼了,指导员批评炊事班,工作马马胡胡不认真,最后吃油渣的馒头,星期天去炊事班帮厨,搞得乌烟瘴气,垃圾遍地到处都是,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连队去远在四公里之外的团部看电影,十几个连队在电影开演前的空隙,开始比赛唱歌,啦啦声此起彼伏,吼声震天,周围村庄来看电影的老百姓,目不暇接看了这边瞅那边,电影完了,部队返回驻地,半道上,连长下令停下方便小解,部队两边分开,立刻哗哗的流水声又瞬间响起。反正都是在部队的那一摊子事,一次和一次都不一样。正在兴头上,吱扭一声门响,眼睛睁开,原来还在床上躺着,都怨门声响动,把我的好事给搅黄了。</p><p class="ql-block"> 这些幸福有趣难忘的过往在梦中重现,勾起了我对部队军营生活的再次向往,总想能重返一回部队,重新回到年轻气盛时在部队那难忘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说怪不怪,这样的好事能实现吗?不可能!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实现。但好事就让我碰上了,准确说让我的老战友大个子机枪兵刘军仁碰上了,实打实的参了二次军。</p><p class="ql-block">二0一七年九日,我们五十五师一六四团三连的战友们在西安举行第二次聚会,有上百名来自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江苏、山东、哈尔滨、北京等地的战友,有六九年人伍的老兵,有八二年人伍的"新"兵,年度跨越十五个年头,我们相聚在一起,激动的心情,热烈的场面让人难以忘怀,有的尽管几十年不见,再见时已不敢相认,但一经互相介绍,兄弟般那股热呼劲犹如在部队时又迸发出来,拥抱狂欢热泪呼喊声交织在一起,那个场面,用尽天底下最美的词语也无法完全表达。老兵和新兵相隔十几年,尽管不相识,以但互相介绍认识,那种战友情,那种同在一个连,同在一面旗帜下,同样的军魂在心中又燃烧起来,仿佛大家又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又回到了那血气放刚,生龙活虎的训练场和部队生活之中。</p><p class="ql-block"> 言谈之中,战友们拉起家常往事,聊起分别后的思念之情,拉起梦中当兵重返军营的事,甘肃的战友说起了会宁县七八年的兵刘军仁,在退伍后越战两山轮战期间竟又重新当了一回兵,回到了对越作战第一线,大家感到好奇,怀疑是不是真的,我特别找到了刘军仁的电话,他这次因参加会宁县红歌演出宣传队演出,未能参加这次聚会。我连上他的电话,询问此事,他说是真的,并答应下次战友相聚时,分享重返部队的往事快乐和感受经历。在我看来,这太刺激,不可思议了,多少次梦中重返部队的愿望我的战友中竟然有人实现了。</p><p class="ql-block"> 还是在二0一七年八月份,女儿快生第二个孩子了无人陪伴,我在女儿家陪伴,翻看手机时无意中看到了贵州籍退伍女兵谢楠在退伍二十多年后的二00三年,偶然的一次机会让她路过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因思念当年在对越反击自卫战中一同战斗过的战友,来到了广西麻栗坡越战烈士陵园。那时,她已退伍回到北京,有了自已的事业成就,并小有规模。她边走边看,寻找自已熟悉救护过的战友,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和照片映人眼帘一一赵勇,这是她在战场抢救过的一个不满二十岁的战士,上战场前曾向她借过钱,想买一台小收音机寄给年迈失明的父亲,钱不够差十五元,她当时只有十五元,留下五元零用,借给了十元。想不到在战场上遭越军炮火,最终抢救无效牺牲了,牺牲时那十元钱还在衣袋里已满是血污,她非常后悔没有将十五元全部给他。</p><p class="ql-block"> 他被埋在麻栗坡烈士陵园,埋葬那天,她过于悲痛,拿过哨兵的枪向天呜放三枪。故因此违犯军纪,取消了已授予的三等功,并背个处分,作复员处理。</p><p class="ql-block"> 复员后,她常常在梦中梦见赵勇:"楠姐,我冷,我饿,我想见我娘,我爹还念叨我给它买收音机"。战友之间的纯真友谊和话语经常在她脑海响起徘徊,怎么都挥之不去。她在赵勇墓碑前停下来仔细察看他的籍贯等等,很想知道烈士家人的情况,随后按照墓碑的地址,找到了赵勇在贵州山区的家。这是一个家徒四壁的家,里面黑咕隆咚,纸糊的窗户,一位大娘在里面不知干啥,听见外面有人,就问来人,赵楠说是她儿子的战友,老人显得异常激动,老泪纵横,拉住她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赵楠问老人去广西看过儿子没有,老人说此从儿子当兵走后就再没见过儿子,儿子为国牺牲,埋在外面,自已没钱作路费,二十年了,也未去看过儿子一眼,想儿子眼睛一只都哭瞎了。 </p> <p class="ql-block">烈士赵勇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 谢楠被老人的处境深感震憾,她亲自接老人去了烈士的墓地,看到老人在儿子墓地的那一刻,我早已是双眼模糊,泪水在眼眶内直打转,不由自主地想起在部队时战友之间互相关心,关爱相处建立的情份,想到越战期间,我在部队服役,母亲在家挂念在外的儿子,担惊操心暗自落泪的情景,只有当过兵的人才能体会到的那种战友情结。女儿看见我的样子,还以为我精神出现了异常,吃惊的问我怎样了,我怎也忍不住,眼中的热泪哗哗直流,向他叙述其中的情节和战友之间结下的深情厚意,她忙安慰我大可不必如此伤感。我说她不懂战友之间的友谊,不知道战友之间不是兄弟亲如兄弟的那种情份。</p><p class="ql-block"> 我的战友朱红文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战友,不是谁随便都能当的,它是经过国家的严格审核,部队这个大熔炉的千锤百炼,锻造考验才培养出的合格战士,最终结成生死与共,终身忘不掉的战友"。</p><p class="ql-block">当兵人在部队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在人生的路上,只是一个瞬间,可为什么终其一生,也忘不掉这段难忘的记忆。它犹如一块捏好的陶土,经过火炉高温的锻烧,出了炉终生都保存有它的品质,既使打碎了仍然是黑色的,仍有它那抹不掉的夲色!因为它在最美好的年月,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最伟大的时代和最崇高的事业。难怪在平时的生活中,老是回忆起在军营的一些过往,时不时拿起锄头铁锨来几个刺杀动作,徒手炼几下正步走的动作,捡起路边的土块,体验下投掷手榴弹时的感觉要领,那是刻在当兵人心中抹不去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当兵人就是这个样,这是短短的几年,雕刻出的一辈子的记忆。部队情结终生难忘,战友情怀陪伴终生。</p><p class="ql-block"> 重返部队梦寐以求,重回军营再现当年!</p><p class="ql-block"> 人如果有来生,我甘愿重新回到部队,把满腔的热血汗水和激情,洒在祖国人民最需要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王泉锁,陕西白水龙山人,中等文化程度,自幼爱好文学,青年时投身军营部队,小试锋芒,退伍后在农村基层一线工作多年,曾在陕西日报发表文章《我对陕西果业的几点看法》,散文《军旅人生 无怨无悔》在第五届当代文学杯全国原创文学大赛中获得二等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