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智利诗人聂鲁达曾言:“未至智利者,难识地球之真容。”那日傍晚,我们自圣地亚哥乘机北飞利马。几次从舷窗口向外张望,期盼航线掠过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那片恍若火星的奇境,据说NASA常年在那里测试深空探测仪器,还有那里的夜晚星光璀璨得像打翻了钻石盒…… 然而这次航路却偏依海上,不仅无缘得见那片奇异沙漠,就连“南美脊梁”安第斯山脉,也隐于云霭之中。曾驱车穿越2500公里的昆仑山脉,为其震撼不已,今若能于云端俯瞰9000公里的安第斯山该是何等的心旌摇曳!就这样于遗憾中离开了智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今天坐在北京的房间里想起飞过太平洋的航程:舷窗外,熔金落日沉入浩渺烟波,天地苍茫,暮色四合——不也是壮美绝伦的画卷么?人总是在回望时才惊觉,当时只道是寻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图中的秘鲁像只卧着的黑猫。</p><p class="ql-block"> 提起秘鲁总有人会说为什么读作“bì 鲁”,那么多“bì”读音的字不用,非要将“秘”改读bì?这与葡萄牙、希腊这些国家的译名同样的原因:早期中外交流中,粤语对翻译有一定影响,粤语中“秘”的发音接近“b”,因而后来“秘(bì)”就成为秘鲁(Peru)这一专有名词的固定读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秘鲁在古印第安语中是“玉米之仓”的意思,因为那里盛产玉米。在后来的旅行中,沿途果真看到许多玉米地。秘鲁还是土豆原产国,3000多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土豆,品种多到令人叹为观止,他们还有专门的土豆研究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秘鲁的文明史可追溯到6000年前,而作为国家政体的历史才刚刚过了千年。公元11世纪,印第安人以库斯科城为首都,在高原地区建立了印加帝国。于是产生了三大古代文明之一的印加文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533年,西班牙征服者皮萨罗利用帝国内乱,以区区168人便俘虏了末代君主阿塔瓦尔帕,后来占领智利时也仅以150人获得成功,当年西班牙国力强大,常于谈笑间扩疆万里!秘鲁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后,直到1821年独立,现在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2024年,人均GDP近9000美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落地秘鲁利马,这个距我们17000公里,600年不下雨的地方,城市面貌竟不是我想象的样子,丝毫没有灰头土脸,更无干枯的感觉,花草茂盛,树木葱笼,原来它从不下雨,却常有大雾氤氲,还有一条河穿城而过,因而空气清新,街道整洁,只是马路上看不到排水管道痕迹,商店没有出售雨具的。如果就此离开,我会以为600年不下雨的利马就是这个样子的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早上9:00我们从温德姆科斯塔朗晴宾馆又回到昨晚落地的达豪尔赫查韦斯国际机场,乘12点多的飞机,飞往洛雷托大区的伊基托斯首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伊基托斯在利马东北方向约1000公里处的亚马孙雨林腹地,是秘鲁雨林地区最大的城市,它与俄罗斯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同为世界上仅有的两座不能以公路到达的城市。伊基托斯与外界连接,完全依靠飞机和亚马孙河的船只,虽然它距亚马孙河口有3700公里,但由于小型海轮可以从海口逆流而上抵达伊基托斯,这里便成为世界上距离海岸最远的海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不到两个小时,飞机便降落在伊基托斯弗朗西斯科塞卡达维内塔国际机场。这是这座城市的主要机场,由秘鲁空军运营,主要承担军事运输任务,只有少量民用航班。秘鲁的机场除了利马的大点儿,其它都很小,只能起降空客320、321或319小飞机。候机厅也没有旋桥,旅客们在停机坪上、下飞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伊基托斯始建于1624年,原为印第安渔村,1866年设市后依托橡胶种植业崛起,是秘鲁洛雷托大区玛雅瑙斯省省会。城市不大,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于我国的三、四线城市,当然它的区域交通能力很突出。市区的三条主路与亚马孙河平行延伸,大巴从机场开往市区,一路上在三轮摩托载客车的滚滚洪流中前行。与去年春节在越南看到的摩托车群不相上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这是初见伊基托斯,没来得及逗留便被大巴拉到了码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亚马孙的内河航运业十分发达,河中航行的不乏巨大的海轮,从这里沿河而下,可到达哥伦比亚、巴西,然后进入大西洋,这是一条国际航运线路。站在码头望去沿河的天际线上是一幅幅船只与起重机的剪影。我们登上小船,驶进了辽阔如海的亚马孙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从小学地理课一直记得是“亚马逊河”,不知何时满网上都换成了“亚马孙”,原来前面的老音译有误,译文老了,我也老了!</p><p class="ql-block"> 关于亚马孙河名字的由来则依然是那个16世纪的传说。1542年西班牙探险家弗朗西斯科·德·奥雷利亚纳在厄瓜多尔探险时,误入了这片密布河流的绿海,整整漂了172天。其中遭遇当地印第安女性土著的强悍攻击,他们误以为遇到了古希腊神话中的亚马孙女战士部落,因此用亚马孙称呼她们。后来人们便沿用了这一带有神秘色彩的名字称这条不可驯服的大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仅仅说亚马孙河是世界第二大河,还远远描述不出它的真实状貌。让我们看看这组数字,感受一下它的气势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亚马孙河每年往大西洋灌进去的淡水,接近7万亿立方米,比7条长江全年水量的总和还要大;而每秒流出去的水达21.9万立方米,也就是说不到14秒钟就可以将容积300万立方米的“鸟巢”体育场注满;它的流域面积几乎贯穿了南美洲一半的土地,接近我国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它的河水滋养了南美洲9个国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再来看看它的河宽,在河水充沛的季节,入海口的河面能超过240公里宽,还有资料显示300多公里。如果从入海口逆流而上1600公里,差不多从北京到福州的直线距离,这时河面还有12公里宽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这还没完,亚马孙河还有更奇葩的:6400多公里的长河,竟然没有一座桥!不是因为河宽水疾、人类的造桥技术不行,实在是因为在荒无人烟的两岸架桥太不划算。</p><p class="ql-block"> 望着这浩荡的不舍昼夜的流水,不禁感慨:这是多大的水量啊!大自然的神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澎湃奔流的亚马孙河,偶有船只驶过,相遇、渐远、消逝在浩淼的天水间,这画面对于我们,都将是人生的绝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两岸雨林郁郁葱葱连绵不断,这里是秘鲁热带雨林的腹部,被称为“地球之肺”,又处于世界上最大的亚马孙冲积平原,终年高温多雨,放眼望去大河汤汤,水岸植被苍苍,有人类回到洪荒时代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近一个小时的水上航行,船停泊于热带雨林中的木棉托普斯酒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然后,跟一当地向导乘敞篷船沿亚马孙河进入雨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红球姜</p> <p class="ql-block"> 蝎尾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火炬姜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可可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翅荚决明,网上说它喜干旱可是在这里它却一年四季生长在水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窄窄的林中小路两边长满各种树木花草,酷爱辨识植物的我,在这里成了植物盲,全是似曾相识的模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这槟榔根长得像一把红胡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叶丛里一只卷尾绢毛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生物多样性比全世界的公园加起来还多,每走一步都有新物种的发现,野生动物种类更是丰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傍晚云霞满天,我们再次乘小船进入亚马孙河中赏日落景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但这里也是最苛刻的“生命禁区”之一。河里面有成群结队的食人鱼、绿色巨蛇——森蚺、凯门鳄。想起在尼泊尔原始森林的小河里乘独木舟看到岸边趴着的一条条鳄鱼,不禁毛骨悚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这天晚上我们住宿在亚马孙河岸的热带雨林中。月光很亮,照着黑黢黢的森林与默默流淌的亚马孙河,想起“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诗句。像是突然经历了一回时空穿越,人类的历史何其短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大早,天空淅淅沥沥地下着雨,这里的地理位置独特,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面向大西洋的开口使得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流能够深入内陆,加上南赤道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形成了丰富的降雨和独特的热带雨林气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穿上雨衣跟向导进林中看鸟,鸟儿们却都躲起来避雨去了,仅看到几只。早饭后再次乘船冒雨去亚马孙河上钓鱼,结果10多人竟没钓到一条,鱼都潜入水底了,这应该是因为我们团里有沉鱼落雁的美女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一无所获的我们正在河上游荡时,看到水中林子里有一间茅草搭顶的吊脚棚,向导便将船靠近,让我们去看一下原住民的生活环境与状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棚下有一位女子和三个孩子,她还有五个孩子没在这儿。棚下没什么家具,连家徒四壁也算不上,因为这家只有一面棚壁,比我们在柬埔寨洞里萨湖上看到的那些难民生活条件还差。据说他们是以捕鱼为生,显然这样的生活只能算活着,但从女主人的脸上却看不到生活的艰辛、困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离开这里又绕过几道河汊,向导带我们去了另一处稍大些的圆形茅草棚,门口聚集着五、六个孩子,伸着手应该是要礼物,可是我们毫无准备,望着他们期盼的小眼神很是尴尬、不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处可容纳几十人的空间,应该是村落的聚会场所。人们的装束打扮与人类学书本中,对亚马孙人生活的描述很是相近。成年女子和少女几乎是裸着上身、着一草裙或红布短裙,男子也穿草裙,身佩吹箭筒。这是原住民使用的传统狩猎工具,通过吹气发射毒镖或弹丸,具有精准击中目标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然后开始了舞蹈表演,与原始巫术舞差不多,他们一边舞着,一边发出叫声,似在吟咏歌唱。中外游人也跟着他们舞之,歌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导游说这不是他们的现实生活状态,如果去雨林深处,或可偶然看到还处于原始状态的原住民,但在这条旅游线上,已是为了生计来表演的人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原住民拿来一只小树懒让大家抱抱,它慢悠悠的动作好治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下午乘船回到伊基托斯,准备晚上飞回秘鲁首都利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这算是第二次与伊基托斯见面了。正是16点多钟,阳光照在武器广场上。广场不是太大,约占4个街区,保留了殖民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秘鲁亚马孙地区的重要历史地标。为什么又是“武器广场”?自从走进南美,“武器广场”一个接一个:圣地亚哥、利马、伊基托斯走到哪里中心广场都是这一名字。原来这是殖民时期西班牙文化对美洲城市的规划传统。当时秘鲁每座城市的核心区域均以“武器广场”命名,象征军事防御与市政权威。这种命名传统可追溯至古罗马“市苑”的规划理念,这里不再赘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广场周边环绕着教堂、市政厅、铁房子等殖民时期的建筑。时间充裕,我们开始一边欣赏,一边拍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伊基托斯在19世纪末橡胶热时期,曾吸引欧洲、亚洲移民4000多人,留存了很多欧式风格的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新哥特式主教堂,其淡黄色石灰岩外墙与高高的钟楼尖顶,充满欧洲中世纪风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真没看出来这座有点中国古代楼台味道的建筑竟是铁艺作品。而且还是著名的法国建筑师巴黎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制作的铁房子,1890年他在法国建造完成后运送到伊基托斯的。房子外表很简单,外墙由铁板和铆钉构成,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现为综合商店,是雨林地区适应湿热气候的建筑典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中心一家人正在游玩,看到我在拍景,示意将他们一起拍下,秘鲁人口3400多万,虽然印第安人占45%,官方语言却是西班牙语。我们用手势与表情交流着。想起史料记载伊基托斯乃至亚马孙人的先民,是蒙古人种,因而他们相信自己和中国人必定有着某种渊源,看着他们亲切又熟悉的脸庞,我也相信他们就是当年通过白令海峡从亚洲迁徙美洲的那些人的后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印第安人自己也认为他们源自蒙古人种,因为他们在婴儿时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臀部都有一块青色胎记,五岁后慢慢消失。地球果真是个村,我们住村子这头,他们住村子那头而已。只是有几个战争贩子、霸道、流氓搅得不安宁了,不然上帝造的这美丽温馨的地球村,还是挺宜人居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傍晚我们去往机场的路上又是在三轮摩托的洪流中前行。这是透过大巴绿色车窗拍下的街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伊基托斯车上街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木制公交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22:10我们从伊基托斯弗朗西斯科机场乘机,午夜到达秘鲁利马,这是此次出行的第九次飞行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