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彭真故居 赓续红色基因

天涯过客

<p class="ql-block">  “华夏文明看山西,山西文明源侯马”。山西省侯马市内历年出土文物达10多万件,山西博物院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侯马盟书”被列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晋侯鼎”“空首布币”“晋式青铜器”等重大发现,成为研究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见证。</p><p class="ql-block">‍ 侯马盟书为1965年-1966年于山西省侯马市秦村出土的玉片文物,数量共有5000余片。</p><p class="ql-block"> 因为该玉片上文字刊载着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或卿大夫之间,于订盟誓约中所记载的言词,因此称作“盟书”或“载书”。该文字属于春秋晋国官方文字,出现约在公元前550年。“侯马盟书”因出土于山西侯马而得名,据研究,是春秋晚期晋国卿大夫赵鞅同其他卿大夫间举行盟誓的遗物。‍ </p><p class="ql-block">‍ 侯马市还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同志的故乡,彭真故居纪念馆现已成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临汾市党性教育基地和4A级红色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  彭真(1902年10月12日—1997年4月26日),原名傅懋恭,山西省曲沃县侯马镇垤上村(今侯马市垤上村)人。</p><p class="ql-block"> 1922年考入太原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参加进步组织青年学会,接受马克思主义。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山西省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1937年改名彭真。</p><p class="ql-block"> 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p> <p class="ql-block">  在山西侯马,有一处承载着厚重历史与革命精神的地方——彭真故居。它不仅是彭真同志出生和成长的家园,更是一座记录着他波澜壮阔革命生涯的丰碑。走进彭真故居,就仿佛翻开了一部生动的史书,那些关于奋斗、牺牲与奉献的故事,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彭真平生业绩陈列馆(第一展厅)</p> <p class="ql-block">大厅彭真同志座像</p> <p class="ql-block">生平简介</p> <p class="ql-block">  1902年,彭真出生在侯马市垤上村西沟的两孔窑洞中。窑洞内,土炕、锅灶和几件简陋的木制家具,诉说着生活的质朴与艰辛。彭真7岁便帮父亲下地干活,帮母亲纺线,12岁时上过几天私塾,17岁考入曲沃县第二高小。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他开始萌生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被推选为宣传队长,带领学生上街游行,开展禁烟、禁赌、禁缠足、抵制洋货的斗争,初步展现出组织和领导才能。1922年,彭真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征程。</p> <p class="ql-block">  在故居的展厅里,陈列着大量实物、文献手稿、国画、油画和珍贵照片,生动展现了彭真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生平业绩。大革命时期,他在太原、石家庄、天津、唐山等地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为革命事业播撒希望的火种。1929年,由于叛徒出卖,彭真在天津被捕,狱中遭受酷刑摧残,但他坚贞不屈,组织被捕同志同叛徒、敌特斗争,还秘密组织党支部,任书记,组织狱友学习、宣传马列主义,开展各种形式的斗争。</p> <p class="ql-block">傅茂公印</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彭真参与部署党在北方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938年,他担任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北方分局)书记,与聂荣臻等同志一起,发展、巩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他创造性地执行党中央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和基本政策,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提出并实施了根据地党的建设、政权建设、武装建设以及土地、经济、劳动、金融等方面的政策,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关于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还明确提出“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根据地“改造旧社会,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p> <p class="ql-block">  在延安时期,彭真为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把全党思想统一到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上来,在全党确立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为培养党的领导骨干,为开展敌占区、国统区党的地下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在会上作了《关于敌占区的城市工作》的发言,总结了我党进行地下斗争的历史经验,阐述了精干隐蔽,利用合法形式,团聚群众,蓄积力量的方针政策和斗争策略。</p> <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为实现党的七大作出的争取东北的战略决策,彭真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政治委员。在矛盾错综复杂、形势变化急剧的情况下,他严肃执行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决定、指示、命令,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军事进攻,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迅速扩大部队,建立根据地,为最后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彭真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在和平接管北京的过程中,他善于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依靠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团结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知识分子和其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北京在短时间内荡涤了旧社会遗留的污泥浊水,建立了新的社会秩序。他强调把恢复、改造与发展生产作为北京市党政军民的中心任务,提出首都建设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发展生产服务,同时为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机关服务。到1951年,北京市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北京市也由消费城市变成了生产城市。他从进城不久就开始抓首都城市规划,1956年提出“城市规划要有长远考虑,要看到社会主义的远景,要给后人留下发展的余地”的指导方针,1958年,他领导了十大建筑的建设和天安门广场的规划。</p> <p class="ql-block">第一、二、三展厅呈“品”字型排布</p> <p class="ql-block">第二展厅</p> <p class="ql-block">  彭真一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他强调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又是高等学校集中的地方,努力办好这些高等学校意义重大。他主持制定了提高北京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决定,热忱关怀青年的健康成长,连续多年向首都高等院校毕业生讲话,勉励他们自觉地走历史必由之路,同工农相结合,坚决跟共产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他提出“发展城市人民大众的文艺”,号召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厂,反映新时代;并提出要“推陈出新”,对旧戏加以改造,从改造中提高。他经常深入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广交朋友,听取意见,尊重、团结老知识分子,关心、培养青年知识分子,重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1965年,在文化领域“左”的倾向严重的情况下,他明确提出要区别政治问题和学术、艺术问题,坚持真理,随时修正错误,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p> <p class="ql-block">  彭真还把执政党的建设摆到突出位置,认为这是关系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成败的关键。1950年,他把新形势下防止党的腐化问题提到全党面前,指出保证党永不腐化的四点关键要素:一靠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纯洁;二靠跟群众密切联系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三靠批评与自我批评;四靠制度、法律和纪律。他强调保证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发生严重问题,要靠集体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他要求北京市的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站在革命和建设的最前线”,“以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要求我们的工作”,并尖锐指出官僚主义的危害,告诫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坚决克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p> <p class="ql-block">  即便在艰难的岁月里,彭真仍然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总结历史经验,关心、思考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恢复工作后,他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坚持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同时不能动摇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决心,以及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用社会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正确思想路线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真理面前,人人平等</p> <p class="ql-block">  在新的历史时期,彭真作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和国家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参与了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为拨乱反正,确立和贯彻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反复强调要把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重点,为这个重点服务;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反映,是中国亿万人民的决定性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强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社会主义本质上就是不断改革、发展、完善的,改革开放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从总结我国实践经验中得出的结论,要坚决干下去。他不顾年事已高,经常到全国各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关心经济特区建设,多次进行实地考察。1987年到深圳、珠海视察时,他指出特区办得成功,方向对头,应该允许特区先行试验,大胆改革,特区要紧紧抓住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外向型经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更加改革,更加开放,更加搞活。</p> <p class="ql-block">第三展厅</p> <p class="ql-block">  “彭真同志75年为女儿傅彦写的诗”</p><p class="ql-block">‍ 彭真与张洁清所生的四个子女均为他们亲自抚养长大,其中:‌傅锐‌、女儿傅彦‌、‌傅洋、傅亮‌。‌</p><p class="ql-block"> 养女刘朝兰是彭真在革命时期收养的养女,其生父为刘以纯(山西地下党员)。</p> <p class="ql-block">故居</p> <p class="ql-block">彭真同志女儿傅彦讲话内容</p> <p class="ql-block">  2012年10月12日,彭真故居纪念馆开馆之际,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彭珮云夫妇在故居保护厅前栽植了三株油松。</p> <p class="ql-block">住过的窑洞</p> <p class="ql-block">  彭真同志一生心系家乡,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于1961年、1964年和1986年三次回到侯马。1961年12月4日,彭真回乡与干部群众座谈,关心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还专程到浍河水库视察。1964年春天,他公务繁忙,虽到家门口却没时间进家,只能把老母亲接到招待所住了两晚。1986年5月,他第三次回乡,与当地干部“约法三章”:不预先告知、不组织看望、当天就走,还想在火车上请亲友吃饭并自己付饭钱,以端正风气。这次回乡,他挥笔为侯马市题词:“团结奋斗,把侯马建设得更好!”</p> <p class="ql-block">  走出彭真故居,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彭真同志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革命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激励着后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前行 。</p> <p class="ql-block">影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