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怀着激动的心情,我来到了红军长征的陕甘宁之路。离开会宁途经通渭县榜罗镇、静宁县界石铺、宁夏将台堡、环县山城堡、南梁以及吴起纪念馆等地,用敬仰之情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先烈的足迹上,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壮举,是中华民族一部响彻寰宇的英雄史诗。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精神将激励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让自己的军休生活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我感谢美篇平台编辑老师对拙作的推荐分享,更感谢素未谋面的美友老师对以往拙作点评与鼓励,让我不断的学习进步!</span></p> <p class="ql-block">1935年9月27日,榜罗镇会议召开,党中央决定挺进陕甘苏区。我站在红军离开通渭时经过的寺子川乡,望着眼前蜿蜒的山谷与河流,思绪仿佛穿越时空。这片土地见证了红军的最后征程,也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转折。榜罗镇会议旧址前,我驻足良久,这座静谧的中式建筑曾是决定红军命运的重要节点。而今屋前树木成荫,时光仿佛在这里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六盘山,山峦苍翠,晴空万里。踏上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沿着红军小道缓缓前行,心中满是敬意与期待。这里曾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毛泽东主席在此写下《清平乐·六盘山》的壮丽诗篇,赋予了这座山独特的红色意义。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片开阔的纪念广场。蓝天白云下,巨大的中国国旗与红色布幔迎风飘扬,庄重而热烈的氛围扑面而来。登上山顶,六盘山红军纪念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与实景再现,我仿佛穿越时空,亲历那段波澜壮阔的长征之路。纪念馆外的广场上,“长征精神永放光芒”的题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令人心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当晨光洒在静宁界石铺的纪念馆广场上,我们踏上这片承载厚重历史的土地。这里没有喧嚣的人群,只有高耸的纪念塔和飘扬的红旗,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缓步走进纪念馆,心中满是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敬仰。展厅中,一座雕塑纪念碑矗立在广场中央,几尊士兵雕像凝固在冲锋的姿态,仿佛仍在战斗。展柜中,一件叠放整齐的旧式军装静静陈列,军装上的徽章虽已褪色,却依旧闪耀着信仰的光芒。一幅描绘战斗场景的壁画气势恢宏,士兵们在硝烟中奋勇前行,那一刻,我仿佛听见了历史深处的呐喊。继续前行,我看到一张张历史照片,记录着红二十五军北渡渭河的惊险时刻,也描绘了红军在红寺、界石铺等地休整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在泾川吴焕先烈士纪念馆内,一组铜制雕塑格外引人注目,七位身穿军装的女红军战士姿态各异,坚定的眼神中透出不屈的信念。他们正是长征路上的“七仙女”,用青春与热血书写了属于那个时代的巾帼篇章。展厅中还陈列着红军时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漫画,以简洁的笔触传达出军队与群众之间的鱼水之情。展馆中的一幅油画《独树镇战斗场景》震撼人心,战火硝烟、山峦起伏,一位士兵高举红旗,象征着希望与胜利。这正是红军在极端恶劣环境下英勇奋战的真实写照。另一幅《津峰口会议》则展现了三位红军将领围坐岩石上讨论战局的画面,历史的重量仿佛透过画布扑面而来。在纪念馆外,一座纪念建筑矗立于绿树环绕之中,中央的红色五角星熠熠生辉,碑文记录着那段不可磨灭的历史。雕塑前的红旗迎风飘扬,红色的旗帜与黄色的路边装饰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信仰的力量。最让我动容的,是一张田野中人们收割小麦的照片,那是红军战士帮助群众劳作的场景。他们弯腰挥镰,汗水与泥土交织,展现出军民一心、共克时艰的温情画面。红军战士的战斗精神与为民情怀,穿越时空,依然温暖人心。</p> <p class="ql-block">将台堡,古老的拱门和那幅描绘红军会师的浮雕,共同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继续前行,我走进了“单家集夜话”的场景还原区,桌上的茶具仿佛还带着余温,军民共话未来的画面历历在目。这片土地不仅见证了战斗的硝烟,也记录了和平与信任的建立。翻越六盘山的红军曾在此驻足,孟家塬的梯田与山峦依旧,历史的回响仿佛还在耳边。而白阳城的旧址则提醒着我,战火曾如何擦肩而过。那些战斗的岁月、团结的誓言,都化作今日山河间的静好。我们走在这条红色之路上,却从未感到孤独。</p> <p class="ql-block">穿越甘肃环县蜿蜒起伏的黄土高坡,顶着炎炎烈日,前往红军在西北的重要战役纪念地——山城堡战役纪念园。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红色精神的传承之地。抵达纪念馆时,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展馆内部陈列着大量珍贵的文物和照片,再现了当年战斗的激烈场景。我仿佛听到了冲锋号角在耳边回响,看到了战士们英勇奋战的身影。其中一组雕塑生动还原了“山城堡大捷”的瞬间,战斗的紧张感扑面而来。站在纪念馆外的纪念碑前,我久久驻足。展馆内还有不少历史场景的复原,如指挥会议的铜雕,人物栩栩如生,仿佛正在研究作战地图。另一组浮雕和照片墙则记录了那段峥嵘岁月,灯光下的展厅更显庄重。纪念碑高耸入云,前方的台阶整洁宽阔,白色的横幅上写着“山城坐学使纪念碑”,背景是蓝天白云,显得格外宁静肃穆。</p> <p class="ql-block">晨光初露,山间雾气缭绕,远处的南梁纪念馆在金色朝阳下熠熠生辉。纪念馆园区依山而建,林木葱郁,鲜花点缀其间。红军塑像神情坚毅,仿佛仍在守望着这片他们为之奋斗的土地。边区政府旧址、红军会议旧场、列宁小学遗址,每一处都静静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的故事。纪念馆所在的南梁,曾是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带,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奋战的地方。站在这里,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看见当年无数热血青年汇聚于此,点燃革命火种。离开时,我看到一群少先队员整齐列队,走向纪念碑献花宣誓,稚嫩的脸庞写满坚定。那一刻,我更加确信,这片土地上的精神火种,仍在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吴起,这片曾为红军长征画下句点的山城,如今依旧静默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旧址照片前,我驻足良久。那场会议不仅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更让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方向。而吴起镇战斗遗址的山丘上,依稀可见当年的战场痕迹,耳边似乎回响着冲锋的号角。在纪念建筑群前,我看见那座大型纪念碑巍然矗立,红色铺装的小路通向远方,仿佛象征着从历史走向未来。胜利会师的浮雕碑前,我仿佛听见战士们胜利的欢呼。而纪念馆内,一组雕塑生动再现了当年推车运粮的场景,让人真切感受到那段岁月的艰辛与坚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