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董勤的《邀请函》以一声声恳切的“请”字,织就了人生不同阶段的生命图景。诗人借“请”的仪式感,将时间切割为三个维度,分别邀请童年的懵懂、少年的挣扎、暮年的静穆。每一节皆如一首独立而关联的小诗,在“请”字的召唤下,三幅生命图景层层叠印,最终汇聚成树下静坐的完整灵魂。</p> <p class="ql-block">童年被诗人邀请在“窗户”前登场——“台灯下,还是月亮下”,这光影交织的场景,暗示了现实与梦想的朦胧界限。孩子折叠纸张的动作,既是对未来的懵懂试探,亦是对命运之书进行幼稚的预演。那“未来苦涩已经吃完”的承诺,则如一道温柔却无法兑现的咒语,与现实中“寻找父亲”的泪水形成反讽张力。童年之“请”是生命最初的邀约,是灵魂在时间河流上投下的第一粒石子。</p> <p class="ql-block">少年之“请”的舞台则铺展在田野之间。自行车的铃铛在稻浪中清脆作响,一条“结满露水”的小路,为青春铺上了潮湿而迷茫的底色。少年“因为大雾而卑微”,这外在自然的迷障精准折射了内心成长的迷雾。夜晚他“看着房梁”,月光在屋顶悄然移动,这景象凝聚为一种无法言说的沉重。“再翻一次身才能睡着”,失眠的辗转里,盛满了对未来的焦灼与不安——少年的“请”,是生命在躁动与迷茫中发出的自我叩问。</p> <p class="ql-block">暮年之“请”则携着泥土的气息而来。老人形象显出几分坚韧,“小病缠身”却依然在清晨出门锄地。他对田野与河流的热爱,是历经沧桑后对生命本源的回归。那“提着鱼竿和风相对而行”的姿态,是岁月淘洗后沉淀的智慧与从容——面对时光的流动,老人已不再慌张,而是坦然“相对而行”。</p> <p class="ql-block">当三个不同时间的“我”被一一请来,诗的焦点终于转向“请我自己”。此时,“请”字却生出犹豫。如何描述“所经历的”与“未经历的”?诗人将一生故事具象化为“厚厚一沓”,眉毛到胡须的生长,呼吸到叹息的交替,生命的重量在此刻可触可感。最终,在树的绿荫下,诗人邀请“一生的悲欢”与“几斤几两泪”共坐——树荫是生命永恒庇护的象征,树下并坐,是时间碎片在灵魂深处的最终聚合。</p> <p class="ql-block">《邀请函》以“请”字为轴心,转动了童年、少年、老年三重时间之门。这邀请不仅是对过往自我的深情凝视,更是对生命存在本身的庄重确认。当不同时空的“我”最终在树下共坐,诗完成了一场生命的和解仪式——那些折叠的纸、雾中的卑微、鱼竿边的从容,都化作灵魂年轮上无法抹去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附一)</p><p class="ql-block">邀请函</p><p class="ql-block">文/董勤</p><p class="ql-block">请,一个小孩,他喜欢看家里的窗户</p><p class="ql-block">台灯下,还是月亮下</p><p class="ql-block">他折叠我熟悉的纸张,请他</p><p class="ql-block">告诉他未来苦涩已经吃完</p><p class="ql-block">他可以寻找他的父亲</p><p class="ql-block">坐在父亲身边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请,一个少年,自行车的铃铛</p><p class="ql-block">响在稻田中,一条小路结满露水</p><p class="ql-block">他第一次因为大雾而卑微</p><p class="ql-block">每天晚上看着房梁</p><p class="ql-block">看着未来,月光移动</p><p class="ql-block">他再翻一次身才能睡着</p> <p class="ql-block">请,还请一个老人</p><p class="ql-block">可能小病缠身,可能每天清晨到门外锄地</p><p class="ql-block">希望他兑现诺言,热爱田野和河流</p><p class="ql-block">提着鱼竿和风相对而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请,还请我,请我自己却犹豫</p><p class="ql-block">怎么向我描述所经历的,还有</p><p class="ql-block">未经历的事,一生的故事厚厚一沓</p><p class="ql-block">从眉毛到胡须,从呼吸到叹气</p><p class="ql-block">全都请来,一棵树下坐</p><p class="ql-block">请,请一生的悲欢,送去几斤几两泪</p><p class="ql-block">2025.8.19</p> <p class="ql-block">[个人简介]</p><p class="ql-block">邹再新 笔名:邹海林,男,攸县人,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东方文明传播会、华人诗词学会、攸县作家协会会员,《墨海心舟》、《星辰有声微刊》顾问,《彩云诗词园》微刊编委,攸州诗词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世界汉诗协会湘东分会理事,东方文明传播会辽宁分会文化厅副厅长,东方兰亭诗社理事。东方文明传播会广东分会《松风竹韵读书会》文学顾问。《华人诗词学会》理事。曾参加《中国当代诗歌2011--2012》颁奖盛典暨易华仑先生的书画展活动。出版个人诗集《乡恋》和散文集《秋临星城》,很多作品发表在全国各地及国际上的报刊、杂志和微刊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