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门槛刍议

终南山

<p class="ql-block">撰文 终南山</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3491137</p><p class="ql-block">图乐 选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人生坎坷实属不易。岁月在警示人们: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乡俗七十三交木,即做棺。称曰棺材板,即三长两短,避讳死亡而已。到时盖棺定论,便合上了人生这本书。然后等待命运安排,有那么一天,呼吸不到天地之间的空气,则入土为安。</p><p class="ql-block"> 而民间至今尚有将73岁84岁说成是老年人的“槛儿”,史载“孔子活了七十三岁,孟子寿长八十四”,意思说,这“槛儿”在孔孟两圣人身上也是应验过的。过了这两道门槛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即使还能活在世上,却尚多有病痛在身。</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黄帝内经》中曾论:“人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两道“槛儿”,大致与本命年的尺度相吻合。也或许同心理因素有关联,老年人在逢“槛儿”的年份里,往往多病,自我精神状态也欠佳。</p><p class="ql-block"> 如今科学技术在发展,时代车轮在前进,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人们的寿命已在逐步上升。大山深处的百岁寿星比比皆是。吃肉喝酒吸旱烟还下田劳作,一个个红光满面知足常乐,精神状态良好。而城镇老年人退休后,部分人去老年大学充电深造,琴棋书画,声乐诵读,习武健身。公益助人等尚乐在其中。较前相比学习中医的人多了起来,领教到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深知这里面有很大的规律是与生俱来的,是带有普遍客观规律特征的。</p><p class="ql-block"> 当然人的寿命长短与否,既有家族遗传基因的先天因素,又有物质生活条件的后天制约,更有各自的阅历沉淀积累及胸襟是否广阔所影响。人常说:人比人,气死人。比上不足下有余。如果总是仰慕他人的地位和品位生活,无疑在自寻烦恼,自我摧残折磨。有钱人肉中寻菜,扛着将军肚吃减肥药,掏钱买健康。贫穷者为养家糊口终日辛苦劳作,一月难见荤腥却身强体健。苍天不负人,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乐趣。心若简单则快乐!您说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