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云南省档案馆保存的祖父周宗濂将军照片</b></p>  <p class="ql-block">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党和国家、社会各界、民间团体、家庭及个人都举行各种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我们纪念抗战胜利,更要铭记:英雄不分党派,所有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贡献或牺牲的先烈都值得敬仰和纪念。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p><p class="ql-block">我的祖父周宗濂将军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特别班炮科,1911年毕业后先后参加了云南重九起义、护国战争、靖国战争等战役,1920年2月9日同时与朱德、金汉鼎等同学被中华民国广州军政府授予陆军少将。1931年6月任讨逆军第十路军官教导团中将副团长(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第二十二期副校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昆明行营高级参议、昆明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等职。根据陈予欢先生编撰,广州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将帅录》中记载,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祖父周宗濂将军获颁忠勤勋章;1946年5月获颁抗战胜利勋章,这应该是祖父周宗濂将军对抗日战争历史贡献的一种官方认可,现将有关资料整理记录如下,以示对先辈的一种纪念与缅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云南省档案馆存祖父周宗濂将军1949年7月被卢汉将军聘任为云南省政府顾问后给省政府秘书处的亲笔回函。回函用笺为“借昆明警备司令部用笺”,佐证了祖父的一段任职经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上图资料为陈予欢编撰,2011年由广州出版社出版的《云南讲武堂将帅录》中关于祖父周宗濂将军的人物简介,虽然根据我目前查询和掌握的实际情况看,存在一些错误、遗漏、不准确、不完整性(如出生年月、学科、毕业时间、任职经历、死亡记录不详等等),但它毕竟出自国家权威军事研究人员、机构的研究资料,特别是祖父周宗濂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获颁的两枚荣誉勋章及退役时间、叙任陆军少将等记录均出自民国历史档案,它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官方认可度与权威性,这是我们后人无法查阅到的历史档案。十分感谢陈予欢先生的辛勤付出,在《云南讲武堂将帅录》中为祖父周宗濂将军留下了宝贵的一席之地。此书云南省档案馆、云南省图书馆、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均有收藏。</b></p>  <p class="ql-block">陈予欢,中国军事人物传记作家,祖籍河北滦南,生于吉林长春,成长于广州市。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曾赴中国人民大学及英国牛津大学进修。长期从事近现代军事史人物与军校教育史研究30余年,专攻黄埔军校史、近现代中国军校史及民国军事史。</p><p class="ql-block">陈予欢独立编纂《黄埔军校将帅录》《保定军校将帅录》《陆军大学将帅录》《云南讲武堂将帅录》等系列专著。</p><p class="ql-block">担任《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第一副主编,主持编纂712万字工具书。策划“现代中国著名军校将领传记书系”“黄埔军校人物研究论著丛书”“民国广东将领名人传记书系”三大系列专著,累计出版著作逾20部,收录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六所军事学校2万余名将帅及1.5万余张历史照片。2015年发表《近代军事转型与黄埔军校》学术论文,2019年提出以黄埔精神构建两岸文化认同的理论主张。</p><p class="ql-block">陈予欢所编著的《云南讲武堂将帅录》等书,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机构收藏,列入“中国著名军校将帅传记书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抗战胜利勋章:颁发给对抗日战争时期有功的人的纪念勋章</b></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勋章是中华民国的一种勋章,颁发给对抗日战争时期有功的文武官员和社会贤达人士。其勋章中心图案为蒋中正肖像,周围为红色环形,象征胜利;环形上有8颗金色的星星,象征八年抗战,环外有光芒图形。整个勋章象征着获颁赠勋章者经历八年抗战,功勋卓著,使胜利之光辉四射。附章为嘉禾图案环绕的国民党党徽,象征着抗战胜利,从此国运昌隆,亿兆国民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首批获此勋章者共计98位:其中,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16位,二级上将53位,中将23位,少将2位。值得一提的是,中共方面首批获授此勋者也有3位,即朱德(二级上将)、彭德怀(中将)、叶剑英(中将)(注:均为国民革命军军衔)。此外还有非军职人员1位,为万县中国战时儿童保育院直八院长燕重孑。</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勋章</p><p class="ql-block">类型</p><p class="ql-block">纪念勋章</p><p class="ql-block">颁发日期</p><p class="ql-block">1945年10月10日</p><p class="ql-block">首批授予人数</p><p class="ql-block">1945年10月8日,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通过《颁给胜利勋章案》, 10月10日, 公布了《颁给胜利勋章条例》, 1946年1月8日修正为《颁给胜利勋奖章条例》, 正式规定设置了该勋章。其规定的抗战胜利勋章的授予对象是:凡中华民国官民对于抗战胜利著有勋劳者, 得由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特授之, 对于友邦人员之有贡献于抗战工作者, 也得颁授之。</p><p class="ql-block">勋章设计</p><p class="ql-block">铜质,直径6.8、通高17.5厘米,重87.2克。勋章中心图案为蒋介石肖像,周围为红色环形,象征胜利:环形上有8颗金色的五角星,象征八年抗战,环外有光芒图形。勋章象征着获颁赠者经历八年抗战,功勋卓著。其上的附章为嘉禾图案环绕的“中华民国”国徽,象征着抗战胜利,从此国运昌隆,预兆国民未来将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忠勤勋章是国民政府时期的武职勋章,其核心信息如下:</b></p><p class="ql-block">1. 简介</p><p class="ql-block">忠勤勋章于1944年9月23日颁行,为襟绶设计,不分等级,主要授予陆海空军军人。</p><p class="ql-block">2. 图案及象征</p><p class="ql-block">勋章中心图案为书和剑,象征“允文允武”;四周红色火焰代表热情,寓意获得者文武兼备、勤勉为国。</p><p class="ql-block">3. 颁授条件</p><p class="ql-block">对象:连续服役十年以上且未兼外职的军人。</p><p class="ql-block">考核要求:近十年内考绩需达到优甲上一次、甲等八次、乙上一次以上,且行为楷模。</p><p class="ql-block">优先条件:若曾获陆海空军奖章或光华、干城奖章,且当年考绩最优者可优先授予。</p><p class="ql-block">4. 佩戴规则</p><p class="ql-block">军礼服:佩戴于左襟。</p><p class="ql-block">军常服:可佩勋表。</p><p class="ql-block">并佩顺序:位于云麾勋章左侧、大同勋章右侧。</p><p class="ql-block">5. 版本与制造</p><p class="ql-block">忠勤勋章存在多个版本,包括印铸局版、美国造银质版、铜质版、铝质版等,不同版本在材质和编号上有所区别。</p><p class="ql-block">6. 首批获得者</p><p class="ql-block">最早于1945年5月10日授予何志浩和郑冰如少将,早于大规模颁发的1945年10月10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上图为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存档的抗日战争时期祖父周宗濂将军任职登记表:职务昆明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特别班炮科,历任团长、旅长、司令官、参谋长、处长,基本上将祖父在滇军服务各个时期的任职履历情况讲清楚了,这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昆明警备司令部,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在昆明设立的军事管制机构,主要负责城市防卫与战时秩序维护。其核心职责包括:组织实施城区戒严、军事设施(如巫家坝机场)守卫及军纪纠察;协调空袭预警、灯火管制及民众疏散,应对日机频繁轰炸;镇压异见活动,同时平衡中央军与云南地方势力(如龙云集团)关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昆明警备司令 禄国藩,彝族,云南彝良人,毕业于日本东斌陆军步兵专科学校,龙云嫡系将领。主导战时昆明戒严、防空及中央军与地方势力协调,影响力直达云南军政高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昆明行营成立于1939年12月21日,据从事民国军事史研究的石智文老师在《讲武丛谈:云南陆军讲武堂特别班解密》一文中提供的信息,抗日战争时期祖父周宗濂将军曾任昆明行营中将参议(陈予欢老师人物简介是续任高级参议等职,与此吻合),因工作中与龙云主席意见产业分岐,后调任昆明警备司令部任少将参谋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据我父亲留下的自传中记载,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1941年底至1945年10月,祖父周宗濂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昆明行营昆明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当时他已经年滿60周岁,为抗战大后方昆明的安全防卫、西南战区军事防御、抗战物资运输、调配、巩固抗日民主堡垒等出谋划策,日理万机,辛勤工作,勇于担当。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3日,蒋介石用武力强夺云南龙云主席军政大权,龙云被逼下台,昆明警备司令部司令官禄国藩、参谋长周宗濂也随之被免除职务,祖父于1947年3月5日正式退役。据云南省档案馆一份存档资料显示,1947年10月国民政府通知云南丽江军管区按有关规定给予周宗濂本人退休薪酬待遇。</b></p>  <p class="ql-block">滇军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表现涵盖军事作战、战略物资保障及国际交通线维护等多个方面:</p><p class="ql-block">军事作战的英勇表现</p><p class="ql-block">滇军以装备精良著称,头戴法式钢盔,配备比利时马克沁重机枪等先进武器,在台儿庄战役、禹王山阻击战等关键战役中表现突出。例如,60军在禹王山与日军血战27昼夜,以阵亡1300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12000余人,成功掩护友军撤退。</p><p class="ql-block">1.滇军的抗战精神</p><p class="ql-block">2.台儿庄战役</p><p class="ql-block">3.武汉保卫战</p><p class="ql-block">4.长沙会战</p><p class="ql-block">5.常德会战</p><p class="ql-block">6.滇军的英勇表现</p><p class="ql-block">7.河内受降仪式</p><p class="ql-block">8.内战一条虫的原因</p><p class="ql-block">9.滇军起义与改编</p><p class="ql-block">此外,滇军还参与了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近百场战役,累计出兵48万,伤亡约20万,但未有投降或叛变记录。</p><p class="ql-block">战略物资与后勤支援</p><p class="ql-block">云南作为抗战大后方,自筹军饷和武器装备,向全国输送了700余辆坦克、300多架飞机及大量粮食、药品,占战时全国军需的70%。滇缅公路的修建更是仅用9个月完成,成为援华物资运输的“生命线”,高峰期年运输量超13万吨。</p><p class="ql-block">1.蒋介石的战略计划</p><p class="ql-block">2.滇缅公路的建设</p><p class="ql-block">3.空中保护的需求</p><p class="ql-block">4.滇缅公路的战略意义</p><p class="ql-block">5.太平洋战争爆发</p><p class="ql-block">6.日军占领仰光</p><p class="ql-block">国际交通线的关键作用</p><p class="ql-block">云南通过滇缅公路和中印输油管道(全长3218公里)维系了国际援华通道,同时修建了55个机场,保障了空中运输网络。滇军还参与了越南北部受降仪式,成为近代中国首次跨国受降的部队。</p><p class="ql-block">民族气节与牺牲精神</p><p class="ql-block">滇军以“全滇皆兵”的姿态投入抗战,士兵普遍秉持“枪口对外”的信念,甚至在内战中消极避战,但面对外敌时却成为“铁血雄兵”。龙云等地方领袖的领导下,云南从富裕省份变为全国最穷省份之一,却始终未出汉奸。</p><p class="ql-block">滇军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战场上,更在于其以地方之力支撑全国抗战的全局意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受降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南京正式受降(1945年9月9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仪式现场:南京中央军校礼堂内,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接受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投降签字,中外代表及记者405人见证。投降书明确解除日军武装并移交装备,共接收步枪68万支、火炮1.2万门。驻华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将降书呈递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将军。这一刻代表日本自七七事变以来的全面侵华正式结束,中国人民历经八年全国性的浴血奋战,终于获得光荣的胜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将帅墙:民国陆军中将周宗濂将军将星牌</b></p>  <p class="ql-block">由于历史的原因,祖父的个人历史资料、照片及物品都毁于解放初期及文化大革命,他在抗日战争期间任职的情况及历史档案在云南档案馆查询不到。根据父亲留下的自传记载,我于2023年2月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询到了祖父抗日战争期间的任职登记表。根据祖父周宗濂将军在抗日战争期间任职和获勋情况,可以明确表明其对抗战有重要贡献。以下是具体依据和事迹梳理:  </p><p class="ql-block">一、抗战期间的职务与贡献  </p><p class="ql-block">1. 担任昆明警备司令部参谋长:  </p><p class="ql-block">根据我2023年2月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查询记录,周宗濂在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昆明行营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这一职务负责昆明的军事防卫与治安维护,属于抗战核心指挥体系,直接参与战时防御体系的构建。  </p><p class="ql-block">2. 获颁抗战荣誉勋章:  </p><p class="ql-block">忠勤勋章(1945年10月):授予对抗战有“忠勤奋发”表现的人员,周宗濂因在滇军中的长期服务及抗战指挥工作获此殊荣。  </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勋章(1946年5月):标志性荣誉,表彰其在抗战中的关键贡献,如参与昆明警备战略部署等。  </p><p class="ql-block">二、历史背景与佐证  </p><p class="ql-block">云南陆军讲武堂的记录:陈予欢编著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将帅录》明确记载了周宗濂的少将军衔、退役时间及两枚勋章信息,与国家和省级档案馆资料互为印证。  这两枚勋章不仅是个人功勋的证明,也侧面反映了滇军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作为西南枢纽的云南驻军将领,其后勤保障和边防贡献虽不如正面战场显赫,但同样被纳入国家抗战纪念体系。</p><p class="ql-block">统战对象身份:其解放后参与云南省协商委员会学习委员会学习,体现了新中国党和政府对祖父周宗濂将军历史贡献的认可;祖父的遗稿《云南护国外史》、《靖国军作战》等被云南文史资料第十辑、六十三辑选编其中,证明其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七律·忆祖父乃武先生》周庭荪2025.8</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维阳初诞名门俊,江右宗濂气宇昂。</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乱世投戎辞翰墨,讲台演武破冰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玉阶盟誓三军奋,铜柱铭功百越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靖国挥师平叛寇,滇南戍守固金汤。</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育才教导团锋锐,警备春城掌纪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抗日但求华夏复,迎降何惧鬓毛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生忠义垂青史,九域英风万古香。</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维阳:古时对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保和镇的旧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江右:维西县保和镇周家原藉系江西濂溪,清中期因经商移居云南维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玉阶:朱德元帅的号,祖父周宗濂与朱德元帅、金汉鼎将军同为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特别班同学,毕业后同在滇军服务,同时参加了重九起义、护国战争、靖国战争,结下生死之交。</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上图文字作者:石智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祖父自1911年10月从云南讲武堂毕业后成为一名正式军人,至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3月5日正式退役,军旅职业生涯长达36年,其间参加了“重九起义”、“护国战争”、“靖国战争”、“抗日战争”等重大战事,也历经了无数次军阀混战的乱世局面,但祖父从未卷入任何派系权力斗争之中,一生从未参加过任何党派组织。作为一名旧式军人,祖父保持了勤劳节俭、朴实无华的本色,他有一句至理名言:“打铁要靠本身硬,叫花子离开了那根打狗棍,乞讨都成问题”。每次参加重大战事获得晋升,靠的都是显著的军功,而非为了个人利益结党营私、巴结权贵,体现出一种超脱私利的军人精神。他以专业能力和正直品格服务国家,这种风格也反映了个人直率刚毅的性格。他以独立的人格魅力,文武双全的才能,正派耿直的性格,廉洁奉公的高尚形象,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书写了一名滇军职业军人平凡而伟大的人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站在2025年的历史节点,祖父的勋章不仅是个人荣耀,更是一代军人“宁舍头颅,不失寸土”的集体注脚。讲武堂的操训场上,曾回荡他与朱德同操练的口号声;滇缅公路的运输线上,他策划的卡车纵队昼夜不息。这些碎片拼凑出真实的抗战图景——没有超级英雄,全是血肉垒起的国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祖父退为备役前,在日记中写道:“胜非独吾力,三军肝胆同。”当后人凝视勋章时,更该看见勋章背后,那些湮没在史料里的无名脊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7年,祖父周宗濂(字印川)与云南军政界滇西藉爱国社会名流共同推荐抗日名将马崇六将军为立法委员的推介函。印刷错误,将周印川误写为周映川。祖父当年在云南军界,大家都习惯于称呼他的字号:印川先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禄国藩将军玉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附录:祖父周宗濂的老师、上司、同僚、好友、我父母结婚主婚人禄国藩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禄国藩(1884—1972),字介卿,原名陇高耀,彝族,云南彝良人。日本东斌陆军步兵专科学校毕业。同盟会会员,参加云南重九起义。历任云南省第二殖边督办、云南省宪兵司令兼云南省防空司令和昆明警备司令等职。抗战期间,主持修筑滇缅公路。解放战争后期,1949年底参加昆明起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云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b><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p>  <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云南陆军讲武堂将帅录》由陈予欢编著,系统收录了该校师生中成长为将帅或名人的军事历程,其中明确记载了周宗濂将军1945年获颁忠勤勋章、1946年获抗战胜利勋章的史实。这两种勋章在抗战时期均具有极高的含金量:</p><p class="ql-block">一、勋章的历史地位</p><p class="ql-block">忠勤勋章:专为表彰“忠勤异常”的军事人员设立,1945年10月授予周宗濂,体现了其在抗战中持续的军事贡献。</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勋章:1946年5月授予,是抗战胜利后最高级别的荣誉勋章之一,获得者需具备“指挥作战功绩卓著”的条件。</p><p class="ql-block">二、勋章的含金量</p><p class="ql-block">根据史料,抗战胜利勋章获得者中仅包括蒋介石、何应钦等最高军事统帅,以及部分战区司令长官;忠勤勋章虽次一级,但授予标准同样严格,需经军事委员会审核。周宗濂同时获得这两枚勋章,直接印证其抗战功绩的官方认可。</p><p class="ql-block">三、历史评价维度</p><p class="ql-block">军事贡献: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到的昆明警备司令部参谋长任职记录,与勋章授予时间(1945-1946年)高度吻合,表明其职务与抗战后期西南防务直接相关。</p><p class="ql-block">象征意义: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背景下,这两种勋章代表了对“坚守国土、抵御外侮”精神的最高褒奖,其获得者群体是抗战中坚力量的具体体现,值得中国人民永远铭记与缅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