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秩五载再相逢,晋地情浓忆戎装》

周志明

<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河,裹挟着45年的风霜奔涌向前,却始终冲不散军营里结下的深厚情谊。2025年8月21日,在山西太原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我与分别近半个世纪的老战友李树全重逢,一场跨越时光的相聚,让战友情在晋地的烟火与风光里,绽放出愈发纯粹动人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  回溯往昔,1977年我踏入军营,次年他也身着戎装来到陆军40军360团一机炮连。那些年,我们同吃一锅饭、同站一班岗,训练场上并肩挥洒汗水,休息时围坐分享心事,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没有血缘却胜似兄弟的情谊悄然扎根。1980年他退伍返回黑龙江,我继续在军营服役。连队的大杨树下相拥、白庙子车站告别后,便在岁月里失去了联络。听说他回到了黑龙江老家,人生轨迹却并未因此而平凡。无论是作为工人、机关干部,还是党支部书记、纪检干部,他都以军人的坚韧和自律,在每一个岗位上发光发热,成就了一段段佳话。退休后,他选择到太原与儿子共度晚年,但心中始终惦念着我这位失联多年的老战友。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我的联系方式,并十几次盛情邀请,最终促成了这次跨越45年的太原重逢。这份执着,早已超越普通的友情,是军营岁月刻在骨子里的牵挂。</p> <p class="ql-block">  重逢之日,初见时的些许陌生瞬间被熟悉的热情消融。他两鬓已染霜华,眼角也添了皱纹,可脸上的纯朴笑容、待人的热忱模样,与当年连队里那个爽朗的小伙子别无二致,甚至因岁月沉淀更显厚重。他的用心,藏在每一个细节里:精心挑选的舒适酒店,桌前摆放的珍藏好酒,特意寻来的山西老字号饭店,一碗碗喷香的刀削面、一口口醇厚的老陈醋,不仅是味蕾的满足,更是心意的传递。明知自己身体不算太好,酒桌上他仍频频举杯,我们聊着当年的军营趣事——谁训练时出了洋相,谁深夜站岗时饿了跑到炊事班弄块肉吃,谁退伍时偷偷抹的眼泪,那些尘封的记忆被一一唤醒,笑着笑着,眼眶便湿了。这份无需刻意维系的默契,是战友情独有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  短短两天,他更成了我“专属导游”,陪着我走遍太原与晋中。漫步太原市容,看现代化高楼与古色古香的街巷相映成趣;驻足晋祠,在千年古建与参天古柏间感受历史的厚重;走进晋商博物馆,了解晋商崛起发展的深厚基础和称雄海内的辉煌历史;徜徉王家大院,惊叹于“民间故宫”的恢弘气势;游览食品街和鼓楼步街,被其中商业氛围和精妙布局所叹服;戴上矿灯帽下“煤井”,充分体验了挖煤的艰辛。每到一处,他都耐心讲解,偶尔还会打趣“当年在部队没机会一起旅游,如今补上”。大美山西的风光令人沉醉,可更让人难忘的,是身边这位老战友的陪伴——他走得慢些,却总怕我看漏了风景;遇到台阶,会下意识伸手扶一把,像极了当年在连队时常照顾我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离别之际,他送我满满一大袋山西土特产,当地名酒和茶叶、著名香醋、沁州黄小米……沉甸甸的袋子里,装的全是不舍与牵挂。挥手告别的瞬间,我们约定下次再聚,无需过多言语,一个眼神便懂彼此心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45年的时光,足以改变许多人和事,却改不了战友情的纯粹与坚韧。它不似亲情与生俱来,不似爱情热烈缠绵,却有着过命的交情、长久的惦念,是历经岁月洗礼仍能温暖人心的力量。这场太原之聚,不仅是一次重逢,更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致敬,对这份珍贵情谊的礼赞。愿往后岁月,我们都能保重身体,让这份战友情,在时光里愈发香浓,温暖彼此余下的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