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舞阳中学705班高梓锐实践活动六-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

<p class="ql-block">到达成都第一顿当然是吃最最正宗的四川火锅啦,小巷深处选一家火锅店。门帘一掀,冷气扑面而来,夹杂着花椒与牛油的复合香气,竟教人格外神清气爽。店内人声鼎沸,每张桌上都有一口红汤翻滚,白气袅袅上升,在空调冷风中扭曲变形,别有一番趣味。</p> <p class="ql-block">春熙路总是热闹的,但这一日的热闹却不同往常。人群围作一团,个个举首望墙,倒像是那墙上忽生出什么奇观。抬头一看,原来是只大熊猫正扒在墙头。那熊猫黑白分明,圆头圆脑,两条后腿蹬着墙面,前爪死命扒住墙头,竟是要翻过去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成都的秋意渐浓,我忽然起了去动物园的念头。大约是前日看见窗台上停了一只麻雀,竟呆呆地看了半晌,才惊觉自己与自然隔绝太久了。</p> <p class="ql-block">走进四川博物馆,入门便见一幅巨大的《蜀川胜概图》浮雕,山川城池,历历在目。蜀地千年文明,竟都浓缩在这一壁之上了。一楼展厅陈列着三星堆的神秘面具。那些凸目阔口的青铜面具,在幽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诡异。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纵目面具,眼球突出如柱,仿佛要看清千年后的来客。我俯身细看,玻璃展柜映出我的影子,与那神秘的古蜀人“对视”了片刻-横亘三千年的对视,竟教人莫名心悸。</p> <p class="ql-block">陶轺车:东汉(25-220年)汉代成都城市水陆交通畅达,当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有轺车、棚车、辎车等。此辆马车为轺车,即一马驾之轻便车。《释名·释车》:“轺车,轺,遥,也,远也;四向远望之车也。”《晋书·舆服志》:“轺车,古之时军车也。一马曰轺车,二马曰轺传。”</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端坐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之处,通高七十一米,据说是唐代海通和尚为镇水患而建。我在对岸游船上仰观大佛面容。那石雕的面目慈祥而庄严,历经千年风霜,已是苔痕斑驳,却更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沉静。佛眼微垂,似看非看,既望着芸芸众生,又仿佛什么都不曾入眼。游人如织,在佛足下竟显得渺小如蚁,喧哗声也被江风吹散了。</p> <p class="ql-block">旅途再美,终须一归。异乡的山水人情固然令人流连,但只有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躺在自己的床上,才能卸下所有奔波与漂泊之感。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唯有醒来听见窗外熟悉的方言叫卖声,才知道:此身已归故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