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汴田这地方

矛也

<p class="ql-block"><b>随笔</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汴田这地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换天地,</p><p class="ql-block">科技赋能新农村。</p><p class="ql-block">一一2025.8.22于老汴田大地所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昨于朋友圈发的一则随图说明文字。</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在汴田这地名前加了个“老”字呢?</p><p class="ql-block">兴许沾了汴梁汴京这古城古都的光吧,汴田,名字也透着股古色古香,散发出浓郁的文化馥馨。断文识字为稀罕的贫乏年代,外地人虽口头会叫汴田,但当把二字拿在手上,置于案头,端详再端详,最后还是不很自信地读成了笑话:ka(卡)田。</p><p class="ql-block">汴田是个区域性地块,处县治之东,始自南车村的桥头,止于富头村的固江,沿禾河弯处呈弧状摆布,正北向有千年要津一一松陂渡,旧时去城十里。原属南车村的所有,今已纳入新城区,永新中学一部、湿地公园大部均来自南车村龙张朱尹肖姓的原住。上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有汴田小学址设阳家村,在从前一大户人家的家祠里教学办公,一场旷世洪水后迁建崇岭寺下。</p><p class="ql-block">1958年之前,汴田曾为乡制,后划入横江公社。WG中一段时间,地方政权更名革命委员会,队、社扩并,汴田所涵盖的富头、肖家、阳家、南车四个大队合而为一。当年流行“三忠于”(忠于毛主席、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结果给大队取了个毕现崇拜的时尚名字:尽忠。名字一是诠释三个忠于都是忠,更主要是代表地方民众作政治表态:我们全体所有都是“三忠于”。新公章上的全称是“永新县石桥人民公社尽忠大队革命委员会”。</p><p class="ql-block">一时风气所致,处处版同,比如当年横江公社所属各大队并合后分别名为:东风(东里)、红旗(樟石)、跃进(横江)、尽忠(汴田),名字一片飘红。</p><p class="ql-block">同属东乡的横江、日光两公社,体量较小,于此时也一起被并入了石桥公社。新公社的首任书记叫刘文华,若健在,已是百岁老人了。运动时期,公社多开群众大会喧声造势,从汴田十五里小路紧赶过去,乡(社)治所在环浒的大街小巷,人流已乌泱泱一片。</p><p class="ql-block">顾及地理意义,战备需要,公社一级,当年只见合并,鲜有更名。</p><p class="ql-block">1972年之后,重新分家,恢复旧制,去掉颜色,各还原名。肖家,含肖宋彭李张诸姓诸村,它在汴田区块占地最广,人口最多,且村民多枭雄敢为,趁此裂分,抢得先机,将个土气俗意的大队名字,执意注册为“汴田”。其他三个大队虽有所不满,却也无能为力,只是干瞪眼。</p><p class="ql-block">转眼,汴田,这一原本的共享之名,为肖家独占已逾50年矣。但他村民众,心中仍坚守着本来,当有问其何方人氏时,还是习惯性地于前加上“汴田”二字,例如我村人等遇则必答之:汴田王家人。</p><p class="ql-block">如今每有撰文表述乡况乡情,矛也亦多于其前加一“大”字,像《松陂渡》一文的导读中称之“大汴田”。有时也前缀个“老”,以大小、新老诸形容词来区分汴田之名的空间存异,今昔不同。</p><p class="ql-block">汴田,虽不曾有过可歌可泣的大气骄傲,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却也世代和睦相处,共济而生。只是乡村余韵,于如今城市扩张的蹬腾脚步声中,正在可见地消失…</p><p class="ql-block">题照拍摄于富头村。此处弃“大”而加一“老”,又存规避文字重复之意,因为紧随其后有个大地之“大”。</p><p class="ql-block">2025.8.2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