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dream_梦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dream_梦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你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偷偷讲《飘》(乱世佳人),都喜欢白瑞德船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任是谁,被消失很久的同窗猛然拉出来,来一番考古级别的叙旧,一瞬间,只怕都难免像桃树上结出李子,有点惊悚。莫不是一场摧枯拉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某天晚上,突然收到少年时代邻桌同学的一句话,第一个反应是环顾四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是谁在跟我说话,是风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没有前言后语,直接一下把人甩回遥远的十五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学时代,自己的生活犹如双轨制,一条是常规的学校教育,一条是个人的精神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还没有什么培训课,作业也还算少,读书孩子业余时间算是富裕的,加上家中都有好几个孩子,没有哪家父母重心只落在一个孩子上,多是粗粝地养活,而非浇水过量式地培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时地利人和,在散漫中,反而得以顺着自我意愿生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家里没别的,就是书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阅读这种二手经验,就自然占据自己主要的闲余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家里有什么书就看什么,其中,就包括厚实又好看的《飘》(乱世佳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只是,在记忆上,有点错位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在人性认知上,自己从小有点精神洁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比如读《红楼梦》,当时最喜欢的人物是林黛玉,不单是她书香浸润的才情卓绝诗人气质,还因为她真诚坦荡的个性魅力,与"质本洁来还洁去"的生命态度,对纯粹精神世界的坚守执着追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慢慢知道,清洁是好的,洁癖却未必是。生命中的人性,却远远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一个很深的容器。自由有条条框框,成长有一撇一捺,更多的活在黑白之间,还有极少数神性品格今见。白有白的纯净黑有黑的意境,现在天黑了离白天更近了,这只是时间问题。除极少数能一直保持神性品格的人之外,更多人们活在黑白之间。不乏普世的人性,具备基本的善恶观,在某些关键的时刻,会忽而的胆怯,或忽而的涌上一股仿佛不是出于体内的非凡勇气。过后,又如水流进水,没有声息地归位于日常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瑕疵的,杂糅的,不完美的,才是真实的人,真实的人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远了,还是回到遥远的十五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不清《飘》这本书读了多少年,因为书是自己买的,每一次都让自己穿越国界来到异国南北战争的土地,来看郝思嘉和她的红土地上的爱情。一直以为,自己倾情于《飘》中的卫希礼和他妻子梅兰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简单地说,这两个人都是极其干净的人,卫希礼绅士守礼,永远怀念曾经的“十二棵橡树”,梅兰妮更是一个对待所有人都善良真诚的贤德女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时代变迁的时候,两个节操完美的人,却只能呈现出一种无法相争节节退守的羸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真的,一直以为自己喜欢这样的:白羊天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没想到,灵魂拷问式的叙旧,挖出来的,却是另外的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十五岁时,既然与人说起喜欢白瑞德,那应当也一并喜欢郝思嘉(斯嘉丽)。他与她,在人性上根本上是同类,如浑然天成的剑与鞘,拉开,放回,都是一体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白瑞德,不是君子,郝思嘉(斯嘉丽),不是淑女。他们内心不会在意外部世界的眼光,在艰难乱世中,都展示出强韧如野草的生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喜欢血肉丰满坚韧不拔的郝思嘉。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春天总是美好的,尚是少女的郝思嘉在晨光未映透窗棂时,还在为如何成为最夺目的姑娘而苦恼,然而不等这场争奇斗艳的晚宴开始,暗处汹涌的战角就已经吹响,回荡在南北不息的铁蹄声中。这曲关于南北战争与战后重建的交响乐开始奏响,而命运的大调还未开始演奏,那有关于郝思嘉一生的乐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郝思嘉不是一个十足的淑女,却是一个十足的勇士,她自由匪气有责任心且情盛丰盈,她如同战士一样,对待破碎的生活。面对决择,她并未选择做一支动荡社会随风飘摇的菟丝花,自私高傲与残酷是战争烽火下她腥红的底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飘》的影版同时又译为《乱世佳人》,这并不意味着乱世下才会有美好的女子,而是正因为身处乱世,郝思嘉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无畏精神才显得弥足珍贵,这方才使她成为数百万美国民众心中不朽的“佳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正如原著所描绘:“她如花一样令人赏心悦目的外貌和言谈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而不安分的小手和眼睛是她自己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关于郝思嘉,好些个细节,过了多少年也不会忘,太生猛了。比如,梅兰妮临盆在即,丈夫不在身边,战争时期根本找不到医院,年轻的郝思嘉只能临阵上场,凭着观察庄园动物生产的那点经验,一个人冲进厨房拿出一把剪刀就为梅兰妮接了生。我被她那倔强的生命力而感动。人只有勇敢的面对周遭事物,哀伤和痛苦都没有用处。最近看到一句话:喜欢生命是自在而欢脱的。生命力,是特别动人的东西,胜于很多关于美德单薄贫血的定义。是的,不仅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似乎到处都不相信眼泪。我是相信,却是只在柔软之地相信与放任奔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郝思嘉在陷入生存危机的时候,不会像卫希礼沉浸式地哀悼从前,不会浪费太多时间抱怨:好日子到头了,地主家也没余粮了。而是果断剪下家中尚存的绿色窗帘,迅速给自己赶制一身华服,去见白瑞德,争取当时生计上的救命稻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哪怕饿了三天,必须争取活路,到高唱《国际歌》的时候,也不以败落示人,而是站在你的面前,我依然是我,体面要强,与你旗鼓相当,这是郝思嘉式的倔强,矜持,抗争,充满着盎然生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很多年后,与十五岁时的自己灵魂相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确认,自己在那时的人性认知就并不是那么单一的,而是多元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精神上有洁癖的人会包容世间所有的人,哪怕有些人真的不是人。所以精神中的洁癖便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纯洁。那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起初我也认为人应该纯粹地活着,简单的活下去就很好。可那样真的就是传统的思想吗?或者说先辈之言早已被“不法之徒”们枉做“先辈假象”早已釜底抽薪换做虚幻的内容来传播了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要求完美的那个自己,喜欢一切正确、光鲜到苍白的事物。完美或不完美的,只要身上有某种煜煜生辉的东西,三个字:都喜欢。简简单单,随心,随性,随缘而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同时,在都不为自己所知的海域,其实,自己很早初初洞悉,人生是真实的,人性也是真实的,不会是雪洞里一尘不染的贫瘠标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带质感的,鲜活的,可以不计泥沙不数江河,允许哭泣也允许大笑,允许颓废也允许振作,允许带着血污与疤痕,脸上却可以是仿佛从没有受过伤害的样子,刀枪不入,不惧浑浊,拍拍尘土,往下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飘”的蕴意——随风飘去。在过去这些年的阅历过后,我嚼出了对《飘》更醇香的记忆:我们追求生命或生活的本质时,会发现,勇敢者心里有着坚强的精神支柱,总能在直面困难接受现实中获得足够的养分,在其滋养和帮助中站起来。这就是原文作者所极力表现的红土地的力量。我觉得这是一个隐喻,每当筋疲力尽的郝思嘉回到陶乐庄园,就能获得力量——就像被打倒的安泰俄斯,每次只要倒在泥土里,就能获得无穷的力量,重新振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管在什么样的年纪看《飘》,依然喜欢白瑞德和郝思嘉。因为它们身上有一种活在当下的真实,还有一种如野草的生命力,鲜活而又生猛。觉得最酷的应该是那种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及内心笃定而又自信的人。因为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的开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奥地利著名传记作家茨威格在《断头王后》中留下一句经典名言:“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随着美国南部种植经济由兴盛至崩溃,奴隶主们也由骄奢淫逸走向穷途未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拥有一半爱尔兰一半法国血统的奴隶主女儿郝思嘉没能等来那场迟来的晚宴,却不得不去面对累累债务与凋敝的塔拉庄园。而你又可曾见过暴风雨下的原野?当千万棵枯树随风摇摆,温驯的红土被肆虐的风雨冲刷成万条狰狞的曲线,离世的父母,待嫁的妹妹,这是一座多么绝望的家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可是……只要有土地,就必定有一线生机。“只有那些勇敢的人才能保持坚定,才能在风雨中前行;只有那些尝试过,承受过漫长黑夜的人,才能拥有最灿烂的清晨。”玛格丽特,米切尔用她柔软却又坚毅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战时的美国南部社会,而她笔下的郝思嘉也挣脱了“淑女教育”的束缚,用她顽强的生命力还清了命运施加给她的债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一部美国南部奴隶社会的崩溃史,同时也是一首歌颂土地和女性的赞美诗。背离了春光,我们也注定会有新的希望。擦干眼泪,又是一个全新的自己,明天的天空不是灰色的,只要心里明朗,明天的天空一定是湛蓝的。《飘》结尾处,郝思嘉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已被战争摧毁的荒园上,那双充满野心的绿色眼睛随风辗转,望着静寂如逝的远山大地说:至少我还有土地,土地永远不会背叛自己,嗯,不管今天如何,明天又是新的一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特别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xxxxx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生虽然不一定因为强大而取胜,但会因为书籍而丰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