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安事变纪念馆旧址,位于西安市建国路69号。1986年12月(西安事变50周年)正式对外开放,由习仲勋、吕正操等为开馆剪彩。该纪念馆展出了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变的前因后果,迫使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剿共政策,积极争取联共抗日的大计,取得了显著成果,最终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学良公馆建于1932年,以东、中、西三幢三层小楼为主体建筑,从1935年10月至1937年3月,张学良及其家属在此住所。其中西楼是张学良私人办公之地,当年西安事变的酝酿和发生、以及和平谈判都是在这里进行的。东楼是机关楼,主要是来往于西安公务贵客所暂住的楼房,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西安事变后也在东楼办公和居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楼是张学良办公室及会客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楼为餐厅和卧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会客厅内一组硅胶肖像非常逼真,为周恩来、张学良、杨虎城、以及宋美龄和宋子文,栩栩如生,他们正在商讨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楼以西安事变"历史转折"为核心,馆内通过历史照片、实物等全面呈现了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的始末,以及促成国共再次合作,结束内战的开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沦陷,而蒋介石对日本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並发表"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言说。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飞抵西安,逼东北军张学良进行再次剿共,专门对付红军,身为东北军统帅的张学良将军不满蒋介石消极抗日,曾多次劝谏蒋介石主张抗战不成,无奈之下实行兵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逮捕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蒋介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以粉碎日本帝国和亲日派的阴谋,促成国共合作,一致对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2月17日,周恩来受中共中央委托率领中共代表团赴西安同张、杨协商与蒋介石谈判,迫使他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最终西安事变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实现了由内战转到抗战的跨越,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楼也是西安事变的核心谈判地点,张学良在此楼与周恩来等中共代表商讨和平解决方案,并也接待过南京国民政府谈判代表。楼内还展出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手稿等历史文物和一些军事地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学良的一生,是中华民族爱国情怀的一生,是中国人民永远学习的楷模,他不为自己,无私无畏,无冤无悔,为中国抗战作出了不朽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张学良将军被幽禁54年,从1936年西安事变后(35岁)到1990年释放(89岁)期间辗转多个地方,最后活到103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张学良乘坐过的别克轿车,停放在门口边库房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止园是杨虎城公馆,原名叫紫园,位于西安市北大街青年路117号,建于1933年,主楼为宫殿式建筑,楼内存有杨虎城的遗物和部分文件材料。据说杨虎城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决心,将紫园改名为"止园"。1949年9月在重庆中美合作所被国民党特务所杀害,终年56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完了西安事变旧址,我们又来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简称"八办",位于西安市北新街七贤庄。七贤庄始建于1934冬,于1936春建成,由10座土木结构平房院落由西向东排列组成,因借《晋西》中的竹林七贤而得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共产党在此设立了红军联络处,1937年9月改为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办"的主要工作是开展统一战线,输送进步青年到延安,为前方运送战争物资等,周恩来、叶剑英等领导同志曾在此工作居住过。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9月办事处撤回延安,完成了它应有的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的牌匾由叶剑英在1979年9月10日题字。"八办"由一院到10院组成一个深邃的长廊,每隔一院都有个大半圆洞,参加的人从圆洞进,两边都有展览馆,但是有的开,有的关,参观完后从另一处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办"第一院是主要办公地点,有住房、电台室、库房、厨房、客厅等。我们来到厨房间,看看"八办"以前是怎么做饭吃的,房间里有土灶具,灶台上有蒸笼,可能是蒸馒头多一点,有贴在墙边的碗柜,还有一张吃饭的长方桌,桌上放着封闭的两个瓷茶壶,还有两个水缸和烧水的壶,一张小凳子坐在灶前烧柴用的,以及陈旧的蓝子和两个畚箕,这和农村里的灶间没啥差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后我们演绎起"八路媳妇"回娘家的情景,提着蓝子买菜,做在灶前拉风箱烧柴做饭,拿着水壶烧水,畚箕撒谷等一系列回娘家要做的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叶剑英在"八办"的住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会客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办"的公务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宾客在认真看新华日报和各种报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道共行展是讲述国际友人和国际团体为抗战支援拍过新闻照片、写过小说、还有一些华侨捐赠捐款、甚至象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抗战作出的伟大贡献,还有象斯诺、海伦夫妇等有识之士都为抗战援助物资和国际主义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想去延安"是各地爱国进步青年有理想、有抱负纷纷报名去延安参加学习工作,为抗战尽自己一份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现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课堂和重要学习基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以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80周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