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林芝——圆梦之旅纪实随笔之六

叶建华

<p class="ql-block">美丽林芝</p><p class="ql-block">——圆梦之旅纪实随笔之六</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24日</p><p class="ql-block">叶建华</p><p class="ql-block">“西藏归来不看山,林芝归来不看云。”进藏前,这句在朋友间口耳相传的话语,于我而言不过半信半疑的调侃。直至我真正踏入林芝这片神奇的土地,才惊觉所有形容在此面前都显得如此苍白——原来,世间真有一方天地,能将“惊艳”与“治愈”完美镌刻于山川之间,融入每一口呼吸之中。</p><p class="ql-block">我们毅然将林芝选定为入藏的第一站。导游罗小英介绍说,林芝四季皆有其独特之美,而金秋时节更是美到了极致。在短短两天里,我们的脚步未曾停歇,踏过了巴松措那如碧玉般澄澈的湖水,掠过了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那充满历史韵味的长廊,翻越了海拔4700米的色季拉山,悠然徜徉于苯日景区与尼洋河风景带,还在雅尼湿地屏息驻足,沉醉于这如梦如幻的美景……眼睛忙不迭地捕捉着每一处精彩,却依旧觉得看不够。</p><p class="ql-block">恰逢西藏自治区大庆,祥云仿佛格外眷顾这片土地,时常化作甘霖洒落。夜雨过后,白昼放晴,雨后的雾岚自峡谷深处缓缓蒸腾而起。那白云,犹如灵动的苍狗,瞬息万变,幻化出万千景象。车行于山脊之上,仿佛在画卷中穿梭,移轮换景,云雾在窗外欢快地奔跑;驻足于谷底,那雾又仿佛触手可及,如梦如幻。蔺永祥老兄不停地按下快门,试图留住这每一刻的美景,却总是感慨“照片远不及肉眼所见的美妙”。</p><p class="ql-block">巴松措宛如一块被群山小心翼翼捧起的翡翠,微风拂过,泛起层层细碎的银光,美得让人心醉;博物馆里,千年唐卡与药王胚胎图并肩而立,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让时间有了色彩,让人间有了传奇;色季拉山口,经幡猎猎作响,牦牛悠然踱步于云端,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处,水色泾渭分明,像两条不肯相让的丝带缠绵在一起,诉说着无尽的柔情;雅尼湿地则像一个温柔的怀抱,将草木、水鸟、远山一并揽入怀中,安静得宛如一首悠扬的摇篮曲,让人心神宁静。</p><p class="ql-block">若不是亲眼所见,我实在难以相信,林芝的千山万岭如今已被生态文明建设点化成了“天然氧吧”。山峦披上了翠绿的衣袍,牦牛成群结队地悠然漫步,蔬果大棚如繁星般星罗棋布。林芝,早已当得起“西藏小江南”的美誉。</p><p class="ql-block">那些先知先觉的川、鄂、桂创业者,早已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将餐馆、民宿、旅游生意开遍了318沿线。走在街头,乡音此起彼伏,一碗热腾腾的石锅松茸鸡汤,瞬间驱散了海拔带来的寒意,也拉近了思乡的距离,让人倍感温暖。</p><p class="ql-block">酒店门口,一位姓“多”的藏族大姐守着水果摊。我征得她的同意后,与她合影留念。她爽朗地用汉语说道:“家里七口人,种着苹果、梨、葡萄,还养了十三头牦牛,日子越过越红火啦!”说罢,她指了指天空,感激地说:“要感谢共产党,让我们藏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仅仅半小时不到,摊上的水果就被游客抢购一空。我也第一次品尝到了藏民自产自销的水果,那自然的甜美滋味,至今仍萦绕在舌尖。</p><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个旅行团共27人,年龄最长者72岁,最幼者10岁。除少数人出现轻微头痛外,大家的状态都十分良好。我戏称自己“战略上藐视高反,战术上严防高反”,一路上时刻注意观察身体的变化。在海拔4700多米的色季拉山口,我特意观察了华为手环,发现血氧竟达98%,难怪没有明显的高反症状,这让我欣喜不已。我兴奋地让同行的徐老师用手机定格下这一记录,留作永恒的纪念。</p><p class="ql-block">感谢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为我开设圆梦纪实随笔专栏,杨易峰老师悉心编辑,及时发表。文章甫一发出,点赞与私信便如潮水般涌来。不少朋友留言说:读罢心痒难耐,即将开启进藏之旅。我想,各省市区对口援藏是为西藏发展、民族团结作出贡献;而我们背起行囊,旅游西藏,亦是在为西藏的发展、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p><p class="ql-block">把心跳与呼吸交给高原,让心灵在这片纯净的土地上自由驰骋;把消费与祝福留在雪域,让每一分钱都化作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涓滴细流,终能汇成大海,这便是对这片土地最深情的回赠。</p><p class="ql-block">林芝归来,我依旧说不出哪一处景点最美。后来才渐渐明白:美,不在于特定的景点,而在于抬头俯首之间的每一个瞬间;不在于遥远的远方,而在于心与天地相互敞开的那一秒。那一刻,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美,便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化工作家协会副主席兼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信息早报》原党委书记、总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