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西葡行 Day1️⃣8️⃣ ‍~科尔多瓦的前生今世 ‍06/12/2025

可妮视角

<p class="ql-block">“No se puede morir sin haber visto la Mezquita de Córdoba.”(人这一生不能死而未见科尔多瓦清真寺)~西班牙“98一代”诗人安东尼奥·马查多</p><p class="ql-block">科尔多瓦,这里曾是罗马的 Corduba,桥梁剧场与大理石柱见证了帝国的荣耀。帝国的辉煌消退后,西哥特的钟声在空中回荡,却只是短暂的插曲。711年,来自北非的骑士越过海峡,带来了伊斯兰的星月,大清真寺的拱廊从此一圈圈生长起来,宛如时间的涟漪,10世纪的科尔多瓦,是欧洲的光明之都,图书馆里堆叠着学问,诗人与学者的言语在此汇聚,城中灯火远远胜过彼时的巴黎与伦敦。1236年,基督教军队攻破城门,阿拉伯的祈祷被格里高利圣歌取代,清真寺的心脏被改造为大教堂,拱门之上再叠起哥特的尖塔与文艺复兴的穹顶。近代,科尔多瓦逐渐退居安达卢西亚的边缘,喧嚣被塞维利亚夺走,但沉寂之下,庭院里的花朵依旧年年盛放,犹太区的小巷依旧回荡脚步声。城市的身份更迭着,留下了层层叠叠的厚重记忆,Cordoba成为二十一世纪旅人的梦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一早的火车相当稳准快,6:21am将塞维利亚房间钥匙放入lock box,8:21am已经在科尔多瓦火车站对面的汽车站寄存好了全部行李,轻轻松松开始了Cordoba一日𨑬境游🥹!</p> <p class="ql-block">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橙香是到达科尔多瓦后的第一感观,果然站外庭院里的一棵大树上挂满了橙黄的果子,</p> <p class="ql-block">咦,为什么在这里橙树仍然挂果飘香?塞维利亚则甚少稀有了。</p> <p class="ql-block">火车站在称尔多瓦古城外围,我们走向清真寺的一路洁净异常,</p> <p class="ql-block">弯弯曲曲的小巷四通八达,科尔多瓦街道的早晨还未被游客的脚步打扰,白墙在第一缕阳光下泛起柔和的光泽,悬挂的花盆透出淡淡的清香,</p> <p class="ql-block">走在街头,带着探寻历史使命的自己仿佛感到脚下的石板似乎仍在回响千年的足音,</p> <p class="ql-block">更是常常被布满鲜花的小巷吸引,</p> <p class="ql-block">9am耳旁传来了钟声,Mezquita-Catedral de Córdoba,这座既是伊斯兰文化的象征又见证了天主教统治的奇妙建筑,出现在了眼前;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始建于公元785年,奠基者是倭马亚王朝的阿卜杜·拉赫曼一世(ʿAbd al-Raḥmān I),还是王子的他,在大马士革倭马亚王朝被阿拔斯推翻后逃到了安达卢斯,重建了倭马亚王朝。</p> <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了钟楼前,</p> <p class="ql-block">当第一缕阳光触及大清真寺的拱廊与白墙时,千年的历史在光影间复活,明明白白地告诉着着我们:在科尔多瓦,每一个清晨,都是文明交汇与重生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跨入庭院的时候真美啊,早上的阳光斜射在廊道里红彤彤的一片;</p> <p class="ql-block">9:30am之前的免费时段人不多,小青年与我撒开腿狂走一圈,科尔多瓦作为十世纪欧洲最大的城市,整整200万人口,西班牙伊斯兰倭马亚王朝首都,多少人定时定点在这里面朝麦加匍匐在地?曾经有近1,300根大理石柱撑起了这个庞大的殿堂,今天我们狂走也有850根啊!真的好迷幻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中央殿堂内马蹄形拱门由红砖与白石相间层层叠叠看不到尽头,极其神秘的异域风情和宗教氛围;</p> <p class="ql-block">这里红砖与白石相间的马蹄形拱上雕刻着基督教国王的徽章,墙上哥特式玻璃彩窗透入了晨亮,</p> <p class="ql-block">9:30am清场了,大家都往出口走去……仔细观察会发现,石柱高度并不完全一致,有些柱子略高或略矮,这些石柱来自不同的古罗马废墟,建造时只能就地取材,工匠们用双层拱门结构(上层和下层)来弥补高度差异,形成了错落有致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门口开有咖啡店,正好吃早餐喝杯咖啡提神休息,再回个味儿,</p> <p class="ql-block">想着刚才的那一幕仍是惊叹,这次把塞维利亚~科尔多瓦~格兰纳达三站一体,就是想体察一番当初的伊斯兰王朝是怎样的辉煌,亲眼见证三大宗教共存的历史,当然最后双王背信弃义对伊期兰与犹太人举起了镰刀!</p> <p class="ql-block">10:00am,手握电子门票,正式入场清真寺,旅行团突然出现了很多各种语言交汇,场面全然没有了早晨的清静与神秘感,这才是真实的嘈杂世界;讲真,在现场真是庞大而晕乱了节奏,准备好好的list要看,但这里修那里拦,能看多少是多少吧。</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起呱噪,跟小青年玩的最开心的就是数罗马柱和发现每根柱子的不一样,告诉小青年Camino终点圣地亚哥的圣物都在伊斯兰扩张的时候曾被运过耒当地基,后来当然恭送奉还。</p> <p class="ql-block">耒自罗马遗迹的石柱,大理石、花岗岩、玛瑙,无尽的财宝,忘不到边际的石林,穆斯林对天堂的向往是纵深发展的布局;</p> <p class="ql-block">伊斯兰建筑的基本特点就在于拱券众多的花色,其中以马蹄形和火焰形为主,这里又增加了小半圆形、桃形、三叶形、梅花形等各种复杂的花瓣形;</p> <p class="ql-block">我勤奋地举着尼康相机,妄图留下这里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庞大的祈祷大厅有着数不清的穹顶,马蹄形拱撑起了飞升的圣灵与天使,基督的天堂嵌入了阿拉伯的经文世界,历史让不同的信仰在这里交溶!</p> <p class="ql-block">这一片金光啊,那就是 Mihrab米哈拉布,它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壁龛,而像一座微型的圣殿,拱门呈着优美的马蹄形,金色与深蓝色的马赛克闪耀在灯光下,阿拉伯文字环绕其间,拜占庭风格的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再走近一步,才发现那壁龛并非平面,而是一个小小的室内空间,墙壁上满布繁复的几何纹样与花草图案,色彩辉煌却不显喧嚣,这里的空气似乎比其他地方更静止,只觉得时间凝固在了曾经的千年前朝!哈克木二世是倭马亚王朝在安达卢斯的哈里发,他在位期间继续扩建祖父阿卜杜·拉赫曼三世所建的清真寺,扩建大约在 961–976年 之间完成,向南推进清真寺,增加了新的祈祷大厅,建造了眼前这个极为华丽的米哈拉布(祈祷壁龛)与前室(maqsurah),具体督造与组织工程的是哈吉布(宰相)穆沙斐。</p> <p class="ql-block">小门朝向麦加,里面小小的空间只容一人祈祷,它是哈里发在清真寺中的“象征性圣所”,今天游人亦被拦绳隔在了前室外围不得靠近;</p> <p class="ql-block">近旁的麦克苏拉(Maqsura)王室专用祈祷区搭满了脚手架,不得见真颜。</p> <p class="ql-block">细心可见加建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平展宁静的韵律中</span>穿越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低矮而绵延的柱林,</span>突然眼前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祈祷大厅的核心位置,竖立起了一座完全不同的建筑——那就是西班牙天主教国王在 16 世纪下令修建的大教堂,改建工程耗费了240年时间,混合了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等不同的建筑式样;</p> <p class="ql-block">高高的穹顶冲破了原本水平延伸的空间,直指天空;白色的立柱、精雕细琢的石刻、华丽的具像祭坛画,与周围伊斯兰式的拱门和马赛克形成了强烈对比;明显是想来吊打对方的全力以赴?</p> <p class="ql-block">今天教堂内光线明亮,透过高窗洒下的阳光直射祭坛,金色的装饰闪耀刺目;而不远处,清真寺的柱林依旧沉静,柔和的阴影像潮水一般铺展开来。整个场景就像是一首矛盾而奇异的合奏:伊斯兰的平衡与几何,包裹着基督教的高耸与炫目;两种文明、两种信仰,在同一片空间里同时存在,却又彼此对望。</p> <p class="ql-block">这块碑铭纪念的是Leopoldo de Austria(奥地利的利奥波德,1555–1597),他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同母弟弟,被任命为科尔多瓦主教,年仅 33 岁就去世。</p> <p class="ql-block">基督教大教堂仿佛是从天而降嵌入了清真寺中央,从低矮的清真寺拱顶进入到高耸的大教堂穹顶,空间骤然开阔,和谐与否各花入各眼,我只觉得好不可思议也好刺激!完美融合了伊斯兰艺术与基督教元素是现代的正确解释,当时应该是清真寺与教堂冲突中的妥协与容纳,查理五世本人虽批准改建但完工后却后悔,称其破坏了独特的伊斯兰建筑,他说:“你摧毁了一个独特的宝藏,却建了一座随处可见的大教堂。” 他说的是真心话吗? 我总因为他对母亲胡安娜的残酷而不喜欢他,才不管他的头衔有多少。当初曼托瓦为了迎接一个神圣罗马皇帝下血本营造Te Palace,那个皇帝便是查理五世,不同地方出现的历史人物终于打通关了。</p> <p class="ql-block">面对着精致绝伦的伊斯兰几何结构,唱诗席的一木一雕必定倾力打造,</p> <p class="ql-block">而在如此中殿中,借助着庞大的空间结构,将声波传递至拱顶抚𨑬大理石柱列,使唱诗声在整个大厅中回响,这样的声波中,谁又能逃脱上帝的召唤?</p> <p class="ql-block">小小圣器收藏室内的浓艳绿色和贴金装饰,这里有几件早期基督教仪式器具上竟刻有阿拉伯文,在征服科尔多瓦后,基督教徒直接使用改建清真寺时留下的器具,这些物品混合了穆斯林和基督教元素,真是多文化交织下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圣器室的外墙上布满了伊斯兰文明的图腾,</p> <p class="ql-block">在清真寺祈祷大殿的各个角落充满了数不清的基督教圣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分清!</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在二个文明之间不停的穿越,</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天使仍然跪拜向圣母报喜,而佛罗伦萨安吉利科笔下的玛丽亚已经人文化了,不同时政背景下的不同文化内涵和政治需求。无名工匠的透视笔法了得,蛋彩画上的顶部壁龛突出几可乱真!</p> <p class="ql-block">玻璃展柜留存了在科尔多瓦大清真寺的扩建部分(哈克木二世和曼苏尔的工程中),柱子、柱头、托座上留有的石匠符号,这些符号来自穆斯林工匠和基督教工匠,显示出在清真寺修建过程中,跨宗教的工匠团队共同参与了施工。1932 年,西班牙艺术史学者 Félix Hernández Giménez 与 Manuel Ocaña Jiménez 对这些符号做了系统拓印记录。</p> <p class="ql-block">通向庭院的伊斯兰窗格(celosía),由重复的八角星与斜线菱形组成,形成连续的几何网络,透入柔和的光影,保持空气流通,同时保证一定的视觉遮蔽性;在礼拜空间内,透过星形格子渗入的光线,营造出一种神秘、流动、超越尘世的氛围;这种光影效果,与红白拱和米哈拉布的华丽马赛克一起,构成了大清真寺特有的神圣氛围。</p> <p class="ql-block">沿着祈祷大殿的周边空间,大多变成了一个个小型礼拜堂,第一次到来的我们根本无暇顾及,走吧,小青年要离开了,我也看够了,要去庭院透口气了。</p> <p class="ql-block">科尔多瓦大清真寺是建筑和艺术的杰作,更是时间与文化的交汇点,正是这些有趣而细腻的细节,赋予了这座伟大建筑独特的灵魂,今天<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用双脚双眼</span>穿越在石柱与拱门之间,触碰到了那段充满传奇的历史,这真是不枉此生的幸福啊!</p> <p class="ql-block">出得大厅进入庭院想登塔还需另外购票,一问当场票已售罄,干脆买了下午5pm的时间段,火车票因为一早app的乌龙改到了更晚的乘点,我们在科尔多瓦有足足12个小时之久的盘桓。</p> <p class="ql-block">出得清真寺便寻罗马桥Puente Romano de Córdoba而去,</p> <p class="ql-block">走过圣拉斐尔桥门,</p> <p class="ql-block">跨𨑬还是这条瓜达尔基维尔河(连续塞维利亚),</p> <p class="ql-block">走过桥体直接入卡拉奧拉塔 Torre De Calahorra,已是Museo Vivo de al-Andalus,</p> <p class="ql-block">特别喜欢里面对西班牙伊期兰文化的存在与分布的详细介绍,很推荐,值得一个一个看齐全;</p> <p class="ql-block">上到卡拉奧拉塔塔顶,平台还真不小,</p> <p class="ql-block">回望罗马桥Puente Romano de Córdoba,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和古城就在桥的另一头;</p> <p class="ql-block">公元1世纪的罗马时代,这座石桥就横跨了瓜达尔基维尔河,拥有16个桥孔(拱),中世纪和现代曾多次修复,如今是行人桥,连接科尔多瓦老城区与河对岸,是旅人们崇拜古罗马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真心佩服罗马人绝对上马是战士下马是工兵的狠人啊,筑路造桥根本就小菜一碟!</p> <p class="ql-block">河中心是什么水利工程?</p> <p class="ql-block">来到桥下再探索一番,</p> <p class="ql-block">沿着古城对岸的河滨散步道,</p> <p class="ql-block">换一个角落眺望罗马桥,</p> <p class="ql-block">走上了另一座桥又回到古城,</p> <p class="ql-block">定位百花巷,往古城中心小巷寻去,科尔多瓦虽已过了五月花节依然花团锦簇,</p> <p class="ql-block">小青年看中了一家google评分4.8的小餐厅,</p> <p class="ql-block">餐厅里竟还有罗马柱,</p> <p class="ql-block">先喝上一杯,解渴又解乏,</p> <p class="ql-block">伊斯兰拱顶在头顶,</p> <p class="ql-block">很是潇洒地一通点,吃得开怀,价格也公道,店堂环境合我追古之心境,Google评分毫无水份。</p> <p class="ql-block">地处老城区的百花巷(Calleja de las Flores),典型的白墙小巷,两边墙面整齐的白色粉刷,底部或湛蓝或明黄,</p> <p class="ql-block">窄小的街巷双壁上常常挂满花盆,盛开的鲜花五彩缤纷,五月花节虽早已结束,但夏季永远不会缺乏花卉,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小巷尽头可以远眺科尔多瓦大清真寺的尖塔,果然是拍照打卡的最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人流中逛得兴高采烈!</p> <p class="ql-block">下一站要去往历史悠久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犹太区(Juderia),找寻</span>Sinagoga de Cordoba,<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唯一保存的中世纪犹太会堂,也是全西班牙现存三座中世纪犹太会堂中保存最好的一座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入口处先经过一个小庭院,墙上挂满了鲜花,还有满院的猫猫。每年五月初至中旬,科尔多瓦的庭院迎来一年一度的 Patios Festival(庭院节)。从1921年开始,当地居民会精心装饰家庭庭院,挂上花盆、铺上彩色花卉,免费向公众开放,成为城市最具生命力的“花之展览” 。</p> <p class="ql-block">最后由South Wall 进入核心区域,这种布局遵循了犹太传统,旨在连接外部喧器与内部沉思的崇拜空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犹太会堂的核心,一个矩形祈祷室(约6.5米×7米),</span>好小啊!<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声叹息,犹太人的命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科尔多瓦的犹太会堂建于 1315 年(犹太历 5075 年)。在1492年犹太人被驱逐之后,它是安达卢西亚唯一保存下来的犹太会堂,同时也是西班牙仅存的三座犹太会堂之一,另外两座在托莱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1492 年,这座犹太会堂被用作 圣基特里亚隐修院,而房屋则作为治疗恐水症患者的医院。1588 年,它成为 鞋匠行会兄弟会的财产,奉献于他们的主保圣人——圣克利斯平和圣克利斯皮尼亚诺。19 世纪时,由于旧屋顶已摇摇欲坠,其 木质屋顶被替换为筒形拱顶和灰泥装饰。1884 年,神父 马里亚诺·帕拉加在犹太会堂部分抹灰墙壁塌落时,发现了墙上的灰泥装饰。一年后,即 1885 年,它被宣布为国家纪念碑,并开始了修复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犹太会堂是穆德哈尔风格的杰出典范,其艺术装饰深受阿拉伯文化和新月帝国美学理念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祈祷室的墙壁覆盖着丰富的灰泥装饰,雕刻有四角、六角和八角的星形图案、植物主题以及希伯来文碑铭(主要来自《诗篇》),这些图案最初可能是彩色的;东墙是祈祷的方向,设有 Hejal(或Ejal)壁龛,用于存放《托拉》卷轴;女性画廊的墙壁饰有三个拱门,上面有精美的石膏工艺;</p> <p class="ql-block">西墙,有一个多叶状拱门,可能曾设置 Bimah</p><p class="ql-block">(讲经台);</p> <p class="ql-block">内部的希伯来铭文记录了建造信息,它是由伊萨克•莫赫布(Ishap Moheb/Mahbed)之子埃夫拉因•瓦达瓦(Efrain Wadowa) 资助修建或修复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还包含来自《诗篇》、《雅歌》等经文的诗句,表达对耶路撒冷的思念和对上帝的赞美。</span></p> <p class="ql-block">出得犹太教堂,原路返回,</p> <p class="ql-block">还撸了猫,时间才过2点半,</p> <p class="ql-block">狭狭的街巷里𠕇着科瓦多尔的最美妙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这片区域甚是庄重威严,殿堂塔楼林立,还有一个万神殿模样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下午的艳阳下,街道上几无行人,只有我们在路上走啊走,去找罗马神庙,哎,凡事不能提前告诉小靑年,告诉了不去是不可能的,当然作为罗马迷的自己其实也是想去的,</p> <p class="ql-block">科尔多瓦罗马神庙于20世纪50年代在扩建市政厅时才被发现,神庙并非科尔多瓦的唯一,但却是最重要的一座,也是唯一经过考古发掘的,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考古意义。</p> <p class="ql-block">这个热晒,我们先买了冰淇淋坐在马路对面的小店门口树荫下,遥遥欣赏了一阵桔树之后的罗马柱,好是漂亮;一直好奇科尔多瓦为什么橘树上还挂着那么多水灵灵的橙色果,遇见开奶茶店的温卅小伙,他告知观赏性橘树十月才掉光,但因为现在已经不牢靠易掉果人多的地方是会打掉的,原来如此。</p> <p class="ql-block">神庙始建于皇帝克劳狄一世在位期间(41-54年),四十年后结束,即皇帝图密善在位期间;</p> <p class="ql-block">神庙长32米,宽16米,前面有6根科林斯柱子,科林斯柱头以其精美的茛苕叶雕饰著称,两侧各有10根,十分宏伟;整个神庙所使用的材料几乎完全是大理石,从柱子到厚厚的墙面,从屋顶至檐部;</p> <p class="ql-block">如今能看到的地基、台阶、祭坛和矗立的圆柱,虽不完整,但气势犹存,仍能让人感受到古罗马建筑的壮丽与精湛技艺,可想昔日是何等壮丽!</p> <p class="ql-block">这个现代雕塑𠕇点拙劣🥹,</p> <p class="ql-block">神庙(Templo Romano de Córdoba)也关门休息了,不等了,拍个照留个念,着急回大清真寺登塔去也。</p> <p class="ql-block">&lt;火车票乌龙的插曲&gt; 一路皆顺,直到今天早上查晚上去Granda火车票发现屏幕上时间错了一天,直接以为自己买错,再查想要的6:06pm已经sold out,无奈之下只能买更晚的了。哪晓得下午再打开Renfe小程序火车票时间又对了,这样今晚我们有了四张火车票。首先,我们自然要赶早一班的火车,清真寺里登塔时间是5pm,赶紧回去希望可以早一点登了塔以保证赶上火车。</p> <p class="ql-block">回到清真寺,<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登塔是严格守时(每半个小时放一次),守门小哥心慈帮我们与售票处商量</span>换了时间,提前半小时登Bell Tower,欧耶✌️;</p> <p class="ql-block">还是等了半个小时,眼前的门廊是千年的伊斯兰地基上支撑着五百年的巴洛克穹顶,</p> <p class="ql-block">4:30pm开始登塔了,有人带队集体行动,一层一层的开放,蛮有趣的管理模式,</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绝少不了的一大片桔园翠绿一览无遗,</p> <p class="ql-block">祈祷大厅的正中,见大教堂高高耸起,飞檐斗拱齐全但极简,</p> <p class="ql-block">再上一层,看到了远山河流桥塔古城犹太区,曾经200万人的科尔多瓦如今的古城仅2万居民了,感叹时光荏苒,岁月不再!</p> <p class="ql-block">最后上到钟楼层,</p> <p class="ql-block">半个小时后下了塔,这口庭院水必须喝一口才能道再见。</p> <p class="ql-block">大清真寺旁直接打的去火车站啦……</p> <p class="ql-block">科尔多瓦一日游是珍贵的开怀的悠然的,只是火车事件产生了不少drama增加了不少难忘的记忆;到了火车站去售票处show了四张票,今天高价票扣点手续费给退了,然而,却Stuck在科尔多瓦火车站,火车已迟了一个小时,耐心等待,于是写写字发发朋友圈,压一下内心的烦躁;火车来了,着急上车,结果位置有人占了,再问,上错了火车,着急忙慌终于按开了车门,屁滚尿流下了车,10秒后火车开走了,绝对是惊魂一刻啊!这时候工作人员出现了,告知要等到第三列出现的火车才能上,原本是沮丧火车晚点,如今惊魂之后只剩兴高采烈了,因为沒错得更离谱呀!火车终于来了,迟了近1.5hr,想起来工作人员告知的火车一旦迟到超过60分钟就可以申请补偿,回家一定试试。(如今二个月已过,早忘了退票这桩事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