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878年12月30日,我出生在四川荣县双石乡。家中排行第三,名永珊,号玉章。长兄永桪,号匡时;二兄永锟,号紫光,他们都曾赴日留学,并加入了同盟会。六岁那年,我开始读书。那时,太平天国的故事仍在民间流传,而帝国主义的侵略却日益加剧,中国已几无防御之力。常听来客谈论时局,这些话语在我年幼的心灵中埋下了关注国家命运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1892年,我十四岁,随二兄前往成都尊经书院求学。五月,我们一同前往嘉定应试,但不久母亲去世,我们只得返家守孝。那段日子里,我与二兄一同在家读书。我尤其喜爱历史,对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正气歌》尤为倾心。我仰慕明末的烈士黄淳耀和史可法,他们的忠义与慷慨激昂深深影响了我。甲午战争失败后,我与二兄立下誓言,要为救国救民而奋斗。</p> <p class="ql-block">1896年,我十八岁,与游丙莲女士结为连理。次年,我十九岁,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彻底暴露,帝国主义纷纷与中国签订租借土地和划定势力范围的条约,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国事日益危急,维新思想逐渐兴起。我阅读了《盛世危言》《时务报》《蒙学报》等书籍,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1898年,我二十岁,正值戊戌变法,我在乡间积极宣传维新运动。虽然变法失败,但我对维新思想的信念从未动摇。这一年,我的女儿春兰出生。</p> <p class="ql-block">1900年,我二十二岁,义和团运动爆发,四川的余栋臣也发动了起义。教堂被毁,文物流入乡间,我借此机会宣传维新思想,并团结本地青年,深受乡人敬爱。后来,许多青年赴日留学,成为革命党人。我的儿子震寰也在这一年出生。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逃往西安。次年,清政府与八国签订《辛丑条约》,丧权辱国。唐才常在武汉起义失败,被清廷杀害。</p> <p class="ql-block">1902年,我二十四岁,梁启超的《新民丛报》和《新小说报》相继发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也出版了,我读后非常激动。1903年,我二十五岁,与二兄一同前往日本东京留学。我们与成城中学校长冈本则录商议,开办了专为中国留学生设立的中学班,并进入该班学习。同年,我们发表了《劝游学书》,四川留学生因此大增,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为革命骨干。三月,我参加了留日学生要求沙俄撤兵的拒俄学生会,后改为军国民教育会。邹容的《革命军》出版,我读后深受感动。当时,东京已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之一,革命排满的书报广泛流传。我阅读了《民约论》和欧洲各国的革命史,对康梁的维新改良主义不再满意,转而接受了革命排满和天赋人权的旧民主主义思想。</p> <p class="ql-block">1904年,我二十六岁,清政府废除科举,兴办学校,各省选派速成师范生赴日留学,中国学生人数因此大增。日俄战争爆发,日本获胜。1905年,我二十七岁,与孙中山先生及革命同志共同组织了同盟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理论、有组织的革命政党,领导并推动了当时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我还参加了反对日本政府“取缔规则”的大风潮,团结留日学生。生活虽然艰苦,学费和膳食费常常无法缴纳,但我始终克己济人,使同学们深受感动。我接受了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更加具体化。</p> <p class="ql-block">1906年,我二十八岁,从成城中学毕业,考入日本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当时,中国国内在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残酷镇压下,农民破产,劳动人民生活日益恶化,反抗苛捐杂税的群众运动频繁发生。革命党人在醴陵、萍乡等地的起义均告失败。1907年,我二十九岁,潮州、惠州、钦州、廉州等地的起义也相继失败。留日革命党人中不少人开始灰心失望,我与李肇甫等人努力团结留日学生军,并休学赴东京创办《四川杂志》,以鼓吹革命。</p> <p class="ql-block">1908年,我三十岁,《四川杂志》被日本政府查封,我被判半年徒刑,因系学生身份暂缓执行,遂返回冈山复学。河口起义失败,徐锡麟刺杀恩铭,部分革命党人开始采取暗杀政策。我深感争取广大群众参与革命的必要,遂与孙武等人联合各省的哥老会、三合会、孝友会,组成共进会。该会在后来的四川保路同志会和武昌起义的新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09年,我三十一岁,在冈山继续读书,并从事革命活动。黄复生、喻云纪、汪精卫等人谋刺摄政王,我为此组织并筹备。</p> <p class="ql-block">1910年,我三十二岁,前往北京营救被捕的黄复生、汪精卫等人,未能成功。转赴香港,与黄兴、喻云纪等人策划广州起义,旋即返回日本购买军火。1911年,我三十三岁,参加了广州起义,失败后逃往日本。6月,四川铁路风潮扩大,同盟会派我回四川工作。8月返回荣县,协助龙鸣剑、王子湘率领民军进攻成都及秦皇寺,失败后,民军返回荣县,宣布独立。随后攻克威远县,进攻自流井,战事胶着。适逢清廷派端方率新军入川镇压,我潜赴内江,联络新军中的革命同志举事。得知新军于11月25日在资洲杀端方反正,我于26日在内江起义。11月22日,重庆光复,成立蜀军政府;12月8日,成都成立四川军政府;形成成渝对立的局面。12月2日,我赴重庆,坚持制裁破坏分子,使蜀军政府得以巩固。随后被派为四川代表赴南京。</p> <p class="ql-block">1912年,我三十四岁,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我于1月中旬抵达南京,任总统府秘书。南北和议成功后,我被派往四川,调停成渝合并事宜,并慰问全川父老。我还成立了四川留法俭学分会,派遣大批青年赴法留学。8月返回南京。虽然革命军取得了胜利,但领导层为了表面统一,与封建势力妥协,南北和议达成后,袁世凯掌握政权,封建军阀得以维持统治,帝国主义也借此控制中国,辛亥革命最终失败。同盟会瓦解,一部分人与上层旧势力妥协,组成国民党,革命性质尽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