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的一生,一直坚守着勤劳和善良这个信条,辛辛苦苦支撑一个家,在风霜雨雪中走过了87个春夏秋冬。他和母亲一道,为我们这个家耗尽了自己的所有心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的生命线,在这个世界上划过了87年,这87年的印记里并没有留下什么闪光的痕迹,闪眼的成就一件也谈不上,没有给我们留下金钱,也没有给我们留下资产。</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在我们子女眼中,父亲却是一位强者,也是一位“富翁”,父亲富在充实,富在担当,富在坚毅。实际上,父亲给了我们很多很多,我们今天的一切,都是父亲和母亲给我们的。没有父亲和母亲的哺养培育,我们什么都不是,我们什么都没有。</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的第一大功劳,是让他的子女们都成了家。</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我们老家,一直流传着一句耳熟能详的话——“父母的婚事,儿女的后事”,意思是说儿女的婚事是父母该当的责任,父母的后事是儿女必尽的义务。这话说起来天经地义,谁也无法辨驳,谁也无法推脱,而且男婚女嫁本是人类繁衍生息的自然规律,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没有什么难处可言。但在那个清贫的年代,生活的艰难也让婚姻成了沉重的负担,女孩都想往富裕的家庭嫁,贫困家庭的男孩很难娶到媳妇,男孩多的家庭就更加犯愁。</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所以,那时候的父母最大的负担、最大的任务就是让儿子娶上媳妇。儿子娶上媳妇了,就证明父母是有能力的父母,在乡邻眼中就是能人,就有威望,反之,就是窝囊废一个,人前人后没有面子,抬不起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了解决婚姻难题,不知道是谁发明了——换婚,这一婚姻怪象。即甲家将女儿嫁给乙家,乙家将女儿嫁给甲家,不管年龄配不配,感情合不合,乱点鸳鸯谱,霸王硬上弓。成全了一些婚姻,也害了很多男男女女。</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敬佩父亲的,就是父亲没有采取换婚的形式,也没有降低标准勉为其难去完成儿女的婚事。而是郑重其事风风光光有头有脸的让5个子女都建立了幸福的家庭。我们5兄妹的婚姻都可以说是男女般配,情投意合,门当户对,美满幸福。在那个年代,能做到这样,父亲是尽力了。我们兄妹5人的婚姻都很圆满,这在我们当地获得了很多赞许的目光,很多人羡慕父母的能干。</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的第二大功劳,是给了儿子每人一个“家”,这个“家”就是房子。在我们当地,给儿子结了婚还不算真正为儿子成了家,一定要送给儿子可以独立居住的房子,才算真正为儿子成了家,否则,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成家。没有自己独立的房子,即使结了婚儿子也没有办法和父母分门别户分家过日子。所以,盖房子——也是为人父母者天大的事。不盖房子,家庭没有办法开枝散叶,而要盖房子,在那个困难的年代,又是个天大的难事,我就见过我们生产队好些户终其一生也没有盖过房子。</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我记事起,家里共有四间房。这四间房应是父亲从爷爷手上继承下来的,父亲三兄弟就是十二间房子,这样说爷爷应是个殷实人家。</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兄弟四间房,这在我们当地在那个年代,已经不算很差的状况了。我们生产队有几户三个四个儿子的,全家就住两间或一间半房子。可是在我父亲的计划中,每个儿子至少要有两间房子,一间住房,一间厨房,才好过日子。</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于是,父亲分两次盖了四间房。在今天建四间房是件比较简单的事,可在那个时候,还是一件了不起的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四间房,放在现在,根本算不了什么。可在当时,它就是成功的表现,它就是财富,它就是资本,我们兄弟之所以娶妻不难,人家的女儿愿上我们家,这四间房就是硬件。</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四间房,也是我父亲对子女的一片爱心和心血,是父亲一生中可以浓墨重彩书写的一笔。</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的第三大功劳,是给了子女很好的教育,教会了子女怎么做一个安分守己自食其力受人欢迎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父亲是一个很注重修身养性的人,这在那个没有文化,人们的行为举止都比较任性粗泛的年代是很难得的。父亲安身立命的宗旨,就是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靠勤劳致富,凭本事吃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投机取巧,不损人利己。靠着自己的勤奋和操守,我们一家在我们生产队是过得比较好的,而父亲又很受人尊重,不像有些户虽然过得比较好,但被人瞧不起,因为他们唯利是图不守规矩巧取豪夺。而这些不择手段的做法恰恰是我父亲最深恶痛绝的,因而父亲的人品一直被乡邻们认作榜样。</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父亲也一直用自己做人的宗旨来教育和要求我们,一点一滴,言传身教,对我们的成长影响很大。</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秉承父亲的教诲,我们兄妹五人从来都是本本分分做人,扎扎实实干事,干自己该干的,得自己该得的,都过上了好生活。虽然没有什么大成就,没有大富大贵,没有什么耀眼傲人的地方,但也个个殷实,比上不足比下有余。</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大哥,我妹妹都是教师,我大哥还由老师当了管老师的领导,深受身边的人称赞。我去部队当兵,也凭自己积极上进当到一个小连长,转业后一直在外工作。我们一家五兄妹就有三个人跳出了农门,吃上了“皇粮”,这在当年是很显眼的。在家务农的两个哥哥,也生活得有声有色,受人羡慕。</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家没有任何背景,能做到这样,都是凭自己的实力本事干出来的,这个本事就是父亲教给我们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