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波兰华沙的历史灵魂 - 老城

JimZ

<p class="ql-block">久盼的波兰之旅终于在2025年7月底成行,飞机徐徐降落在波兰首都华沙肖邦机场,第一次踏足波兰,兴奋的心情油然而生。我们从华沙老城开始这次波兰的自由行,体验波兰首都历史中心的氛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提起波兰,人们通常会联想起华沙、克拉科夫、格但斯克、与“大屠杀”有关的死亡营等地方,还有著名人物,诸如科学家玛丽·居里、音乐家弗里德里克·肖邦、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等等。除此之外,波兰有着动荡起伏和兴衰交织的复杂历史,从史前时代一直延续到如今的欧洲国家地位。 重要事件包括10世纪左右建立的波兰国家,15至16世纪统一为波兰立陶宛联邦,成为欧洲主要强国,进入黄金时代。18世纪经历内部纷争与衰落,被几个邻国肢解瓜分,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重新获得独立,建立波兰第二共和国。好景不长,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波兰领土上打响了第一枪,不久便被德国和苏联占领瓜分,第二共和国政府流亡英国,二战后进入苏联影响时期,建立波兰人民共和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波兰终于在1989年重新融入西方世界,建立波兰第三共和国,而后又成为北约和欧盟的一员。</p> <p class="ql-block">华沙老城(波兰语 Stare Miasto,英语 Warsaw Old Town),位于维斯瓦河西岸,代表着华沙的历史灵魂,始建于13世纪,因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几乎完全被摧毁后,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重建而闻名,该项目是世界上首次尝试重建整个历史名城核心区域。我们漫步在街上,根本无法辨别一幢建筑是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还是重建的。1980年,华沙老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近乎完整地重建了13至20世纪历史的杰出典范”。2011年,重建工作再次获得认可,所有重建文件和记录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Memory of the World) 国际名录。</p> <p class="ql-block">几天后在华沙起义博物馆,见到一张老城照片,摄于1945年,二次大战刚结束不久,清晰可见位于维斯瓦河西岸的老城区满目疮痍,几乎被夷为平地。今天在老城区见到的建筑基本上都是战后重建的,给我们一种不同寻常的感觉,既古老又现代。</p> <p class="ql-block">华沙老城墙,中世纪的防御工事,最初是木制的,后来被砖块取代,在13至16世纪保护着这座城市。 城墙在二次大战中1944年华沙起义期间遭到严重破坏,战后根据历史文献精心重建,象征着这座城市的韧性和遗产。</p> <p class="ql-block">华沙瓮城 Warsaw Barbican,在老城区的最北端,建于1540年,一座半椭圆形的战略防御工事,是华沙城墙防御工事中最主要的部分,它仅在1656年瑞典人入侵时使用过一次。在二战中遭到严重破坏,20世纪中叶重建。这是从城墙外看到的瓮城 - 华沙老城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1956年,波兰纪念首都华沙从瑞典入侵中解放300周年。</p> <p class="ql-block">作为老城北端的入口,从新城区穿过瓮城主拱门,一幅中世纪的景象浮现在眼前,时光仿佛倒流千年,一窥华沙丰富的历史底蕴和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沿着瓮城和相邻的城墙漫步,独特的感受,仿佛置身于华沙的历史之中。夏末季节,这里天气凉爽舒适,更是令我们放松身心,沉浸在宁静舒适的氛围之中。</p> <p class="ql-block">瓮城坚固的砖砌建筑,点缀着瞭望塔和拱门,红色砖块在蓝天白云下熠熠生辉,呈现给我们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童话世界。</p> <p class="ql-block">红砖建筑的美学魅力,绝佳的夜景,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鹅卵石铺就的小巷和晚期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仿佛在默默诉说着老城的过去。</p> <p class="ql-block">老城集市广场,波兰语 Rynek Starego Miasta,英语 Market Square,起源于13世纪末,与华沙城的建立时间相同,昔日这里是商人和行会聚集的地方,买卖货物,举办集市,从节庆到死刑,各种活动都在此举行。1944年华沙起义期间被摧毁,战后得到重建,还原了17世纪晚期巴洛克风格的面貌。这是华沙最美丽的景点之一,充满活力的心脏地带。</p> <p class="ql-block">小小广场,美不胜收,处处可见精致的细节,在一天的不同时刻呈现出不同的韵味。黄昏,夕阳的余晖反射出缤纷柔和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集市广场是华沙是老城的心脏和最古老的部分,直到18世纪末,它一直是整个华沙的中心,由最初的哥特式风格,发展成晚期文艺复兴风格,至18世纪初重建成晚期巴洛克风格。</p> <p class="ql-block">集市广场中心的青铜雕塑 - 华沙美人鱼,波兰语 Syrenka Warszawska,英语 Warsaw Mermaid Statue,华沙的象征。1855年由华沙雕塑家康斯坦丁·黑格尔设计,以纪念华沙第一座现代化自来水厂竣工,自那时起,美人鱼雕像就一直矗立在集市广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4年华沙起义失败,尽管它遭到损坏,但并未被摧毁,令人难以置信,不愧为华沙的守护神!战后得到修复。2008年,为了增加其安全性,该雕像被复制品取代,原始雕塑被移至集市广场上的华沙博物馆内。</p> <p class="ql-block">自17世纪以来,美人鱼图案就出现在华沙的官方徽章上,其来源出自于各种神话故事,它是华沙的象征和守护神,今天在该市的徽章以及许多雕像上都有体现。</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美人鱼雕塑,与昔日一样,手持盾牌和宝剑,展现出不屈不挠的意志,但却让我们体验到别样的感觉:华沙如何以惊人的毅力从废墟中站立起来,美人鱼成为华沙精神和克服逆境的有力象征,代表着历史的延续和这座城市从毁灭边缘的重生。艺术品的象征和涵义与时俱进。</p> 集市广场360°全景。 <p class="ql-block">圣约翰大教堂,英语 Archcathedral Basilica of St. John the Baptist,最初建于14世纪,哥特式风格,经过多次重建展现出不同时期的风格,19世纪的重建被改造成英国新哥特式风格。1944年华沙起义军与德军曾在此发生激烈交战,教堂严重受损,起义失败后,德军工兵彻底炸毁了大教堂。这座拥有600年历史的建筑仅有一堵墙幸存下来。战后重建设计与战前大相径庭,恢复了最初的哥特式外观。</p> <p class="ql-block">圣约翰大教堂入口。</p> 经历战火的摧残,重建后完整保留了原来的内部风貌。 <p class="ql-block">圣约翰大教堂洗礼堂中的洗礼盆,是教堂的镇馆之宝,制作于1631年,由黑色大理石制成,并配有镀金盖子。华沙起义期间,洗礼盆被打碎成数十块。教堂清理废墟时,这些碎片被收集起来并拼凑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教堂侧廊有一排长长的纪念碑,像是一卷内容丰富的历史书籍,从中可以读到波兰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约瑟夫·毕苏斯基(1867-1935),出身于立陶宛,波兰政治家和军事家,曾任波兰第二共和国元首(1918年-1922年)和波兰第一任元帅,他被认为是让波兰在123年亡国后于1918年重建独立国家的功臣,也是赢得1919至1921年期间波苏战争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伊格纳西·约翰·帕德雷夫斯基(1860-1941),波兰政治家和钢琴家。1919年,刚刚独立的波兰第二共和国元首毕苏斯基任命帕德雷夫斯基为波兰总理兼外交部长,代表波兰参加了1919年巴黎和会,在英法主导的《凡尔赛条约》上签字,对波兰而言,它的独立获得承认, 并拓展了波兰西部疆界。</p> <p class="ql-block">莱赫·卡钦斯基(1949-2010),波兰总统,出生在华沙,华沙大学毕业,在格但斯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职业生涯包括,团结工会顾问,参加波兰圆桌会谈,总统莱赫·瓦文萨(Lech Wałęsa 1943 - )的顾问,众议院议员,议会领袖、华沙市长,2005年至2010年当选为波兰总统。2010年,他乘坐飞机前往俄罗斯斯摩棱斯克参加卡廷大屠杀纪念活动,因飞机在降落时坠毁而罹难。纪念碑下方有一只带王冠的鹰,是1990年后启用的波兰第三共和国国徽。</p> <p class="ql-block">毗邻圣约翰大教堂,耶稣会教堂,波兰语 Kościół Jezuitów,英语 Jesuit Church,建于1609年,是波兰华沙老城区内的一座华丽教堂。是华沙最著名的矫饰主义风格教堂之一。华沙起义失败后,耶稣会教堂被夷为平地,这座拥有四百年历史的古老建筑只剩下一堆瓦砾。战后教堂以简化的建筑风格重建。</p> <p class="ql-block">耶稣会教堂青铜大门,一件艺术品,上面的雕塑描绘了圣母低头看着两位天使的情景。沉重的大门上(开门要用力哦!),三位人物东倒西歪,痛苦的表情,残缺的肢体,而左下角那只手,像是一位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向圣母和天使伸出的求救之手,似乎隐喻华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悲惨命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猜测是波兰著名雕塑家伊戈·米托拉伊(Igor Mitoraj)的作品,他以人体碎片雕塑而闻名,我们不久前在意大利西西里岛见过他的几件作品,相同的风格。进门后见到作者的名字,果然不是别人,正是米托拉伊。</p> 耶稣会教堂内。 <p class="ql-block">华沙圣马丁教堂,波兰语 Kościół św. Marcina,英语 St. Martin's Church, Warsaw,1353年建,二战被毁后重建,教堂正面为巴洛克风格。</p> <p class="ql-block">圣马丁教堂点缀小巷之中,令人印象深刻,在老城的教堂中,它最具引人注目的天际线。</p> <p class="ql-block">从圣安妮教堂塔楼上看到的圣马丁教堂。</p> <p class="ql-block">华沙城堡广场,波兰语 Plac Zamkowy, Warszawa,英语 Castle Square, Warsaw,1818年建造,广场上的建筑在1939年华沙保卫战中就曾遭到严重破坏,在华沙起义期间和德军撤离之前又遭到摧毁。现在是华沙市中心通往老城的南端入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7年,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在城堡广场发表讲话,欢迎波兰加入北约。1920年,向波兰总统毕苏斯基授予元帅权杖的仪式在广场举行。</p> 孩子们为广场带来了欢笑声,营造活力四射的氛围。 <p class="ql-block">首先映入眼帘的是22米高的齐格蒙特三世·瓦萨(Sigismund III Vasa 1587-1632年)的圆柱和雕像。国王齐格蒙特在位时正值波兰黄金时代,他领导了波兰领土的扩张,1596年将首都从克拉科夫迁至华沙,这是波兰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他儿子于1644年揭幕了这座纪念碑。1944年华沙起义期间,柱子被折断,雕像损坏。</p> <p class="ql-block">华沙皇家城堡,波兰语 Zamek Królewski w Warszawie,英语 The Royal Castle in Warsaw,傲然矗立在老城区南端的入口处,城堡广场的主要建筑,位于维斯瓦河畔。城堡最初是哥特式风格,在18世纪经过重新设计改建,采用了当时流行的新古典主义风格,重建后恢复了17世纪的建筑模样,具有风格主义和巴洛克风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3世纪末,一幢木制住所建造在此处,供王室宫廷使用,周围的华沙城开始形成。随着城市边界迅速扩张,这里成为波兰立陶宛联盟的政治中心,皇家城堡的现存规模是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形成的,当时国王齐格蒙特三世将宫廷从克拉科夫迁至华沙。在波兰立陶宛联邦时期,这座城堡达到鼎盛时期,成为欧洲最宏伟的建筑之一。皇家城堡还见证了1791年在此签署的宪法,是世界上第二古老的成文国家宪法。直到1795年波兰被瓜分之前,一直是波兰王室的官邸。1923年至1939年间,第二共和国总统曾居住于此,1944年华沙起义失败后被摧毁。重建工作在1971年才开始,艰巨复杂的重建到1984年完成,再现昔日皇家城堡的辉煌风貌。</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在皇家城堡内展出,显示城堡的历史照片。左上:二战之前,左下:1944年被摧毁后的废墟,右上:1970至80年代重建过程,右下:1984年重建后。</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座宫殿是一座博物馆,收藏了许多波兰和欧洲艺术品,在里面足以花上一整天时间。重建后的城堡本身堪称当代的建筑杰作,它如同华沙一样,既古老又现代。漫步于城堡的大会议厅、参议院大厅、皇家卧室等等,感受17和18世纪欧洲君主的工作、生活、重大历史事件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宫殿内部装饰有华丽的挂毯和枝形吊灯,从地板到天花板,一切都装饰得非常漂亮。还有绘画作品,包括波兰最负盛名的艺术家,欧洲艺术大师伦勃朗和卡纳莱托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皇家城堡的卡纳莱托厅 (the Canaletto Room),这间展厅里悬挂着许多十七世纪华沙城风景画作品,由威尼斯画家贝尔纳多·贝洛托(Bernardo Bellotto 1721-1780)创作,他也被称为“卡纳莱托”(Canaletto),以免与另一位画家混淆。意大利人同名或同姓的真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卡纳莱托的画因其对细节的非凡描述而在战后被用于华沙重建工作。正是这些极其细致的画作,让这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摧毁的城市重建者们找到了它曾经的样子,他在华沙创作的风景被认为是该城重建的典范。可以说卡纳莱托是一位帮助华沙从二战废墟中崛起的艺术家,他自己生前也未曾想到😊。</p> <p class="ql-block">皇家城堡南门外,见到一段被摧毁的齐吉斯蒙德三世·瓦萨纪念碑柱子。这里是老城最南端,前方是圣安妮教堂塔楼,座落在老城区之外,该塔楼是华沙最美的观景台之一,从那里可以360°俯瞰城堡广场,饱览华沙的壮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城堡广场也保留了一段城墙(左下),提醒人们这里是老城与新城的分界线😊,瓮城那里的城墙更长更美。</p> 从圣安妮教堂塔楼上俯瞰城堡广场,华沙老城天际线(右起):皇家城堡钟楼,圣约翰大教堂,耶稣会教堂,齐格蒙特三世·瓦萨高碑,圣马丁教堂。 <p class="ql-block">斯拉斯科-丹布罗夫斯基大桥 Śląsko-Dąbrowski Bridge,建于1864年,位于皇家城堡右边,横跨维斯瓦河东西两岸,桥的东岸是华沙普拉加(Praga)区。1915年8月,大桥被撤离华沙的俄军炸毁,1916年修复。1944年9月,当苏军抵达维斯瓦河东岸时,它再次被撤退的德军摧毁。在地缘政治上,波兰的两个相邻宿敌,东面一个,西面一个,历史上让波兰腹背受敌饱受蹂躏😠。</p> 城堡广场360°全景。 <p class="ql-block">皇家大道,波兰语 Śródmieście,英语 Warsaw Downtown,位于老城之外,是华沙最主要的街区,也是文化、商业和政治活动的中心。皇家大道从城堡广场开始,向南延伸至瓦津基公园,沿途有更多更精彩的看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谢谢观赏!</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