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支沉默的生命赞歌

安明然

<p class="ql-block">  当指尖划过皮肤,触到的是温热柔软的肌理,却鲜少有人想起,那层皮囊之下,206根骨头正以沉默的姿态,撑起我们一生的重量。它们不像心脏那样跳得热烈,也不如血液那般奔涌喧嚣,只是安安静静地拼接成支架,从我们蹒跚学步的那天起,便成了最忠诚的同行者。</p><p class="ql-block"> 孩童时学站,胫骨与腓骨在腿间悄悄发力,像两棵刚抽芽的小树,努力稳住摇晃的躯干。摔倒时,膝盖处的髌骨先一步撞向地面,带着钝痛替皮肉挡住更重的伤害。那时我们总爱哭,却不知道疼的不只是皮肤,还有骨头在无声地承受。学写字时,指骨一节节弯曲,腕骨轻轻转动,让铅笔在纸上画出歪歪扭扭的线条,它们从不说累,只陪着我们把“一二三”写得越来越工整,把“日月星”认得分明。</p> <p class="ql-block">  长大后奔波,脊柱成了最辛苦的担当。伏案工作时,颈椎、胸椎、腰椎像一串精密的齿轮,稳稳托住头颅与躯干,哪怕我们久坐数小时,它们也只是默默调整角度,减少肌肉的负担。挤地铁时,股骨与髋骨牢牢撑起身体,在拥挤的人潮里保持平衡,哪怕被人撞得一个趔趄,也会立刻调动周围的骨骼,不让我们摔倒。偶尔运动受伤,比如脚踝扭伤,跖骨与跗骨会在皮下悄悄“自我修复”,用细微的骨痂填补裂痕,等我们能重新奔跑时,它们早已把伤痛藏进了时光里。</p> <p class="ql-block">  人到中年,骨头开始染上岁月的痕迹。关节处的软骨慢慢变薄,膝盖在上下楼梯时会发出轻微的“咯吱”声,那是骨头在悄悄提醒:该歇一歇了。可我们总忙着照顾家庭、打理工作,很少在意这份提醒。父亲扛着重物时,脊梁会微微弯曲,腰椎在默默承受超出负荷的重量;母亲弯腰做家务时,指骨会有些僵硬,却还是一遍遍搓洗着衣物、擦拭着家具。他们的骨头,早已刻满了生活的印记,却依旧像从前那样,不声不响地支撑着整个家。</p> <p class="ql-block">  晚年时,骨头变得脆弱,却依旧坚守着职责。祖父拄着拐杖散步,股骨与胫骨配合着缓慢的步伐,每一步都走得稳重;祖母坐在藤椅上织毛衣,指骨虽然有些变形,却还能灵活地穿梭针线。他们的脊背不再挺直,像被岁月压弯的弓,可那206根骨头,依旧努力维持着身体的轮廓,让他们能好好看看夕阳,能轻轻抚摸孙辈的头发。即使到了生命的尽头,骨头也不会消失,它们会带着一生的记忆,化作最质朴的存在,仿佛在告诉世界:我曾这样认真地支撑过一段生命。</p> <p class="ql-block">  206根骨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它们不渴求赞美,不期待关注,只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它们是生命的基石,是岁月的见证者,是我们一生都离不开的守护者。当我们学会低头抚摸膝盖的温度,学会感受脊柱的弧度,才会懂得:那些沉默的付出,从来都不是理所当然,而是生命最厚重、最深情的馈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