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高铁要通啦!</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消息在富平城里传开,人们便都伸长了脖子,向那尚未完工的站台张望。站台是新的,铁轨是新的,连那站名"</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富平南</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个大字,也是新漆的,在阳光下闪着光。</span> </p> <p class="ql-block">我走过站前广场,看见几个工人正在栽种花木。他们弯着腰,将一棵棵小树苗小心翼翼地放入土坑,又用铁锹拍实周围的泥土。那树苗瘦小,却挺得笔直,仿佛也知道自己肩负着迎接高铁时代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听说十月份就能通车了。"一个戴草帽的老汉蹲在路边,对身旁的人说。他的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那是常年在地里劳作留下的印记。"我活了七十多年,没想到还能坐上高铁去西安。"</p><p class="ql-block">旁边的人点头附和。他们谈论着高铁的速度,谈论着去西安的时间将缩短到多少分钟,谈论着以后去省城看病、走亲戚、做买卖会有多方便。言语间,是对新生活的期待,是对这个时代的感恩。</p> <p class="ql-block">我想起小时候第一次坐火车的经历。那是绿皮车,慢得很,从富平到西安要颠簸好长时间。车厢里挤满了人,汗味、烟味、食物的味道混杂在一起。铁轨的碰撞声很是震耳,车窗是可以打开的,热风从窗户里灌进来,落在人们的脸上、衣服上,即便如此,能坐上火车已是莫大的幸运。</p><p class="ql-block">而今,高铁要来了。它像一条银色的巨龙,将穿越渭北平原,连接起富平与西安这两座古城。它带来的不仅是速度的改变,更是生活方式的革新。年轻人可以去西安工作,晚上还能回家吃饭;老人们可以随时去省城的大医院看病;孩子们可以去西安的博物馆、科技馆开阔眼界。怀德可行远,富庶更太平!</p><p class="ql-block"> 站台上,工人们正在调试自动售票机,紧锣密鼓的迎接高铁开通的那一天,那机器亮着蓝光,屏幕上显示着"富平南-西安东"的字样。我忽然想起杜甫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一封家书要历经千难万险才能送达。而今天,我们却可以在一小时内跨越几百公里,亲眼见到想见的人。</p> <p class="ql-block">十月的某一天,我将踏上第一班列车。当列车启动时,我想我会看见窗外飞速后退的不仅是风景,更是一个时代的背影。而在前方,是更加开阔的天地,是五千年古城的新颜,是这个伟大国家给每个普通人创造的无限可能。</p><p class="ql-block">铁轨已经铺好,春天正在到来。</p> <p class="ql-block">高铁通了,富平便不再是偏居一隅的小城。它将融入更大的城市群,共享发展成果。这铁轨铺就的,不仅是交通的便利,更是希望的通道。西安半小时生活圈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啦!它不仅仅是交通枢纽,更是串联富平与外界的脉络、也让更多的人走进这座红色故里。</p><p class="ql-block">它承载着国家对老区、对沿途每一个县城、每一个普通百姓的关怀,见证着这个古老国度在新时代焕发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铁轨上的春天》</p><p class="ql-block">铁轨铺向十月天,</p><p class="ql-block">渭北平原起苍烟。</p><p class="ql-block">七十老叟数时速,</p><p class="ql-block">千年古城换新颜。</p><p class="ql-block">银龙穿破旧时空,</p><p class="ql-block">富平南站沐春风。</p><p class="ql-block">不是寻常钢与铁,</p><p class="ql-block">民心所向路才通。</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徐炳坤,陕西省富平县曹村镇南沟村人,退休教师,中共党员,富平县作家协会会员。鸿捷志愿高级顾问。</p><p class="ql-block">专业:化学:</p><p class="ql-block"> 从事中考化学教学四十多年。爱好文学,喜欢写作。多年来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曾多次获得省、市、县、国家级优秀论文奖。</p><p class="ql-block">退休之后:</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一直从事职业教育,为众多中、高考学子答疑解惑,指导升学路径,为毕业学生规划职业生涯。为广大家长分忧解愁,指点迷津,曾成就众多学生,拯救无数家庭,成为中高考学子和家长的知心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