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25日,第二期自驾山西大环线

三狼

<p class="ql-block">第三期,自驾山西,来回12天自驾山西大环线,主要景点:地坑院,皇城相府,王家大院,平遥古城,晋城博物馆,晋城,武台山,悬空寺,云冈石窟,雁门关,万年冰洞,碛口古镇,小西天,壶口瀑布,回程翻越秦岭,看最美彩林。</p><p class="ql-block">自驾跟车3398元每人(自驾车子所有消耗自己承担,如油费过路费,停车费等,自驾跟车行车过程车辆人员安全自己负责),拼领队车4998元每人(包含AA平摊领队车油费过路费,停车费等,无车费),费用包含全程住宿,餐费(部分景区午餐或者晚餐自理,,餐费不含酒水),组织方购买成人年龄限制内最高身价150万高额户外保险(未成年或者超龄买不了),公共器材消耗等费用,费用不含全程景区门票,中转车,以及个人其他额外要求消费,中途退团不退费,,</p> <p class="ql-block">景点1,地坑院,又称地窨院、天井院,是古代先民穴居方式的遗留,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带形成的最古老、最独特的民居样式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当地人称为“天井院”“地阴坑”“地窑”,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4000多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景点2,</p><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p> <p class="ql-block">景点3</p><p class="ql-block">目录</p><p class="ql-block">声明:百度百科是免费编辑平台,无收费代编服务</p><p class="ql-block">详情</p><p class="ql-block">华夏第一民宅王家大院,中国最大私人宅院,王家后人都怎么样了</p><p class="ql-block">2.6万 27'46"</p><p class="ql-block">324 </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p><p class="ql-block">中国山西省晋中市国家4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本词条是多义词,共9个义项</p><p class="ql-block">展开</p><p class="ql-block">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p><p class="ql-block">贡献维护者 peihaoyang </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外文名:Wang Grand Courtyard[21])位于中国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为灵石望族静升王氏于清代康熙至嘉庆年间修建的住宅建筑群。现存建筑多为清康熙至嘉庆年间修建,占地4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1][2]</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明代中叶王家致富后,宅院进一步扩展。清康熙年间,王家成为显赫官商,开始大规模建造房屋,先后建成拥翠巷、锁瑞巷、宜安院等。清雍正年间,王家开始在静升村北山坡筑堡建宅,建成崇宁堡、怀永图院等建筑。至乾隆年间,王家大院迎来筑堡建宅高峰期,相继建成拱极堡、和义堡、恒贞堡等建筑。嘉庆年间,视履堡开建,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建成。自清咸丰年间开始,王家走向衰落,至光绪年间已经败落,并开始卖祖产谋生,例如光绪十七年(1891年),王嘉言将视履堡1.2万余平方米的宅院卖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王家大院被分给上百户村民居住。自1995年起,王家大院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开始修复。王家大院坐北朝南,有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主要由高家崖、红门堡等部分组成。[1][2]自1997年开放后,王家大院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被广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3][10]</p> <p class="ql-block">景点4</p><p class="ql-block">目录</p><p class="ql-block">声明:百度百科是免费编辑平台,无收费代编服务</p><p class="ql-block">详情</p><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县城</p><p class="ql-block">6.9万 9'14"</p><p class="ql-block">137 </p><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p><p class="ql-block">山西省晋中市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本词条是多义词,共8个义项</p><p class="ql-block">展开</p><p class="ql-block">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p><p class="ql-block">贡献维护者 txewd </p><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12]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年—前782年),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扩修城池,是现今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整座城池宛如乌龟向南爬行,因此有“龟城”之称。[6][15][14][13][9][10][1]</p><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由城墙、店铺、街道、寺庙、 民居等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整座城池对称布局,以市楼为轴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庙的封建礼制格局,总占地面积2.25平方千米;城内街道格局为“土”字形,整体布局遵从八卦方位,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八卦图案,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衙门街和城隍庙街形成干字型商业街。[13][11][10][8]</p><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它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经济、社会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平遥古城内的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设计布局体现了明清时期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展示了五个世纪以来中国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的演变,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在建筑、宗教、商业、民俗、民间艺术上具有丰富且独特的价值。[14][11][10][9]</p> <p class="ql-block">景点5</p><p class="ql-block">晋祠博物馆(Jinci Museum),国家一级博物馆[15],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晋祠公园内,距离市中心25千米,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库房面积1000平方米,隶属太原市文物局,是一座集文物保护、学术研究、陈列展览、安全保卫、景区建设、重要接待及社会教育于一体的地方综合类博物馆。[11][6]</p><p class="ql-block">1952年,成立山西晋祠古迹保养所。[11]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 1979年全面整修。1990 年,山西晋祠古迹保养所更名晋祠博物馆[19]。截至2019年末,晋祠博物馆藏品有741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060件/套,举办展览12个,教育活动152次,参观人数150万人次。[7]有宋、元、明、清时期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各式建筑100余座,宋元以来雕塑100余尊,铸造艺术品30余尊,历代碑刻400余通,诗文匾联200余幅,古树名木96株,其中,上千年古树30株。</p><p class="ql-block">1990年,山西晋祠古迹保养所更名晋祠博物馆。[11]2017年11月,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1][7]202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并获评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6][17]</p> <p class="ql-block">景点6</p><p class="ql-block">太原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境内的国家一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太原博物馆(Taiyuan Museum),国家一级博物馆[5],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长风文化商务区中央文化岛上,是文化岛大平台广场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前拥汾河,后依内河,北邻山西大剧院,东邻山西省科技馆。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事务所设计,幕墙工程由中国建筑装饰行业三甲单位深圳广田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p><p class="ql-block">太原博物馆总建筑面积64400平方米,其中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52740平方米,平台建筑面积11660平方米,总投资8.3亿元。</p> <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有时间我们就去,店头古堡</p> <p class="ql-block">景点8</p><p class="ql-block">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介于北纬38°55'—39°66'、东经113°29'—113°39'之间,景区规划面积607平方千米,行政管辖面积436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是中国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有宗教活动场所86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金阁寺、万佛阁、碧山寺等。[1][2][3]</p><p class="ql-block">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4]。2004年,五台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4]。2009年6月,五台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5]。2007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4]</p> <p class="ql-block">景点9</p><p class="ql-block">悬空寺(Xuankong Temple[14]),原叫“玄空阁”[11],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东南4千米恒山磁窑峡(亦称金龙峡) 翠屏峰西侧[3],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建筑群[3]。悬空寺距地面高约60米,文物建筑物面积472平方米,寺前平台面积726平方米,占地面积约921平方米,文物保护区总占地面积约8.83公顷[3]。</p><p class="ql-block">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历代皆有修缮,其中金、元时期,南楼、北楼及悬空栈桥已大致形成现今的空间格局,中华民国时期的悬空寺与与如今所见基本一致,且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时期修建[3]。悬空寺寺门向南,以西为正,为木质框架式结构[13],呈南北走向多层次的横向布局,总体布局为 “一院二楼”,南端为一座悬空寺院, 北边为两座悬空飞楼[14]。其中悬空寺院包括了大雄宝殿、太乙殿、关帝殿、钟楼、鼓楼、送子观音殿、伽蓝殿等,南楼有纯阳宫 、 三官殿和雷音殿,北楼有三教殿、四佛殿、三圣殿。[3][16]悬空寺景区及周边地带拥有恒山山岳崇拜、北岳神祭祀文化、民俗信仰社会活动与崇拜、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歌谣等非遗,如民间传说故事——悬空寺悬空之谜等。[3]</p><p class="ql-block">悬空寺是中国现存较早、保存较为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9],为恒山十八景中的第一胜景。[27]悬空寺被唐代大诗人李白赞为“壮观”,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惊叹为“天下巨观”[10],1982年2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2010年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全球十大最奇险建筑”[34],并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景点10</p><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Yungang Grottoes),原名灵岩寺、石佛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州山南麓,是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时期,北魏皇始三年(398年),道武帝拓跋珪将都城从盛乐(今和林格尔县)迁至平城(今大同市),武州山成为盛乐与平城之间的交通要冲。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后,令沙门统昙曜主持复法大业。在文成帝的支持下,昙曜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云冈的大部分洞窟在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前完工,但是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520~525年)。云冈石窟的开凿历时约150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11],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4][10]</p><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与我国诸多石窟寺比较,云冈石窟最具西来样式,即胡风胡韵最为浓郁。其中既有印度、中西亚艺术元素,也有希腊、罗马建筑造型、装饰纹样、像貌特征等等,反映出与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渊源关系,这在中华艺术宝库中是独一无二的,对后世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景点11</p><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建筑特征</p><p class="ql-block">‌世界之最‌:现存最高(67.31米)、最古老(建于1056年)纯木结构塔,使用上万立方木料无铁钉。‌‌1‌‌2</p><p class="ql-block">‌结构创新‌:明五暗四九层设计,54种斗拱构成'柔性框架-刚性层'交替结构,历经40余次地震仍存。‌‌3‌‌4</p><p class="ql-block">‌文物价值‌:塔内现存辽代彩塑、金代匾额及释迦牟尼佛牙舍利,1961年获首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5</p> <p class="ql-block">景点12</p><p class="ql-block">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雁门山中,县城以北约20千米处,明洪武七年(1374年),今雁门关关城由贬谪代州的吉安侯陆亨所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雁门关长城由巡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长城基址上复筑而成。[5][6][9]</p><p class="ql-block">雁门关坐落在代县北部的陉岭上,陉岭也称勾注山、雁门山。历史上,在此山的两个重要壑口上建立了两个关,通称雁门关。两关相距约5千米,东曰东陉关,西曰西陉关。东陉关即现雁门关,西陉关在太和岭上铁裹门。两关约同时所建,先后泯没。[8]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被称为“中华第一关”。雁门关景区面积约30平方千米,以军事防御体系历史遗存、遗址为主要景观资源,集边塞文化、长城文化、关隘文化旅游区为一体。包括关城、长城、隘城、兵堡、烽火台等不同等级、不同功能、不同形质的历史建筑遗存。[7]作为古代中国北境咽喉要塞,雁门关见证和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作为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交汇点,雁门关亲历了民族融合的历程,积淀了色彩斑斓的多民族文化精华;作为中国历史上千古商道,对促进古时商贸活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起到重要的作用。[2][9]</p> <p class="ql-block">景点13</p><p class="ql-block">万年冰洞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麻地沟村西南3千米的石灰岩漏斗中。[8]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已有300万年历史,是世界中纬度中山(海拔1000米—3500米为中山)地区最大的冰洞。[7]</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逼迫当地老百姓在会近的山林中砍伐木材运往外地,老百姓为了反抗,就将木材扔进冰洞里。在日本鬼子扫荡时,乡亲们不顾寒冷钻进去,躲过了日本人的搜查。[1]万年冰洞其实是一处石灰岩溶洞,在冰洞中可以看到冰钟乳、冰笋、冰柱、冰瀑和冰花等。[7]</p><p class="ql-block">2005年,万年冰洞在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评审中,成为国家地质公园。[5]2011年,万年冰洞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6]</p> <p class="ql-block">景点14碛口古镇始建于战国时期,曾为赵国军事要塞,明清至民国年间依托黄河水运发展为北方商贸枢纽,西接陕甘宁蒙,东连太原京津,是晋商贸易核心区和东西文化交汇点。2005年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6年“碛口古建筑群”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景点15</p><p class="ql-block">李家山村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镇南3公里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以独特的凤凰展翅布局和窑洞四合院建筑群闻名。 ‌12</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村落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属吕梁山脉黄河岸畔的黄土丘陵沟壑区。 ‌2</p> <p class="ql-block">景点16</p><p class="ql-block">千佛庵又名小西天,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东明禅师创建,千佛庵是一座佛教禅宗寺院。因大雄宝殿内有佛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入西天”,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3][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千佛庵分上、下两院,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上院有大雄宝殿、摩云阁、文殊、普贤两配殿;下院有无梁殿、韦陀殿、半云轩、钟鼓楼和两座掖门,一名“疑无路”,一名“别有天”。全庵建筑规模虽然不大,但殿宇三面环山,庵前临河,古木参天,清流涓涓,凤凰山崖璧如削,千佛庵危立山巅,借山布景,格局灵活,重楼叠阁。[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6年11月20日,千佛庵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经临汾市宗教部门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景点17</p><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1][2][3][4][5]。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p> <p class="ql-block">增加两天时间,回程可以看到最美彩林,沿途翻越秦岭,看秦岭山脉的最美彩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