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山西或江南水乡,雕梁画栋的深宅大院并不罕见,那是达官显贵权力与财富的象征。然而,当视线转向西北,尤其是宁夏大地,这般气势恢宏的府邸却寥寥无几。就在这样的土地上,吴忠的金鸡堡却藏着一座高墙深院,名曰“董府”,如同一段尘封的历史,在岁月中静静诉说着过往。</p> <p class="ql-block"> 这座府邸,是清末著名将领、陕甘总督董福祥的故居。董福祥(1839—1908年)是清代武将,宁夏固原人(或甘肃固原环县人,1958年,宁夏自治区成立,固原从甘肃省析出),<span style="font-size:18px;">曾任陕甘总督,参与平定陕甘回乱。</span>董福祥出身草莽,其父曾是“哥老会”中一名小头目,受其影响,董自幼习武,性情刚烈,崇尚侠义。彼时清末乱世,民不聊生,他自筹资金,组织团练,保家卫乡,成为一方豪杰。</p> <p class="ql-block"> 然而,董福祥的刚直不阿却惹来祸端。县中权贵视其为眼中钉,借故将其下狱。所幸董平日行侠仗义,深得人心,狱卒感其义气,暗中将其释放。自此,董福祥与清廷反目成仇,自称拥兵三十万,举旗对抗,成为西北一地不可忽视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命运的转折出现在与左宗棠麾下悍将刘松山的交锋中。董福祥兵败被俘,无奈之下,1868年,率部投降。左宗棠慧眼识英雄,将董部收编为“董字三营”。这支由西北硬汉组成的队伍,熟悉地形、骁勇善战,逐渐成为湘军中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屡建奇功,深得左宗棠赏识。</p> <p class="ql-block"> 清末新疆局势动荡,1865年,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趁乱入侵,并于1867年建立伪政权“哲德沙尔汗国”。占据新疆大部,甚至获得英、俄两国支持。危难之际。 左宗棠挺身而出,抬棺出征,誓复故土。<span style="font-size:18px;">1876年, 董参与平定阿古柏之乱,</span>收复乌鲁木齐、玛纳斯、达板城、喀什噶尔等要地,战功赫赫, <span style="font-size:18px;">1890年,升任喀什噶尔提督</span>。为彻底肃清阿古柏残余势力,董福祥甚至下令处决战俘,虽手段残酷,却为边疆稳定立下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战后,董福祥被任命为新疆提督,镇守南疆长达十六载。 甲午战争期间驻防京畿,后任甘肃提督(1896年),受荣禄赏识进入北洋系统,奋勇杀敌,击毙沙俄团长,成为列强眼中的“眼中钉”。战败后,列强逼迫清廷将其处决,幸得慈禧与光绪念其护驾西逃之功,终以革职永不录用为代价,保其性命。六年后,董福祥病逝,临终前将家财四十万两白银悉数上缴国库,为清廷尽最后一份忠心。</p> <p class="ql-block"> 归乡后的董福祥,决意修建一座宅邸。他在吴忠选中一处水塘,命人以骆驼驮煤,填土两米,硬生生造出一片宅基地。如今我们所见的董府,正是当年所建。其实,董福祥在固原城也建有一宅,地处城南万方东侧(如今桃源宾馆那一块),但规模远逊,由于保护不力,早已湮没于岁月之中。</p> <p class="ql-block"> 吴忠董府历时三年建成,分为护府河、府廓、外府、内府四大部分,占地1025平方米,拥有房间116间。整座宅院布局严谨,气势恢宏,尽显昔日将军之威。如今,董府经修缮后对外开放,成为吴忠一处重要人文景点。</p> <p class="ql-block"> 或许董福祥当年建府之时,未曾想到,百年之后,他的宅子不仅成为历史的见证,更成为后人了解那段风云变幻岁月的窗口,为家乡的文化传承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董府依旧矗立,讲述着一个将军的荣辱与家国的沉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