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与远方》——培训心得体会

SUN

<p class="ql-block">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认真思考梦想是在小学六年级,我认真思考并写下了题为《我的梦想》的一篇作文,那时羞涩的我红着脸读完了作文,下课被同学们调侃地喊着“刘老师”,后来教师之梦的种子就在我心里生了根发了芽,开了花。以致使我从未想尝试过教师以外的工作,“我可以胜任很多工作,但我只热爱这一个。”这是我在工作后的某一个教师节发的朋友圈,热爱真的可以有着无穷的力量,让你倾注时间和精力不感疲惫,却满是幸福。</p><p class="ql-block">但是人生就是充满了挑战,无论你热不热爱。我的职业生涯虽然从未离开过教师这个行业,但是在教师行业里也算是上下左右转了个圈了,从教培到语文,从语文到英语,从英语到数学,从小教到幼教,从幼教到特教,在这段不断跨越的职业历程中,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共性,也在这其中生出了不断学习的力量。工作以来我一直很喜欢各种培训学习,因为大多培训都是在节假日好多老师都不愿意参加,所以这好事经常能落到我头上,而且领导们知道我喜欢参加培训活动经常照顾我,给我名额。虽然才疏学浅但是喜欢那种生命拔节的感觉,或许愚钝,但是不断向上总会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因此,我也很开心今天可以去参加这次培训,在我看来培训学习就是成长的加速器,优秀的教师专家们总会给我带来启发和反思,去靠近去学习去成为!</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讲座一共有三场,分别是邹六根老师关于《现代班主任的教育力管理》、邢艳老师《良好沟通——家校沟通的“金钥匙”》、田金辉老师的《如何激发学习内驱力》,三位老师的讲座正如今天的天气一样,给我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晚上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回忆今天的学习内容,我分别提炼出三个词:榜样、理性、勤奋。</p><p class="ql-block">一、邹老师《既然选择了班主任,就要担当起把孩子送向诗和远方的使命——现代班主任的教育力管理》</p><p class="ql-block">邹老师以自身的经历为主线,分享了他如何从一位物理专业的学生一路转型的,又是如何陪自己的孩子一路成长的,如今近六十岁的邹老师每天十几公里的跑步,坚持写作,用心生活和记录,以自己的生命写就了一本生动的“教科书”。教育从来都没有那么高大上,不过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AI时代的到来让知识的获取变得快捷,知识的更迭也在加快,孩子从老师这里获取的知识似乎已经不够了,我们能教给孩子的知识也越来越少了,昨天我还跟一个4岁小朋友因为一个单词的发音产生了分歧(英式和美式的区别),互联网如此便捷,那么教师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就是育人,跟着AI你可以学会知识,跟着老师你能学习做人。</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是老师也是家长,每当我参加教育学习培训的时候总是会联想到自己的学生和孩子。邹老师说“一个连自己孩子都教育不好的老师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而身体力行,以自身努力、向上的姿态去生活,去工作,我想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所以,如果当孩子出问题了,那么一定要反观自身,一个人与世界的关系终究是他与自己的关系,你对了,一切就都对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p><p class="ql-block">二、<span style="font-size:18px;">邢艳老师《良好沟通——家校沟通的“金钥匙”》</span></p><p class="ql-block"> 邢老师通过大量的家校沟通案例与我们分享了切实可行的家校沟通策略。理性的分析与表达是沟通中必不可少的,作为教师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孩子,那么有多少种孩子就有多少种家庭,每个孩子以及背后的家庭都盘根错节,需要我们用理性的思维和专业的知识去分析,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批判和教育。</p><p class="ql-block">在对待不同认知程度和背景的家长应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沟通是与家长一起促进孩子成长,并不是一味的告状和推卸责任。我们面对的家长各行各业的都有,并不是所有家长都能像教师专家一样知道如何处理孩子的教育问题,在向家长进行沟通前一定要想好帮助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支持策略。</p><p class="ql-block">沟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都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相信当你用理性的思考分析,又能设身处地的为家长和孩子着想时,家校沟通一定能取得成果的最大化。</p><p class="ql-block"> 三、 田金辉老师的《如何激发学习内驱力》</p><p class="ql-block">每个孩子的先天素质不同,有的孩子聪明却拖拉磨蹭,畏难;有的孩子资质普通但勤奋、坚持。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告诉我们夸聪明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懈怠,最后泯然众人矣。要想让孩子拥有持续的学习力,我们需要夸孩子的努力。虽然我们知道做成一件事只有努力是不够的,天时地利人和,太多的因素使然。但是所有的因素中唯有努力是唯一可操控的因素,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在孩子努力后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p><p class="ql-block">田老师通过分析《西游记》中的人物,让我们看到了内心坚定的力量,悟空能力超群但不受约束,只能紧箍加持;八戒本乃天蓬元帅出身非凡,但因克制不住欲望和懒惰,所以堕至猪胎;沙和尚没什么大智慧但是勤奋肯干;唐僧虽没有降妖除魔的本领,甚至不能自保,但是他内心坚定,能抵制住各种外在的诱惑,不取西经不罢休。作为老师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角色的孩子,因此我们也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可以从孩子的优势领域入手,扬长避短,促进孩子由内而外地生长。</p><p class="ql-block"> 而今三十出头的我回望来时路,我依然感谢12岁的自己能认真思考关于梦想的问题,我依然感谢19岁的自己在填报志愿时的毫不犹豫,我依然感谢23岁的自己坚持了当初的选择,我依然感谢30岁的自己从未因为任何坎坷而放弃梦想的追寻与探索。做老师不是登上讲台的那一刻,而是不断成长的这一生,过去的我心有诗和远方,目光也在远方,因此总是跌倒和困顿,如今醒悟,着眼于脚下的坑洼,才能稳步前行。</p><p class="ql-block"> 2025.8.23 23:52</p><p class="ql-block"><br></p>